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
央行宣布自2012年7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31个百分点。央行此次“出手”降息是年内第二次降息。降息的目的,意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振信贷需求,以阻止经济下滑的势头。问题是,真能达到这个目的吗?央行利率大放水到底让谁得了便宜?
如果我们的存款利率低于CPI上涨速度,那存在银行的钱就会贬值。而理财产品是银行承诺保本,一年的回报率基本都在5%以上,有的回报率甚至高达8%。于是,理财产品“井喷”就顺理成章了,据统计,募集资金规模超过4万亿元,同比增长172.52%。
什么东西能有这么高的回报率?动不动就有什么银行、地方政府或者企业承诺保本。如果真是这么好的投资机会,怎么可能会缺钱呢?就算缺钱,怎么可能借不到钱?房地产!这是截至目前唯一一个一直在赚钱,却拿不到银行贷款的行业。所谓保本的理财产品,所谓和存款差不多一样安全的替代品,背后竟然是风险极高的房地产!第一,回报率最惊艳的理财产品几乎全是借理财之名,行房地产之实。第二,按照现在的趋势来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理财产品是投资房地产的。5月最后一周,新发的房地产信托产品占比达到了47.83%。
防止房价过快上涨,从2010年开始,证监会对上市房企再融资的申请采取一刀切的全面关停措施,并对所有房地产企业上市一律叫停。但是,房地产商们可以质押手中的股票、发信托贷款、通过银行借委托贷款等进行融资。调控真正打击的是那些还没有上市的小企业,保护的是既得利益者,并且让这些既得利益者用更少的钱来收购那些缺钱的中小房地产企业。
为了使钱不至于被通货膨胀稀释掉,老百姓都去买理财产品。而各类信托产品都不能在二级市场上流通。这种融资为什么不能发行债券呢?因为对于银行和银监会来说,怎么能容忍肥水流到外人田呢?
中国的储蓄率一直是居高不下,银行既要上缴存款准备金给央行免费使用,又要融资圈钱来补充核心资本。若多余存款贷不出去,银行要给储户付利息。风险之下,银行不敢轻易放贷,就想到了最完美的产品——理财产品。佣金高达5‰,利润立刻拿到手,风险完全转嫁出去!所以对于银行来说,发行信托产品简直比美国贩卖次级债券还过瘾!除了理财产品,银行还搞起委托贷款,充当中介,收5‰的手续费,且不用承担任何风险。成立银行最原始的目的是什么?资金融通过程中的风险保障。但在委托贷款中银行干的是什么事情?就是把风险直接转嫁给借贷双方,自己坐收渔利,而且一次性就把自己要赚的钱赚到了,只要合同一签,5‰就到手了。这简直就是打劫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