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的聚与散

2012-04-29 00:44胡玉琦
百姓生活 2012年8期
关键词:身家周期率器皿

胡玉琦

鲁桓公的庙中有个器皿叫“欹(qī)器”,通常放在案头的右边,所以又叫“宥坐之器”。这个器皿很奇特,像个半倒不倒的杯子,它空的时候是半歪的,水注得太少会倾覆,水注满了也会倾覆,只有水位恰到好处时才是端正和平衡的。一天,孔子带弟子到庙里看这个器皿,他让人取来一瓢水做试验,果然如此。孔子说,这同做人一样,满了就要招损。

如果把古人悟出的这个平衡法则引入到财富中来,也是非常适用的。一个人的财富,如果太集中,太盛极,你和别人及社会之间,就会失去原有的平衡,就会招来溢满之患。这时候,如果将部分财富回馈社会,看似受了损失,实际上这是最好的保富办法。

所以,自古以来,就有“散财分谤”的说法,以此保全财富的安全和延续。《大学》里说的“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就是这个道理。儒家认为,在一个国家里,道德是立国的根本,财富只是枝末。所以,看轻根本而注重枝末,就会与国民发生争夺。因此,君主只顾聚集财富,国民就会离散;财富分给国民,才会使民心归顺。

台湾星云大师曾有一句名言,“不会散财就不会聚财”。他认为,散财也是一种聚财的方式,而且是一种更为积极的方式。凡为财富,总是要分散的,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分散于民间罢了。但散财有自觉和被迫之分,其结果是大不一样的。自觉散财,分富于民,结下的是更多的人脉,其实正是更多财富的来源。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意思是好财的人一定会耗损太多的心思和精力,多财的人不懂得施舍就会招致灭亡。所以,富人如果不懂得流通,不去救助别人,不与他人分享,往往会为财富所累,成为财富的牺牲品。

有位先哲曾经作了一个“身家盛衰循环图”,颇耐人寻味。这个图其实是一首循环诗:“困穷使人悔悟,悔悟使人勤苦,勤苦使人节俭,节俭使人富足,富足使人骄奢,骄奢使人淫暴,淫暴使人祸变,祸变使人穷困。”这说明了财富聚散与身家兴衰似乎也有一个“周期率”。

(摘自《今晚报》)

猜你喜欢
身家周期率器皿
自我革命是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基于竹材料在当下日用器皿中的应用研究
民主,方能打破“历史周期率”——毛泽东与“窑洞对”
农村妹18岁辍学打工又考上北大1000元创业,7年后身家5亿
彝族器皿
身家50亿的智勇坚守
浅析“身价”与“身家”
玉雕器皿价值低估受关注
一字之差
关于兴亡周期率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