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荔
摘要: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是求知、求参与的心理需要,符合儿童好玩、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进认知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创新的需要。
关键词:参与;课堂活力;兴趣;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39-02
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在学习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从学生实际入手,充分利用教材特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兴趣爱好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民主、平等、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合作、交流、探讨,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
一、激发参与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经验告诉我们,一节课同样的教学内容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难度有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时的心理倾斜度是不同的。要让学生在繁多的学习内容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调动他们参与心向和思维能力。如在《参观人民大会堂》的教学环节中,教师把精选的图片配上简短的文字说明,以软件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查阅,使学生除课本外又获得了直观、生动、丰富的信息资料,对文中所写的大会堂及各个展厅了解得更全面。同时,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学习,然后相互交流,教师把握文章的主线,适时点拨、指导。这样,学习气氛十分民主、学习实现了眼、耳、口、手、脑的协调,形成知记、理解、应用、综合的穿插渗透,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积极兴奋状态下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过程应是促进自主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应把教学设计为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生过程和主动建构过程。自主参与,能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让学生获得发现的快乐和求知的满足。例如:在《看月食》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上课时,有意识地把月亮变化过程集中化、明晰化,使情境既富有科学性,也具有启发性。设置了“大玉盘——像小船——像镰刀——像眉毛——像细钩——像面锣”等形状,同时注意扩展课文中未能叙述出来的形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形象直观又贴近生活实际的画面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他们兴趣高涨,思维活跃,各抒己见,发表了富有创意的见解。如此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还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提供参与机会,促进学生发展
实践证明,大多数学生都有参与教学的愿望,如果教师能够创设情景、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学生就会有很强的向师性,可以增加师生的交流合作,从而改善教学的人际关系,使教学进入高度和谐状态,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平等的参与者和热心的辅导者。对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应当提倡、鼓励,并引导学生自己去解疑,使学生的参与向深层推进,为提高参与质量创造条件。比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在学完小女孩第五次擦火柴后,我问学生“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一位学生问道:“如果小女孩的奶奶没有去世,小女孩的命运会这么惨吗?”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价值,就启发学生思考:假如小女孩的奶奶没有去世,她会给小女孩什么帮助呢?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说出几种可能:奶奶会把小女孩从寒冷的街上找回来;小女孩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奶奶不让爸爸打她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再一次发问:奶奶如果活着,给小女孩这些帮助,小女孩的命运会发生根本变化,会过上幸福的生活吗?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进一步思考,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了小女孩最终还是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的答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如在教学《我们家的猫》第二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领悟字“蹭”丰富的感情内涵,先让学生通过回答理解“蹭”的意思后。表演结束后,老师引导学生评议,从而丰富了学生对“蹭”字的形象感受,为后面的顿悟作了铺垫。这样的参与机会,促进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
三、调动积极因素,享受成功乐趣
学生参与的成功与学习效率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多形式、多途径地调动积极因素,鼓励学生参与。如对一些学习困难、没掌握一定学习方法,即使参与也往往以失败告终的学生,教师要特别关心,让他们回答一些问题,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主体,对于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游戏。画画、唱歌、表演都是低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形式。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韵律感较强的诗歌,语言优美的散文……通过画、唱、演等形式来展现课文内容,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激发内心情感,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又如,教学《画家乡》,课前,布置学生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家乡的景色,了解家乡的变化,然后,把它画下来并准备介绍给同学们听。在充分准备之后,课堂上让学生尽情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所画的一望无际的田野、山清水秀的小镇,新颖别致的建筑……都会激起他们对家乡的无限热爱,经过孩子自己用心整理的语言也一定会使同学们受到感染。之后,再感知课文内容,知道文中几位小朋友家乡的样子,在基础上,画出自己理想中的家乡。可见,学生积极因素的充分调动,能使其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总之,在教学中重视主体参与,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浓厚的民主气氛中,让其学习兴趣盎然,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究,拓展时空,挖掘创造潜能,开发创造力,促进其全面发展,从而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