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孝亲文化要靠洋节日支撑?

2012-04-29 00:44梁婉玲李楠
党员文摘 2012年8期
关键词:父亲节母亲节民族

梁婉玲 李楠

每年5月,中国人都在欢度“美国母亲节”,每年6月又庆祝“美国父亲节”。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说:“中国人过洋节就像进别人家的祠堂,拜别人的祖宗!”

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肖群忠认为:“如果节日失去了内涵,就仅仅是形式和所谓时尚了。”事实上,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有自己的母亲节,不同国度的母亲节有着不同的内涵,承载着各自的民族文化。讲究孝道传承的中华民族没有自己的母亲节和父亲节,中华孝亲文化难道全靠洋节日来支撑吗?

有学者认为,孝无国界,孝敬父母是一种普适文化。母亲节、父亲节在一定程度上是提醒为人儿女者,应重视亲情孝道,这两个节日的存在非常有必要。虽说是在美国人规定的日子过节,可毕竟孝敬的是自己的父母。所以,不需要计较过的到底是“美国的母亲节”还是“中国的母亲节”。这正好说明,虽然文化有界限,情感却无界限。

不妨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外来文化

梁念钊(诗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从两方面来看。首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西方节日,说明我们的国民对外来文化抱着一种比较开放的态度。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西方文化逐步进入,我们发现西方文化中有许多可以借鉴的东西,于是我们选择了“取其精华”。其次,西方文化的进入恰恰告诫我们,如今我们在年轻一代中出现了国学文化的断层。例如我们一直引以为荣的儒家、道家等中华文化的精粹,在文化内涵的传承方面,我们明显做得不够。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关上门拒绝外来的文化,而应该潜心研究宝贵的国学文化如何传承。也许,我们都应该抱着开放的心态来看待文化的异同,如果是对人类文明有推进作用的文化,我们不妨敞开心扉去接受。话说回来,父亲节和母亲节,不论这节日是中还是西,都是一种孝道的表现。事实上,中西文化也有其殊途同归的一面,同样是孝敬父母,何必一定要分清是中国节日还是美国节日呢?

不必在意是否建立“中华母亲节”

伍树群(《老人報》通讯员):我觉得母亲节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节日,旨在弘扬孝心和传递感恩。不管这个节日是在哪个国家先出现的,年轻一代感恩母爱、孝顺母亲之心都是一样的。既然西方的母亲节已经深入人心、约定俗成,大家都在母亲节这天纷纷向母亲表达敬意,我们为何不可以洋为中用?

易江(南华工商学院院长):第一,母亲节旨在表达对母亲的孝意和关爱的情感,这在所有国度和民族都是一样的,因此可以在世界范围达成共识,发展成国际节日,我们就没有必要自己设立一个。第二,其实庆祝母亲节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母亲对这个社会的贡献是很大的,包括物质、精神,还有人类本身的繁衍。第三,就中国文化而言,不仅仅是一个母亲节要引起我们的关注,所有表达孝道的节日都应该重视和宣传,要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奉行孝道的氛围。

真心关爱母亲、理解母亲才是母亲节的精髓

卫中航(退休干部):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弘扬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让子女了解母亲为自己成长所付出的艰辛,理解母亲对自己的满腔期待,学会感恩长辈、关爱他人,精心抚育下一代,才是母亲节的文化精髓,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的一部分内容。其实,不论有没有母亲节,不论母亲节是借鉴西方的还是中华民族自己设立的,发自内心地孝敬母亲才是最重要的。我是一个老父亲,很体谅现在年轻人为事业为生活打拼的不容易,所以没有太多的要求,“常回家看看”就已足够,是否有一个专门的节日并不重要。

节日要体现民族的文化底蕴

刘明德(东西方文化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我赞成以孟母作为中国传统母亲的代表形象,以孟子生日作为母亲节这个建议。孟母三迁的故事,已经为中国人所熟知,因此孟母很具有中国传统母亲的代表性。而且我认为,节日一定要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现在,西方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等在中国大受欢迎,其实我们自己也可以设立有传统文化意义的节日来庆祝,跟着洋人跑没意思。对于这个节日的设立,我认为,政府如果能够落实的话,需要进行长期的大量的宣传工作,让老百姓形成习惯,接受属于自己民族的节日文化。

(龚宝良荐自2012年5月23日《老人报》)

猜你喜欢
父亲节母亲节民族
我们的民族
过父亲节等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不一样的母亲节
母亲节
多元民族
《父亲节》等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母亲节
点亮母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