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化股份:冲动的惩罚

2012-04-29 07:34滕虓
新财经 2012年8期
关键词:供气财经乙腈

滕虓

对连续两年亏损的川化股份(000155)而言,2012年已不容有失,无论是深交所停牌还是自身的调整发展,川化股份必须背水一战。

“现在已进入下半年,一季度装置基本全部停车,川化股份遭遇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冲击,直到3月13日才恢复供气,3月16日恢复生产,并逐步将部分装置开起来,到4月状况还不是很好,5月、6月装置开车情况稍好些。现在离川化股份扭亏的目标还很远。”川化股份内部员工张俊(化名)告诉《新财经》记者。

另一员工王强(化名)也表示,原来川化股份预期6月恢复高负荷生产,但现在第一套化肥装置停着,第二套成氨装置和尿素装置是开着的,但没有满负荷生产,这也不正常,因为最赚钱的装置没有开启,优等品率一般,原来说的是到7月15日供气状况会得到根本好转,现在又推迟到7月底了。

川化股份一季报披露,营业收入同比减4.49亿元,降幅达64.88%,利润总额同比减少1.42亿元,降幅达1389.92%。上述状况主要是因本报告期受天然气供应严重不足影响,主要产品产销量大幅下降所致。

天然气瓶颈

川化股份属于气头尿素上市公司。业内分析师表示,尿素赢利能力关键看天然气供应量,这主要是由于70%的开工率一般是气头尿素装置的盈亏平衡点,如果天然气供应不足,导致尿素装置开工率下降,就会增加尿素生产成本,进而降低企业赢利。

天然气的供应成为川化股份老大难问题。《新财经》记者了解到,从去年年底开始,天然气供应量问题就一拖再拖。

“5月领导估计,从6月1日开始天然气供应会略有好转。”王强说,当时内部传达的讯息是,中石油增加了少量供气计划指标,中石化供气量也比原来有所提高,引进装置基本维持80%的负荷。中石油下半年供气计划已安排,加上中石化的气,公司下半年每天供气有可能达到210万~220万方。

进入6月,中石化的供气似乎逐渐好转,上半月,每天供气量在120万方以上。记者了解到,从生产部计算的效益来看,川化股份的生产每天都能在盈亏平衡点之上。

《新财经》记者从相关渠道拿到当月川化股份工作会议记录,川化股份总经理杨诚表示:“近期中石油将安排下个月的供气计划,从近几天供气情况看,中石化的供气在降低,上周还出现了输差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加强供气协调工作,要保持与供气部门的沟通,根据供气情况安排好自身的优化运行工作。”

“6月底,公司天然气供应仍然紧张,化肥厂引进装置负荷较低。”川化股份内部员工章子君对《新财经》记者透露。当时,中石油天然气管线的环评手续要7月上旬才能到位,供气缓解的时间再次延后,当时我们得到的消息是,中石油已初步安排国产化装置在7月15日左右开车,化肥厂要抓紧时间完成国产化装置检修收尾工作,确保及时恢复开车。

7月初,中石油对川化股份供气计划进行了调整,略有上升,川化股份方面判断,根本性好转估计要等到7月中下旬,内部传达指令要求各单位要随时做好恢复生产及高负荷运行的准备。

川化股份内部知情人告诉《新财经》记者,按原计划,中贵管线在7月下载天然气,但由于诸多因素,导致管线下载天然气延后。因此,7月20日成为天然气下载、工程全面投运、装置高负荷稳定运行的日期。

截至7月20日截稿时,川化股份内部工作人员透露,供气进一步好转,但是第一合成氨装置和第二合成氨装置的设备有点问题,目前负荷超过80%。

押注禾浦化工

扭亏为盈的节骨眼上,川化股份再次出手注资老大难的禾浦化工项目,以期打开耗时4年的僵局。川化股份内部员工告诉《新财经》记者,禾浦化工项目对公司赢利影响很大,这些年川化股份对外投资的项目基本没有成效。

2008年,由川化股份出资7700万元与泸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变更为四川化工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设立四川禾浦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乔浦化工”),生产亚氨基二乙腈。据当时媒体披露,该项目投资为6亿元。

2012年6月26日,川化股份发布公告,决定将禾普化工项目建设总投资在原4.02亿元基础上,由川化股份追加投资1.06亿元(按持股比例,公司应追加1.905亿元),化工控股集团追加投资1.34亿元(按持股比例,公司应追加4950万元),共计2.4亿元,总投资增至6.4亿元。

据公开信息披露,禾浦化工之前已有两次增资。

2010年,川化股份追加投资5000万元。增资后,公司对禾浦化工的持股比例由70%增为79.38%,四川化工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持股比例由30%下降为20.62%。2007年,禾浦化工注册时还控股30%的泸天化已悄然退出。

2011年11月22日,川化股份向禾浦化工提供5000万元财务资助,主要是为了解决公司建设资金短缺问题,保证禾浦化工稳定发展。

四年间三次增资,但项目迟迟未能投产运营,成立之初誓言的“年产4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12亿元”的愿景似乎渐行渐远。

川化股份宣传部工作人员也表示,作为上市公司,该项目现在比较敏感,数据不好看,领导谈起来也尴尬。项目没有生产、没有效益,处于停工检修状态。

而数年前,这个项目还是旁人眼中公司业绩的新增长点。

两年后,禾浦化工4万吨亚氨基二乙腈项目却成为2010 年川化股份发生大额亏损的另一个原因。2010年年报披露,公司的亚氨基二乙腈生产线,至报告期末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对项目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准备7700万元。

“最初这个项目定编大概一百多人,当时很多人想去,现在苦了他们。”接近禾浦项目知情人说,现在很多员工都要自己出去找活路,公司只发工资,其他保健费用都没有。禾浦项目要使用一些剧毒的化学物质,保健费没了,谁还肯干?”有员工向《新财经》记者透露,禾浦化工生产设备中的铂金网都被卖了。

同时,又有信息说该项目要搬迁。“禾浦化工好像要搬迁到新疆拜城县。”6月中旬,川化股份员工王强对《新财经》记者说,这个消息是5月下旬听川化设计院的同事告诉他的,而川化设计院可能会负责搬迁的方案设计。“据说那里有我们拿的土地,天然气也很方便。不过生产亚氨基二乙腈的主要原料是甲醛、氨和氰化氢,氨气是解决了,但甲醛和氰化氢都不好整。”

7月,《新财经》记者再次联系王强时,他说:“搬迁计划可能要搁浅。据说上面要求搬迁可以,但必须要总经理杨诚立军令状,保证搬迁后必须赢利。”

《新财经》记者致电川化股份证券事务代表郑林,对方以正在开会为由不予回应,随后记者以短信形式求证,其未回复。

决策失误?

注资自然可以提振禾浦化工的精气神,但禾浦化工的技术问题则是天平的另一端。

曾参与项目立项研究的工程师周勇(化名)介绍,从四五年前的市场行情看,国内亚氨基二乙腈市场前景被看好,各地项目纷纷上马,但欧美国家的工厂都停止生产这种产品,甚至还从中国进口。

“工艺上我们采用川化控股下属的省天然气化工研究院的技术,这种技术比较成熟,并具有了自己的专利,当时该技术已经在双流正兴产业园运用。”周勇介绍。

为了获得这项技术,川化股份专门向川天化院缴纳了专利费,引进该院的设备。同时,川化股份还找了成达工程公司(原化工部第八设计院)制造生产氢氰酸的反应器。

“当时双流正兴园那边的设备年产能是7500吨,川化股份的一些专家提出建设4套,每套产能7500吨。”川化控股某知情人告诉记者,时任川化控股总工程师何兴川(现任川化控股副总)否决了这一建议,并提出禾浦项目就建两套设备,但每套设备的产能设计要翻倍,达到年产1.5万吨。

当时参与禾浦化工项目的周勇向《新财经》记者证实了这一说法,并表示,从技术上说,川化年产7500吨的技术经过长期研发投产,已较为成熟。而现在要求这么短的时间内将技术跃进到年产1.5万吨,自然会有风险。

2008年夏天,川化控股公司专门为禾浦项目召开了一次会议,征求各方意见。“当时会上也有人表示,技术不成熟,风险大,要慎重。但大多数人都没有发表不同意见。”周勇说,最后还是股份公司的领导在会上拍板,按川化控股的意见办。

禾浦项目启动后,天化院并没有更多参与其中,“当时提出设备产能扩大的想法后,川化控股和天化院之间可能就存在了芥蒂。”接近该项目的某知情人分析,天化院对于短期内制造年产1.5万吨设备可能也没有太大把握,不想担责任,而川化控股则干脆甩开天化院自己研发。

但是,仓促冒进的后遗症很快表现出来,由于技术不成熟,产品并不理想,禾浦项目生产很不正常。据媒体披露,禾浦亚氨基二乙腈最大的问题在于其蒸发干燥部分,结晶器的处理量不够,导致局部温度过高,容易烧焦。亚氨基二乙腈的性状正常情况是浅黄色或白色粉末,禾浦化工的产品却是褐色的。

周勇还告诉《新财经》记者,除设备产能设计扩大这一环节外,在诸如氢氰酸生产羟基乙腈、羟基乙腈加氨结晶等生产过程的技术改造中也都曾出现技术改造过于冒进的情况,“只是前者在整个生产中更为关键而已”。

“生产状态有时候和供气也是相辅相成的,如果生产不正常,对天然气的使用肯定不是连续的,而供气部门也不喜欢走走停停的供气方式。”川化股份某技术人员说,这样反过来也影响到了供气部门的态度。

川化股份工作人员透露,禾浦项目从2011年9月开始停产,生产出来的不合格产品也都放在厂里。另一接近该项目的高级工程师告诉《新财经》记者,在启动禾浦化工项目的同时,相关部门还拿到一块预留地以备用生产草甘膦基地,技术专家也开始查阅相关资料编制可行性报告。控股公司下属的另一家研究机构——省化工研究设计院进行技术开发。

猜你喜欢
供气财经乙腈
织密贵州供气“一张网”
高纯乙腈提纯精制工艺节能优化方案
财经日历
关于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技术经济的分析
财经阅读时代
沼气集中供气运行实证分析与优化研究
丁二酮肟重量法测定双乙腈二氯化中钯的含量
大型飞机气源起动装备供气流程设计与计算
财经神回复
乙腈回收新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