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忠
作为中央企业,应当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红色发展方向,依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这一绿色发展方式,继续推进布局全球化、行业高端化、文化兼容化这一蓝色发展方略,进一步又好又快发展
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人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水平。这赋予了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主体在社会主义社会文化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使命。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由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国资规模、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位居中央企业阵营前40-50位,现有员工约8万人,所辖近百户成员企业分布在全国24个省市区。多年来,新兴际华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打造了以学习、创新、同心为内涵的竞合文化体系,从微观层面丰富并践行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提升了企业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引领和支撑了企业科学发展。“十一五”期间,集团营业收入五年平均递增38.08%,利税五年平均递增24.78%,利润五年平均递增24.13%;EVA值(经济附加值)五年平均递增28.81%,资产总额五年平均递增21.73%;净资产五年平均递增27.39%。2011年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8.93%,营业收入达到1483亿元,有望明年进入世界500强。2012年1-2月份营业收入310.34亿元,同比增长53.51%,利润6.09亿元,同比增长19.15%,为全面完成2012年预算目标和“十二五”阶段性任务起好了步、开好了头。
打造创新文化,坚持宣贯两个解放,不断推进创新发展,老军企实现新转型
思路决定出路,脑袋决定口袋。新兴际华集团基于自身实际,遵循发展规律,在解放思想、变革思维的基础上,提炼形成了“在学习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的核心理念,使其成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一个核心文化特征,影响、带动和营造了“人人创新、事事创新”的氛围。可以说,从军队脱钩后,新兴际华集团成长于学习,发展于创新。
作为老军企,新兴际华集团主要产品涵盖铸管、管件、格板、钢材、工程机械、特种车辆、油料器材、纺织服装、染整、皮革皮鞋、橡胶制品、装具等门类,成员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附加值低,处于产业链低端。加之主要依靠军品生存,可谓是传统产业、传统,更为要命的是传统脑筋、传统思维,难以经受从军队脱钩后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风浪的冲击。老军企路在何方?新兴际华集团领导班子认为,企业领导干部思想壁垒无异于企业发展的“天花板”,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此,集团围绕“能不能发展、怎样发展、怎样又好又快发展”这一重大历史课题,持续深入开展“坚持两个解放,推进创新发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年年围绕这一主题大规模组织中高层管理人员研讨交流,强化培育 “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心有多远就能走多远”等思维观念,不断激发各级领导干部的思维活力,以先进可行且极具挑战性的发展战略为引领,大力推进产业、产品、产权、市场、区域、组织、人才等七大结构调整。推动企业由传统的加工型向加工服务型、知识密集型转变,不断加快涉足商贸物流领域的步伐,分业务板块打造“全产业链”、“服务型制造”、“平台型经营”等商业模式,整合培育了冶金铸造、轻工纺织、装备制造、商贸物流四大主要业务板块。经过持续调整企业经营结构,不断转变企业发展方式,集团逐步形成了“以拓展商贸业保做大、以升级制造业保做优、以开发新产品保做强”的发展格局和 “军品履国防责任、民品促企业发展、外贸拓发展空间”的市场格局。新兴际华主导产品目前已经行销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军品份额只占集团经济总量的5%,老军企实现了新转型。当然,对新兴际华集团而言,作为中央管理的唯一军需企业集团,尽管军队已由“大东家”变成“大客户”,尽管军品收入所占比重已经不足两成,但集团“姓军为兵”的军工传统和国防使命不变。作为军队07大换装、国庆60周年阅兵服的主产商,在时间短任务急的情况下,集团不计代价、不讲条件,通过让渡利益,推迟民品和外贸订单等措施,统筹资源、整合力量,确保完成军品供给任务,被誉为新时期“军需保障的钢铁脊梁”。
打造学习文化,持续强化学习培训,不断激发创争精神,低起点追求高效率
心态决定状态,态度决定高度。新兴际华集团成立初期,其中有26家大大小小的事业单位靠总后拨款维持生存,52家生产服装、鞋帽等军需品的经营性企业亏损面超过60%,累计亏损额高达24.62亿元;合并财务报表,盈亏相抵后当年净亏8100万元,营业收入也只有 76.19亿元,集团在央企阵营中排名几近垫底。要在低起点实现高效率,关键在学习,根本在创争。大力培育 “自强不息、自我超越”的集团精神,把强化学习培训、提升素质能力作为支撑发展的重要举措,每年都针对干部职工进行各种形式的大规模培训。还积极开展对标学习,引导内部之间打“擂台”,月夺流动红旗,季争绩效最佳,年创“四好”班子,特别是把70多户成员企业按照主营业务组建四大专业化公司,在集团内部营造了你追我赶、齐头并进的竞合氛围。
集团明确提出了“站稳国家队,跻身央企50强、世界500强,打造世界一流企业集团”的三步走发展战略,连续三次修订提升“十一五”发展目标,最终实现的目标是初始目标的4倍!集团公司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五年平均增长率比中央企业平均水平高出约10个百分点。钢铁冶金技术水平在业内保持领先,其中17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列全国同行业内第一名,占所有83项可比指标的近1/5,有34项进入前三名,成本水平和盈利能力也分别进入行业三甲。
打造同心文化,大力实施文化融合,不断构建和谐企业,小帆板聚变大巨轮
格局决定结局,协同决定大同。新兴际华集团成立初期,分布在全国近30个省市区的所属78户军需企业事业单位如同78个小帆板,规模小而散,一直是制约集团整体战略发挥的瓶颈。军品逐步市场化后,集团“同业竞争”、“集而不团”问题更加突出。为此,新兴际华集团把“再造共同渊源、营造共同氛围、缔造共同价值、打造共同愿景”作为实施内部融合外部整合的重要举措。结合所属单位都“姓军”的背景,共同弘扬老军工令行禁止的执行意识、顾全大局的协同精神。特别是在打造“共同发展愿景”上下功夫。自2008年到2010年12月,历经“三上三下”,勾绘了“做强做优八大基地,确保实现三个翻番,打造世界一流强企”的发展蓝图,尤其是“实现三个翻番”(营业收入、利润、员工收入翻番),让员工共享集团改革发展成果,巩固了“同心致远”的共同理想。回顾十年发展历程,可以说,集团十年发展史,就是思想解放史、改革创新史,更是整合重组史。十年来,集团先后历经军内军外2次移交,对外兼并10户企业,对内推进4个板块整合,实施3级管理,重组整合呈现出“涉及行业多、时间跨度长、地域分布广、操作难度大”(既有内部整合,又有对外并购,并购行为主体既有集团又有板块,而且内部整合与对外并购经常交叉进行)等特点。坚持“沟通是基础,信任是关键,支持是保证”的共事原则,将文化融合与战略规划、资产优化、业务调整、管理整合同步推进,同步实施,做到集团重组整合到哪级,集团文化就延伸到哪级;兼并收购到哪里,集团理念就弘扬到哪里。用文化因子把集团上下链接成一个统一整体,实现文化融合效应“1+n=1”,战略重组效应“1+1>2”,为集团公司做强做优做大做久提供了强大的合力,对比于重组移交初期,集团经济总量11年增长了22倍,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在央企阵营中,已由过去的100名之外分别上升到43和48位。
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作为中央企业,应当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红色发展方向,依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这一绿色发展方式,继续推进布局全球化、行业高端化、文化兼容化这一蓝色发展方略,进一步又好又快发展,向着世界一流强企奋力拼搏,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继续作出应有贡献。
责编/王慧肖楠美编/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