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潜明
钓鱼岛本身价值并不大,日本强要它目的就是要以中间线原则来得到大片海域。
约距今2200万年的新近纪中新世早期,菲律宾洋板块斜向俯冲插入欧亚陆板块之下,在板块碰接带的两侧进行不同的地质演化。海沟、火山岛弧、弧后盆地是板块构造理论中洋板块与陆板块碰接时在碰接带附近产生的构造地貌,即“沟、弧、盆系”。菲律宾洋板块俯冲于欧亚陆板块之下到更新世后期(距今约20万年),其构造地貌由洋到陆为大洋-硫球海沟-台湾火山岛弧-弧后盆(边缘海)-中国大陆,其中海沟以东至大陆为东海大陆架。
钓鱼岛是菲律宾洋板块与欧亚陆板块碰接形成“沟、弧、盆系”中火山岛弧上露出海面的岛屿,其周围还有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及其它一些岩礁,总面积6.344平方公里,各岛因淡水不足、泥土不厚、风浪较大,不适定居为无人岛。由它往西南到台湾北部为大屯山火山群,再到台湾中东部的火山成因的火烧岛和兰屿,构成了长达690公里的台湾火山岛弧,再向西南则与南海海盆火山区相连。其中钓鱼岛与大屯山火山群更为密切,是距今200万年到20万年火山喷发形成,实际上钓鱼岛是大屯山火山群的北东延伸部分。
按钓鱼岛的成因可以肯定两点:一是它处在我国东海大陆架上;二是它是我国台湾大屯火山群北东延伸的组成部分。
在茫茫大海中的“无主(人)地”,按“依先占”原则,谁先发现就归谁是符合国际法的。钓鱼岛为我国最先发现,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所著《中国技术科学史》记述,早在明宣德4年(1430年)《顺风相送》一书,就提到钓鱼岛是福建往琉球航路中的航标,从此钓鱼岛就出现在世人面前;明嘉靖13年(1534年)陈侃在《使硫球录》记录明朝册封琉球诸大使航海经历中记述了钓鱼岛的航标作用;明嘉靖41年(1562年)明朝派赴琉球的册封使郭汝霖记述“闰五月初一过钓鱼屿”。同时钓鱼岛也标在明、清绘制的我国版图上:如明朝由福建总督胡宗宪编纂的《筹海图编》绘有钓鱼岛在福建海防范围以内;清同治二年(1863年)胡林翼、严树森编绘的《皇朝一统舆图》标出了钓鱼岛;就连日本人林子平清乾隆50年(1785年)彩绘的《三国通览图说》,明显地将钓鱼岛和福建大陆绘同一颜色而有别于硫球诸岛,且用日文加注。以上史实说明至少在1430年钓鱼岛为我国最先发现就为我国领土。
今天的日本右派将其作为日本领土有两点依据:之一是说明治17年(1884年),日本人古贺辰四郎发现钓鱼岛,对此古贺的儿子只是说其父去过钓鱼岛,否认发现之说。之二是说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失败,马关条约将台湾及包括钓鱼岛的附属岛屿割让日本。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及附属岛屿理应回归我国,但钓鱼岛却被美国占作靶场暂未归还,到1972年5月15日美国把硫球交给日本的同时也把钓鱼岛交给了日本。
日本右派要霸占钓鱼岛按国际上的“依先占”原则比我国迟了453年。
钓鱼岛是我国领土,东海大陆架为我国单独拥有,其“专属经济区”就按大陆架自然延伸以沟、弧、盆系中的“沟”为界。如果钓鱼岛是日本的,东海大陆架为中、日共架,其“专属经济区”就要按“等距离或中间线”原则划分,钓鱼岛本身价值并不大,日本强要它目的就是要以中间线原则来得到大片海域,如其野心得逞,我国东海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就要由东西宽340海里退回到只有180海里,损失的面积达到3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3个浙江省或10个台湾省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