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耀萍
◎很高兴能在天裕风范高尔夫名人邀请赛上见到您,请问作为艺术家您出于什么原因参加这样的高尔夫赛事活动?
●因为这次活动的主持方为留法的青年,他们希望我参加这次活动,一以怜我老迈,应增加户外之活动;一以我的出席也可扩大其在知识分子中的影响。
◎您是文化大家,怎么看天裕风范公司举办的高尔夫活动?
●天裕风范公司举办的高尔夫活动,我向他们提出:高华而不图奢侈,典雅而不流鄙俗,以文化的追逐为目标,而不以获利之多寡作计较。是则,休憩与工作,体育与文化,庶可于此类活动中得到最佳的结合。
◎谈谈您怎么看艺术、红酒文化、高尔夫休闲文化?
●我以为红酒的祖国在法兰西,以年代之久远及品类之丰富,得此结论。希腊以狄俄尼索斯为酒神,带给人间丰收、激情和欢乐。高尔夫球亦来自西欧,被普遍视为一种典雅的运动。中国的艺术家们,目前比较忙碌,似不甚着意于此。饮红酒速度则过快,缺少品啜的雅兴,豪则豪矣,似与红酒之本性无关。任何一种事物,倘非发源地,总会带有各民族的特色。今后会如何,正由于艺术、酒、高尔夫球三者之间无必然之联系,听其自然可矣。
◎很多人都知道,您是当代中国画坛巨擘,诗词、书法、文章及学问同样极负盛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您的家学渊源,您的先祖可上溯至北宋范仲淹先生。“南通范氏”可以说是几百年来文脉不断。我们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您的家族。
●范仲淹为我29世祖,距今千年矣,至明嘉靖间虽有家谱可查,然时代湮远,不得其详。清晰的诗文世家从上溯12代明嘉靖年间范应龙开始,至我凡13代,诗文皆有传,延及450年之久。已出版的《南通范氏诗文世家》,所刊诗文500余万字。这样的文化世家不仅中国所仅见,亦世界所未闻。13代中有名见于方志,诗闻于州郡者;有名披于全国,执诗坛之牛耳者(语见钱仲联先生《南通范氏诗文世家·序》)。近戴逸先生所主编之清史稿中有曾祖范当世(伯子)卷,戴先生誉之为同治光绪朝诗坛之巨擘。
◎看过您的《范曾自述》,里面提到了小时候的事情,比如给大兄送的石猴洗澡、在代数书的边角上画卡通、集邮,还有想跟着父亲吃素等等,充满了童趣。艺术的种子就是在这时候萌芽的?
●吾少时家贫,唯靠父亲、母亲中、小学教师之薪金养活七口之家,故食无荤腥,衣无绸罗。然父兄皆善诗,此家学未有一日中断,亦清贫文人最崇高之享受。我于诗学得益于耳濡目染,亦得益于自幼背诵极多。至十余岁即能诗,自兹以还,半个多世纪唯以诗歌自慰,而与博士生之娱乐唯作诗、为联、作诗钟而已,更无击鼓、投壶之戏。国中之能与我唱和者周汝昌先生一月前谢世,叶嘉莹先生健在,内蒙有郑福田教授亦善为诗,和我诗词数百首。斯文有传当待后之来者。您询及艺术之种子,此为根本。至于石猴、集邮,只是童趣而已,亦缘家贫无力购贵重之玩具耳。
◎看过您的简历,1955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1957年却又进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这当中发生了什么事,促成了这样变化?
●十七岁投考大学之时,我想进中央美术学院,但当时水平甚低,初试都未录取。然我所好甚多,彼时闻历史学之重镇在南开大学,因有郑天挺、雷海宗、王玉哲、杨志久诸大师,乃欣然报名,以高分录取。彼时记忆力极好,所有功课皆为五分(彼时采用五分制),乃授予优等生。后闻中央美院开美术史专业,我乃有转学之意,南开大学竟慨然应允,名教授吴廷
谬先生不无惋惜地说:“中国将来会少一位名历史学家,多一位名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江丰院长看过我两篇幼稚的美术短文,立论浅陋自不待言,而独赏吾文笔,也竟慨然收纳。然至美院之时,江丰被定为美术界头号右派,二十年后复见江丰,蔼然如初,两人握手久之,皆叹息。我成为中国画家,实在很偶然,入美术史系,因主要教授王逊先生成右派,只有解散。我转入中国画系,一年级成绩不佳,至二年级即为蒋兆和、李苦禅、李可染诸大师所激赏,我相信这应了爱因斯坦的名言:“理解力有时比知识更重要。”
◎这样的家学渊源、从学经历,在您身上有没有留下印记,使您与别的画家的不同?
●我以为自己的诗写得比较好,书法有自己的面貌,绘画从天赋而言,只是“中材之人”,然而几十年夙兴夜寐的努力使我能在诗、书、画,文、史、哲获得成就,也应了“天道酬勤”这句对所有年轻人有用的名言。
◎您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后,几乎就是浸润在众多艺术大师的熏陶里了。那么多位先生里,对您影响最大的有哪些?
●蒋兆和先生对我影响最大(编者按,此处范先生特别强调选用其所画蒋兆和先生像),他是近代中国最伟大的人物画家,他对我寄以最诚恳的期待,我自问亦作到了不负先贤。
◎大学毕业后,您被分配到中国历史博物馆,跟沈从文先生编绘中国历史服饰资料,一编就是十年。十年磨一剑——我们想了解您这十年磨的剑,想知道编绘这个过程对您艺术创作的影响。沈从文先生是一位特别有耐心的人,对青年很是爱护,跟他相处的过程中,有什么让您特别难忘的事情?
●沈从文先生对我有知遇之恩,毕业之时,因为和系主任叶浅予矛盾过深,大有贬放我至边荒之地的意思。沈从文先生则说,我从自己的薪金中拿出范曾的月俸,当然这是先生督办之意,并非实行。于是我留在了历史博物馆。沈从文先生固为现代最卓越的文学家,然晚年改辙研讨服饰,古丝绸、古器物,当时他主编中国古代服饰资料,我与其他几位同事为此书绘画插图,前后凡三年。此书中最致细的传世名画(如李嵩《货郎图》、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等)多出自我的手笔,当时沈从文先生十分认真地指导我们,他学识博雅,为人谦和,我们得益匪浅。在文化大革命中,我曾写过他一张大字报,被造反派认为是假批判真包庇,且为此事遭斗争、受拳击。虽然,至今我还是有惭愧之意,写大字报当然是一种怯懦欲苟活的心态,这一切在我的散文《忧思难忘说沈老》(见于《范曾自述》一书)有详尽的描写,且有众多之证人,不容好事者造谣。
◎您自己勾勒过自己的艺术纵线发展史,从顾恺之、吴道子、李公麟、赵孟頫、陈洪绶、任熊、任熏、任伯年……还有石恪、梁楷、八大、石涛、
“扬州八怪”,您在他们身上都汲取到了什么学养?
●早年白描受三任(任熊、任薰、任伯年)影响最大,泼墨受梁楷、八大山人影响最大。至今,白描于三任或有过之,而于八大之水墨,尚有不及。
◎在艺术上发现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您又是如何超越前贤,找到最能表达自己情感的手段、确立自己的艺术风格的?“范曾的世界”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我有告于青年的是,不要理念先行,设一目标横亘胸次。应于积年累月的实践中由渐悟而顿悟,不必把名利放在心上,“千秋万代名,寂寞身后事”。这样各自有各自的世界,范曾的世界,无论诗、文、书、画,皆可以用杜诗“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来形容,我想任何一个画展,我的画一定会以其清气夺人。
◎您笔下的人物有过庄子、老子、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竹林七贤……感觉都是一些很有风骨的人物。这些题材的选择寄托了您什么样的创作目的呢?迄今为止,您最满意的作品有哪些?
●与古贤哲邂逅,永远是一种精神的快意,“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这“胜迹”不惟指自然,亦指人文,中华民族的卓越文化,其中最杰出的人物,都体现了我们民族博大、自信、潇洒、高逸的品质,我画他们,也有借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快意。我最满意的作品有《泼墨老子》、《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泼墨八大山人》。一个艺术家自己最明白什么是高水平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在一生之中百无一焉,千无一焉。
◎有件事情不得不提到,因为几乎全民皆知了——您诉郭庆祥、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侵犯名誉权一案。您怎么看待文艺批评?文艺批评的合理限度是什么?
●这已经法院判决,本人胜诉。这不是文艺批评,而是攻击污蔑。向我赔礼罚款,是其自取。对此,我从未与这些人面对。判决书下来后,我只讲了一句话:“相信事实真相,相信法律公正,相信社会正义”。
◎在“2012胡润艺术榜”上,您凭借一年作品成交总额9.4亿元的成绩排名第一,蝉联中国“最贵在世国宝艺术家”的头衔。您怎么看待这一排名和头衔?您的作品能够保持如此良好的市场增长率,您觉得原因何在?
●我从来不关心市场之排行榜,也没有人告诉我此事。我希望我的作品带给人间真、善、美,至于它们在市场上的价格,与我的兴趣不相侔合。
◎现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动辄就是上千万的画作,有网站更是捋出了几十位“亿元画家”,您也是其中一位。您怎么看待这些现象?
●我认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会愿意以市场价格来论自己,今日贵的、也许来日一文不值,我所希望的市场是光明正道,而鄙弃一切为贪欲所鼓动的黑箱作业。
◎有些拍卖公司明确表示无法对拍品“保真”。假的艺术品流入拍卖市场,您觉得这对艺术品市场、艺术创作的“伤害”有多大?我们注意到您曾经提到过,中国画要逃离赝品恣肆、蕙莸杂处的尴尬困境,唯一的途径是诉诸法律。您觉得现在的艺术市场相关法律还可从哪些方面健全?
●钻石永远是钻石,粪土永远是粪土,我鄙视所有找托混迹于拍卖场的“艺术家”。当然我们期待中国公布行之有效的法律,来阻遏赝品的排空浊浪。长烟一空,皓月千里的画坛气氛会来临的,我等待着。
◎最近,很多画家拐弯抹角地跟您“拉关系”,在自己的画展上号称是您的什么熟人。您有所听闻吗?您怎么看待这些现象?
●我不反对人们由于趋善的目的,而提到与我的关系。然而就我个人而言,是不会和艺术之外的复杂的人际关系挂钩的。
◎您说过,“艺术最后的成功,一定是艺术家的品德完成的”。艺术家的品德和普通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内涵?
●孔子之孙子思(孔)有云:“诚外无物”,我想,“诚”之一字可以应诸万方,无往而不合品德之纯洁。艺术家和一般人同样都应该把“诚”字以为自己走向真、善和美的不二法门。
◎季羡林先生说:“我认识范曾有一个三步曲:第一步认为他是一个画家,第二步认为他是一个国学家,第三步认为他是一个思想家。”有人说,季老的评价是说范曾先生首先是一位画家,然后是一位国学家和思想家。我们的看法刚好相反,季先生对您的认识是一个剥笋衣的过程,是一步一步深入认识您的过程。正是有了思想家的深度,有了国学家的情怀,才让您成为当代中国画坛的巨擘。您自己认为呢?
●季羡林先生和您的说法异曲同工。
◎现在,传统文化又热起来了,许多孩子也开始学习传统书画。您觉得从一个爱好传统书画的孩子到一个大师,需要具备哪些品质?
答:教他们作老实人,说老实话,也就是作到子思所谓的“诚”。从艺者,对天地、历史、人文,诚而学之,诚而纳之,诚而进之,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