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茗
都说婚姻有“七年之痒”,那是因为“疲劳”了、“动摇”了,职场亦如此,曾经是80后的“孩子们”如今在职场上也面临和经历着“七年之痒”。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出生于20 世纪80 年代的人口有2.04亿之多。今天这批年轻人已经风生水起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主流群体。可是,据前不久的一项调查显示,“80后们”6年内人均跳槽6.2次,68%都跳过槽,有的还不止一次,只有32%在入职后没有换过工作,“80后们”在职场上的活跃以及不稳定由此可见一斑,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表现之一:我的地盘我做主
这一表现在职场中的常见现象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大多数80后比较有个性,敢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如今这样一个绩效决定前途的大环境下,他们对结果的注重大于过程,不管用什么方式或方法,只要按时完成目标,就万事大吉了。当然,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样显示了他们工作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暴露出他们缺乏团队合作精神、难以管理的特点。
表现之二:那山总比这山高
“80后们”的成长伴随着太多的变化——曾经连家用电话都没有,如今一个人可能有好几部手机;曾经见一面要跨越万水千山,如今隔着一片薄薄的屏幕就可以实现;曾经好几家人围坐在院子里看9吋的黑白电视,如今随时随地想看什么都可以……太多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也许正是这些经历,让他们相信没有什么不可能,让他们觉得“穿越”到另一个世界也许就像跳一口井那么简单。很多人生活在自己勾画的理想世界里,他们相信,下一站会更好。而到了下一站之后,又会因为期待和梦想,或者落差和打击而期待着下一个转角……
表现之三:我的青春领导买单
他们出生时赶上了计划生育,这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不幸是因为独自一人、没有玩伴;幸运是因为全世界都围着一个人转,他们是“小太阳”和“小公主”。父母的呵护、长辈的关爱,让他们习惯了“被负责”。毋庸置疑,“80后们”比“80前们”接受了更多的关照和帮扶。所以,当有一天真正进入职场,面对领导的苛责和残酷的竞争,他们的心态能够及时“转弯”么?这就是为什么大家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因为,穷人的孩子很早就开始经历挫折和考验,很早就能够独立担当。
表现之四:急功近利缺乏长性
小时候,被爸妈拽着去上各类辅导班、速成班,恨不得立刻变成万能的神童;长大后,自己面对职场,似乎也希望能够一日成名、一夜暴富。曾经的梦想是“当老师、医生”,如今的梦想是“当比尔盖茨、乔布斯”。可是,“80后们”很少懂得“贵在坚持”才是成功的秘诀。看看那些如今小有成就的“80后们”,他们的故事里几乎都伴随着“摔跤”和“挫折”,只有在不断的碰撞中,才能让他们真正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表现之五:鱼和熊掌要兼得
既要生活,也要工作;既要快乐,也要健康;既要新鲜,也要浪漫……常常看到年轻员工,某一天无意看到网上某个地方美丽的照片,于是没过几天就请假出游了,不管这个地方近在咫尺,还是远在天边。如此随意,但是年底总结的时候,绩效却排名靠前。还有这样的员工,上班是白领,下班后还经营自己的第二职业。“80后们”越来越关注生活的品质,越来越强调幸福感,这是群体进步的象征。
看到了他们如此种种的表现,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们在职场中会频频经历“七年之痒”了。那么作为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管理者们如何处理好“80后们”的“七年之痒”呢?
首先,对待这些有特殊成长背景的年轻人,管理也要与时俱进,要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建立主人翁精神,如同婚姻一样,志同道合的双方才能够为了共同的理想、利益和追求而彼此支持,企业的目标不仅是为了追求利益,还要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其次,挖掘员工的优势,多予以鼓励。已经有许多研究和实践证明赏识能够很大程度地激发员工的创造性,维护他们对组织的忠诚度。再次,包容员工的缺点。管理者一定知道,人人都有自卑心理,人人也有不足之处,千万不要对刚进入职场的新生代员工抱有太高的期望,给他们时间让他们成长,帮助他们在失败和挫折中进步,激励他们不断成就更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