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微观基础

2012-04-29 08:11:52彭琳
时代金融 2012年9期
关键词:责任科学经济

【摘要】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发展模式,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能够逐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赢。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和谐社会发展模式

一般而言,不少学者都是把60年新中国的发展划分为前30年和后30年。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与之不同的方式,中国现代化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是第一个阶段;从改革开放到2003年是第二个阶段,这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第三个阶段则是2003年至今的“和谐社会”阶段。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对经济增长方式要从根本上转变,转变又快又好的发展模式为又好又快的发展模式,是和谐社会发展模式的构建适应时代的不二之选。

我们从社会思想观念的理论高度来看,作为和谐社会发展模式的科学发展观,就必然要对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各领域的发展进行统领。转变增长方式,抓住关键发展机遇,为我国小康社会全面建成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就是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的统领;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通过改革提供制度性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科学发展观对政治的统领;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适应,和谐社会以社会主义荣辱观、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构建统领,就是科学发展观对文化的统领;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实现科教兴国,高度关注教育,就是科学发展观对教育、科技的统领;保卫国家的统一,把握军事发展机遇,就是科学发展观对军事的统领。总之,实现中国经济社会质与量可持续的协调发展,就需要科学发展观统一统领一切需要发展的领域。

二、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发展模式,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能够逐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赢。当今,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类型有三种。企业内部循环经济类型就是第一种,通过延长生产链条,各工艺之间物料组织的企业内循环,能源和物料使用量在生产过程中的减少,有毒物质和废弃物排放的减少,最大限度的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产品的耐用性等。企业园区类型就是第二种,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耦合共生和代谢关系在产业间形成,信息、能量和物质在企业间集成,使一家企业的废热、废水、废气、废渣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企业的能源和原料。专门回收再利用体系类型就是第三种,例如德国作为专门组织回收处理包装废弃物的包装物双元回收体系(DSD),这是一家非盈利社会中介组织,最初仅仅是由95家垃圾回收部门、商业企业、产品生产厂家以及包装物生产厂家在1995年联合组成,加入的企业逐年增多。

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能源消耗剧增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在实践方面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实践案例,例如2011年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简本)的通知》(发改环资〔2011〕2232号),确定了包括区域、园区和企业3个层面、14个种类的60个国家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又如湖北谷城县围绕建立经济循环型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推动企业提档升级,构建内部生态产业链,实现清洁生产。全县每年投入技改的资金都超过5亿元,车桥、骆蓄、石纺、银纺、锻造、金洋、恒立等一大批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完成更新换代,步入同行业领先或先进水平。

三、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建立责任型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居于企业文化的主导地位的必须是生态环保意识,通过企业文化的全面渗透和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才可能产生经久而不衰的发展底气。可以这样说,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发展是其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企业要通过整体文化的不断推进来逐步为其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提供养分。

(二)通过引进自主创新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提高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能力。要改变当前自然资源过度消耗的状况,对于废旧物资再生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就要充分重视。对于要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而言,就要通过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淘汰、更新和改进一些旧的污染严重、能耗高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引进一些符合本企业发展的资源循环利用设备和工艺。

(三)大型企业发展园区统一制定规划,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规范性。制订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考核和奖惩实施办法,对有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和环境噪声污染及有污染处理设施的企业,全部签订环境保护目标考核责任书,并实行动态抽查。同时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印发宣传手册等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普及循环经济相关知识,广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政策,提高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性。围绕钢铁、建材、化工和铸造、电力等产业,统筹安排工业废弃物、废气、余热等再利用和再循环项目。

参考文献

[1]陈红.创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湖北日报,2009(4-02).

[2]姜虹.探索循環经济的“中国模式”.中华工商时报,2010(6-4).

作者简介:彭琳(1975-),女,贵州遵义人,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责任编辑:李娜)

猜你喜欢
责任科学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24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新民周刊(2020年5期)2020-02-20 14:29:44
科学大爆炸
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科学
科学拔牙
期望嘱托责任
中国火炬(2014年12期)2014-07-25 10:38:05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
中国火炬(2011年12期)2011-07-24 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