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活课堂 提升教学魅力

2012-04-29 19:20缪惠安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9期
关键词:教育改革

缪惠安

摘要:生活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生长点,离开了生活世界,教育将走向虚无。笔者认为让生活走进思品课课堂就必须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赋予更多的生活内涵,让学生从中发现生活真谛,感悟生活之美,憧憬积极健康的生活,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为此,结合自己的教学教研实践对建构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谈几点思考。

关键词:生活课堂;教育改革;细想品德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78-02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可见,让生活走进思想品德课课堂应成为教学的主旋律。

一、制订生活化教学目标——回归生活

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应用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具体的社会生活现象中分析、归纳出基本的观点、原理和方法,并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社会生活现象,以服务于生活和指导生活。因此,思想品德课在教学中达成三维教学目标时,更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价值观的形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而有机整合三维教学目标的最佳载体就是学生的生活,这样,能让学生回归生活,围绕生活,反思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会到学有所用,能够学以致用,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行为是感悟、明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感知是行的基础。中学生具有一定的模仿性,需要榜样予以模范和引领,思想品德教材中充满生活气息的插图可以成为指导学生行为的最佳导行图。如在讲授“我们的法定义务”内容时,教师可利用书上的四张插图,帮助学生形成对孝敬父母,遵纪守法的感性认识,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公民的法定义务还有哪些?为什么要履行这些法定义务?在学生获得一定情感体验,明白公民履行法定义务的意义的基础上,接着提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履行我们的法定义务”的问题,而后设计“今天我当家”、“一草一本皆是情,美化校园大行动”、“我爱我班”等行为模拟训练。这是一个让学生知理知思、知理知行的过程,这样来源于学生生活,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严肃的法律规定付诸于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之中,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所学知识为生活而用、指导生活行为的价值,做到以知导行、以情促行的教学设计,就能最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的知行统一。

二、预设生活化教学内容——关注生活

生活化教学内容是指那些与学生的生命经历密切相关,能够引起学生亲身体验的内容。每个教育对象不应被动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与生活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思想,赋予经验以意义。学生的生活经验,通常会给他们的思维方式、态度和行为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收集学生的关注点,将学生的关注点与教材的关注点相结合,努力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回模拟化的生活中,引导学生观察、辩认、讨论、分析生活现象,让他们在矛盾冲突中进行正确的价值抉择,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情境的创设还要切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认真了解学生的已有学科基础和学习能力,分析原有基础与新内容的差距,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在对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整合、提炼的基础上,创设出一个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提升能力的生活化情境,使学生在情境的引领下,通过师生和生生的互动、交流、反思,深化认识,提升德智水平。如在讲述“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以多媒体展示初中生小燕因网上交友不慎,上当受骗,导致家中财物被盗的事例,并布置相关的讨论题:(1)小燕家被盗的原因。(2)交流网上交友的过程和方法。(3)事例给你留下什么警示?网上交友,学生亲历亲为,所列问题学生似曾相识,学生一下子就炸开了锅……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以副板书的形式适时记录下学生的主要观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归纳出网上交友的正确做法。学生借助已有的网上交友经验,通过分析、讨论、交流、反思,逐渐认识到网络交往的两面性,认识到保护自己的信息也是保护自己。这样的设计真实、典型,既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又高于学生一般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情境的引领下,通过师生的共同合作,调动学生参与互动学习的积极性,形成正确的结论又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提升了学生的生活应变能力。

三、构建生活化教学方式——学会生活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构建生活化教学方式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贴近生活,让其从中学,从中悟的操作方式,促使学生化死记硬背为体验感悟,化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究,化独自苦思为合作交流。而有效的合作、探究学习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外在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另一方面,这种学习方式也为生活的呈现,为学生生活经验的获取提供载体。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获得道德的认同,教师应实现由知识教学向生活教学转变,改变以教材为媒介的师传生受的特殊认识活动,要摒弃唯教材、教参和满堂灌的行为,引领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兴趣参与课堂活动。为了激活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根据需要,恰当地运用实物演示、图像直观、行为模拟、音响渲染等手段来创设情境,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引起心灵的振荡,从而达到开启学生思维的目的。如有位教师在“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教学时,利用一则古人问路的故事,以小品的形式让两个学生扮演“问路人”和“指路人”的角色,从中体验不同的感受,领悟“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尊重自己,彼此尊重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的道理,并与其他同学分享。接着,教师从“为什么要尊重他人”的理性层面给予引导、补充和完善,让全体学生真正领悟到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激发学生尊重他人情感需求。由此可见,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情境体验,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性,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进而加深对教材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形成良好的情感与人格。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积极尝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思维,从而引导学生在群体的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如何在合作中发展自己。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让生活走进思品课课堂,这不仅有利于课程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时代性和实效性,还可以满足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应该也正在成为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追求。

参考文献:

[1]胡继林.开放式教学法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11).

[2]陆昱.中国传统道德建设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内容[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09).

[3]薛赞祥.优化教学策略 推进素质教育[J]学科教育,2000,(02).

猜你喜欢
教育改革
浅谈高中生物的教育教学改革
国内移动语言学习与大学英语教学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PBL教学法在血液内科教学中的应用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省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省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试论初中语文课堂改革
针对市场需求高校动漫专业教育该如何变革
浅谈“EEPO有效教育方式”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