羊痘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2012-04-29 10:36于彩侠
吉林农业 2012年8期
关键词:痘病毒羊痘紫草

于彩侠

羊痘,俗称“羊天花”,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本病是由羊痘病毒入侵所引起的,传染性极强、危害较大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且易形成地方性流行,是羊群的主要病害之一。

1.羊痘的主要临床症状

羊痘的临床症状以发热及皮肤发生大小不等的圆形凸起丘疹为特征,多发于冬春季节,潜伏期为6~8天。人、饲管用具,毛、皮、饲料、垫草等都可成为间接传染的媒介。羔羊和纯种羊易感病,成年绵羊致残率较低,羔羊致死率高。发病初期羊体温高达41℃~42℃,心跳和呼吸加快。病羊精神欠佳,食欲减少,结膜充血,流泪,并混有大量脓性黏液。此后1~2天,即开始发生皮肤病变,一般多在眼、口周围、四肢和尾内侧以及阴户、乳房、阴囊等稀毛或无毛处出现痘疹,逐渐变为水泡。水泡可能演变为脓疱,最后形成痂块。如果环境不好,易伴发肺炎、胃肠炎及败血症等,引起死亡。成年羊大多10天左右康复。部分病羊,丘疹出现后逐渐融合、化脓,头部、口腔、会阴甚至全身肿胀溃烂,手触全身皮肤无弹性。呼吸极度困难,伴发肺炎,有的病羊丘疹出现后很快变成黑褐色。病羊卧地不起,病程长达15天左右,病情较重者治疗无效而死亡,病情轻者不治疗也可自愈。

2.中西结合,对症施治

羊痘病原为痘病毒科的羊痘病毒,因其易被杀灭,即使直射阳光和紫外线也能迅速杀灭该病毒,故首先要准确判断病情,再对症施治。

2.1中兽医治疗方法 中兽医采用辩证施治的方法,清热解毒,宣表透疹来治疗本病。组方可用葛根汤:葛根、紫草、苍术各15g,黄连9g(或黄柏15g),白糖、绿豆各30g煎灌,每日1剂,连服3剂。根据验证资料,紫草、黄连、黄柏都有抑制病毒的作用,而紫草的有效成分为乙酰紫草素,黄连、黄柏均含有小檗碱(即黄连素),可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2.2西药治疗方法 要针对病羊的皮肤病变程度酌情进行对症治疗。可用0.1%高锰酸钾清洗患处后,涂碘甘油、紫药水。对细毛羊、羔羊为防止继发感染,可以肌肉注射青霉素80~160万单位,每天1~2次,或用10%磺胺嘧啶10~20mL,肌肉注射1~3次;要加强护理,注意卫生,改投饲软嫩而容易消化的饲料。羊圈、羊舍要暖和而通风。如果采用放牧方式养殖,则最好在晴天放牧,让病羊能晒晒太阳。特别要注意发疹期,要加强保温,给羊只铺上垫草,并供给温水;病初可注射免疫血清,剂量为1.5kg左右重的羊注射20mL,体重大者应多加注射。但由于血清价格较高,故大面积发病时,对继发感染的羊只,肌肉注射青霉素80~160万国际单位,每日2次,或用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10~20mL,肌注3次;针对恶性山羊痘,应采取相应疗法,以避免产生较大经济损失。可采用“九一四”治疗,剂量为0.01g/kg体重,配成5%的溶液静脉注射。一般成年羊用0.3g溶于生理盐水10mL中即可,平均15~20kg的成年奶羊用量不得超过0.4~0.5g。5月龄以下的仔山羊不超过0.1~0.15g。5月龄以上的仔羊不超过0.2~0.25g,注射后有不安呻吟等中毒现象,但第2天即体温下降,恢复食欲,全身状况好转。

3.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卫生,羊圈要保持干燥清洁,抓好秋膘,做好防寒过冬工作,增强羊群的抗病能力。定期注射疫苗,将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用生理盐水25倍稀释,摇匀,不论羊大小,一律皮下注射0.5mL,注射后6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羊只引进要避开疫区,坚持从非疫区引进,如发生疫情要及时封锁养殖场所,进行隔离消毒以减少传染。发现染病羊只后,要进行紧急预防接种,病死羊深埋或焚毁,污染圈舍、用具等用2%苛性纳液进行消毒,粪便污物堆积发醇。同时,对全群羊只不论有病无病,每只饮用抗病毒药物7~10天;对已发病羊可每天注射抗毒灵等抗病毒药剂,以减轻病势,提早康复。疫区应停止绵羊及其产品的交易和流动。

因羊痘属于人畜共患疾病,当牧区发生疫情时,养殖人员要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羊病变皮肤。如已经感染,需对皮肤上的痘疮,涂以碘酊或紫药水。水泡或脓疱破裂后应先用3%来苏儿或石炭酸洗涤然后涂药;对黏膜上的病灶先用0.1%高锰酸钾洗涤后涂以碘甘油或紫药水。

虽然羊痘属于高发的急性传染病,但只要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做好预防工作,遇到疫情时按照科学方法对症施治,就会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猜你喜欢
痘病毒羊痘紫草
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成功分离猴痘病毒
鼠痘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小儿红屁股涂紫草油
羊痘病毒分子特征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一例群发性山羊痘的诊断与防治
引进小尾寒羊暴发羊痘病
高寒阴湿牧区羊痘病防治
羊痘的危害及防控
陶四翁烧毁假紫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