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信息造假的产生及遏制的探讨

2012-04-29 00:44周娜
时代金融 2012年9期
关键词:监督机制会计工作会计专业

【摘要】面对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局面,会计信息造假势必会严重危害国家和人民合法利益,损害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造假方式,只注重企业的短期发展成效,并未放开发展的视野,做好长远、有效地经营规划,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国家的健康、长久发展,极大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的构建。对此,我们需真正认识到会计信息造假的根源,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策略,制定合理有效地规章制度,维护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彻底打击与摒弃会计信息造假的不当手段,进而更好的保护会计信息完整。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是会计法律的实质性要求。然而当前市场经济呈现出较为混乱错杂的不良现象,基本都关联着做假账。因此,需进一步加强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保护力度,深入研究会计法律的责任,是良好经济秩序建设的关键所在。

一、产生会计信息造假的缘由

最近几年,普遍存在着会计信息造假现象。但其会计信息造假的最初动机是一致的,也即谋取非法利益。只有清晰认识到具有一定复杂度的虚假信息,才能从根源上做好造假会计信息的预防和遏制该工作。对此,可从以下五方面综合考虑造假会计信息的缘由所在。

(一)假造会计信息的根源是无序化的资本市场经济

具有一定趋利性质的资本,在资本市场经济中,信息极不对称。同时,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管理措施实施的基本特征,分离了所有权和经营权,使得股份公司的入股人员对真实性的会计信息的了解并不透彻,一定程度上为造假会计信息创造了可乘之机。特别是近几年,上市公司的假造会计信息多不胜数,就算被发现也以“漏报信息”为由蒙混过去。

(二)会计信息造假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于利益的驱动

个人造假的特点是利用自身的职务来攫取非法利益,主要表现在会计人员利用会计操作技巧制造假账;而非会计人员则运用虚报假账,私开假发票等手段,从而谋得私利。相应的,部分企业造假无外乎是为了谋取部门利益,利用偷、漏税等手段,骗取非法利益。尤其是企业管理者为了所谓的业绩,一般会不择手段,指使会计人员造假,虚报利益,以此达到各种非法牟利的目的。

(三)监督会计信息的力度不够,是产生会计信息造假的主要原因

企业内部并未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或执行机制的力度不强,未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造成规章制度如同虚设。除此之外,国家的宏观监督不到位,多数是表面化文字式的法律条文,真正起到实质性作用的少之又少。各级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范围较窄、力度较弱,并未担当起真正的监督审计会计信息的职责。

(四)限制性的会计自身准则

具有一定会计原则、标准的会计专业,较大的选择范围,选择不同其所产生的会计信息不尽相同,提供了会计信息造假的可能性条件。选择性的会计政策提供了企业更为宽广的选择范围,制假者往往在既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成效或其他利益目的的会计政策。同时,会计工作所涉及的内容需要凭借会计人员个人的主观判断来进行,而这方面则为会计专业人员创造了职务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方便条件。而带有一定滞后性特点的会计准则,也有助于会计信息的造假。

(五)会计信息造假存在于盈利性为主的企业组织的同时,也发生在政府部门和公益性事业单位

会计假账都在显性、隐性方面有着较深程度的危害,涉及到经济、社会和政治多方面:

1.危害经济。蓄意假造会计信息的企事业单位,致使国家对外公布的信息也缺失一定的真实度,而数据信息统计和会计信息是国家经济的重要决策依据。假造会计信息,阻碍了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严重危害了国家经济秩序。

2.危害社会。在社會领域方面,市场秩序受到造假会计信息的直接性扰乱,危害社会信用的同时,社会不稳定因素极易诱发,而会计信息造假违背了职业的道德底线,违反了法纪条例,不利于和谐稳定社会的建设。

3.危害政治。在政治领域上,会计信息造假对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有着直接性影响和危害,降低了政府的执政威信和执政能力,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的更好制定与有效实施。

二、会计信息造假遏制的有效策略

会计信息造假的有效遏制是健康良好经济制度建立与完善的必要措施,也关乎着反腐倡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进一步完善、民生保障和国家经济的安全。对此,针对当前实际情况,会计信息造假的真正遏制需从以下几项策略着手:

(一)加强会计人员的自律性教育,并加大法律保护力度

从目前总体情况上看,会计人员虽各自用于相应的会计协会组织,但分散到各个企业真正加入注册会计师协会、总会计师协会的会计人员并不多。由此可知,从事会计的的专业人员均有资格参加自己的组织,对应的,各个协会组织需对专业会计人员负责,健全职业道德建设,加强自律机制。同时,适时建立会计人员全力保障机制,尤其是会计人员正当抵制单位分管领导造假会计信息的合法权益;开办会计业务专项培训班,进一步完善会计人员专项业务技能培训,并提高会计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会计专业人员提供更好更广的就业条件,进一步净化会计工作环境,更有成效的促进会计专业得到更好、更快发展。

(二)明确法人单位的职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单位负责人直接承担着单位会计信息造假的责任;分业监管行业组织;会计监管执法在受外在各影响因素干扰的情况下,会计监督、管理等职能被分离。制定规范可行的规章制度,为有效实施提供必要参考依据,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比严,违法必究,更好的净化社会不良风气。同时,权力打造一支专业化、规范化的执法队伍,切实应对职责不明和机构人员配备不足等难题。真正赋予财政相关部门处罚各项违反会计法规条例的人员和单位、企业的经济权利,使财政部门管理人员真正掌握管理会计工作的实权。对此,会计信息造假遏制的关键举措是需重点加强论述会计人员的自律等方面,加强负责法人单位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针对会计信息造假贪污的会计人员,主要由单位负责人负责,追究其监督职能与用人责任,只有适当加大对单位负责人造价信息的惩罚力度,才能将会计信息造假真正扼杀在萌芽之中。

(三)加强内外监督会计信息机制

监督会计信息,主要着手于内外两个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内外监督机制。所谓的内监督,也即单位会计内部监督组织,切实发挥监督组织的执行权,并辅以职工代表大会的会计监督职责,由会计部门提供相应的会计报告信息,经监督部门审计,再依据制定的程序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进行最终审议。若真实性审计并未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的最终程序,则有权终止正式公布会计报告。若虚假会计信息被单位负责人强制公布,实际上在造假信息中单位负责人恶化了自身的造假情况,内部监督机制必须运用监督实权,进而将会计信息内部监督机制真正落实到位。立足内部监督机制实际,合理实行财务总监制。财务总监制是以国家为所有者的身份,面向国内国有大中型企业直接派出财务总监的会计管理体制的方式之一。在此管理会计的体制中,管辖国有企业的财务总监主要由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或国有资产管理局派出。而财务总监可依据自身的授权,以专业、专职的财务方式监督国有企业的全部财务。

针对外部监督机制,管理会计工作和弱化的事后执法,事前监督造假信息是当前县以上政府财政职能机构的主要职责。财政管理部门的基础性工作主要是会计制度管理,换乱的执行会计制度,势必造成财政收支大量流失,支出无法掌控,最终严重影响财政工作的顺利进行,财政部门需提高认识,敢于承担相应的会计管理制度的职责,端正态度,将管理会计制度放在重要位置。同时,积极挖掘优秀会计专业人才,努力培养专业化高层会计技术人员,实行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认证措施,是当前全面改革会计的关键点,也是宏观管理会计人员的最佳途径之一。此外,还需紧密联系管理会计工作和监督会计工作,健全会计外部监督机制。同时,财政部门全面协调各相关部门,增进信息互通,进而建构强有力的监督体系。

三、结束语

面对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局面,造假会计信息在严重危害国家和人民合法利益的同时,也损害了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造假方式,只注重企业的短期发展成效,并未放开发展的视野,做好长远、有效地经营规划,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国家的健康、长久发展,极大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的构建。对此,我们需真正认识到会计信息造假的根源,彻底打击与摒弃会计信息造假的不当手段,坚定健康发展理念,树立会计威信,为会计专业更好的发展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刘辉.谭焱.虚假会计信息成因分析与审计诚信文化体系的构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008(12).

[2]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研究: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博士论丛[M].中国财经出版社,2010.

[3]胡静波.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及其有效性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4]杜兴强,赵景文.财务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5]向凯,陈胜蓝.财务会计信息、公司治理与投资者保护[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周娜(1977-),女,中级会计师,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铁路运输处,研究方向:企业会计。

(责任编辑:李娜)

猜你喜欢
监督机制会计工作会计专业
市场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策略
谈当前高校会计工作的加强和改进
会计工作现状研究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国企会计监督机制完善对策
建立书评的监督机制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完善我国人大选举监督机制的思路——以衡阳破坏选举案为例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