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全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存在着诸多不均衡现象:经济结构的不均衡、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不均衡、富有阶层与贫困人群的不均衡……这些问题的破解必须依赖于改革的继续深化,改革已经进入了远比“深水区”更为复杂的时期,深化改革的时间窗口已经打开了。如果我们抓住了,做对了,就会取得更大的改革成就;抓不住,错过了,就可能会错过发展机遇期。那么,在当前的改革阶段,我们应如何抓住当前的改革时机呢?
中国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在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许多更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暴露,改革过程当中一些瑕疵和疏漏以及部分改革不到位造成的扭曲经过长期的积累也出现爆发的迹象,亟待解决。具体而言,中国的改革迫切需要解决包括并不限于以下的这些问题:
市场仍然受到过度的行政干预,政府和市场界限不清,行政垄断仍然广泛存在。行政权力过度参与市场扭曲了资源配置,并助长了权力寻租造成的腐败现象。
贫富差距扩大,两级分化势头需要得到遏制,与此相关的收入分配制度、税收制度改革进度缓慢,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不够,并逐渐产生阶层固化的现象。
法治不彰,政府转型乏力。依法治国的方略虽然早已确立,但是公权力“普遍性违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严重,公民权利得不到有效落实和保障。政府职能缺位、错位、越位并存,距离法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还有较大的差距。
世界经济动荡不安导致出口受限,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粗放型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巨大,长期以来的高投入、高污染、以出口为导向的传统发展模式不可持续。而启动内需拉动经济又面临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的制约,经济发展有滑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
教育体制、科技研发体制、人才培养机制难以满足以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造成一方面技术工人、高端研发人员短缺,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压力巨大。
总而言之,改革已经到了攻坚阶段。但是如何改、朝哪个方向改甚至还要不要改正处于激烈的争论当中,极左夹杂民粹的声音、既得利益者挂羊头卖狗肉的声音往往比改革的声音还要强烈,中国的改革开放又走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关头,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改革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只有坚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开放不动摇,坚持维护公平正义的基本价值取向,才能攻坚克难,杀出一条血路来。
改革的难点缘何屡突不破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的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规模居世界第一位。
虽然成绩彪炳史册,但我们还需要戒骄戒躁,改革开放仍面临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仍面临左的思想的牵制。小平同志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而是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春雷阵阵、言犹在耳!然而这些年来,改革的一些重点难点,屡突不破。例如对于非公经济,中央已经出台了两个“三十六条”,但就是执行不下去,不仅禁锢重重,而且国进民退。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没有坚持解放思想,仍然执着于姓“资”还是姓“社”之分,把国有经济比重当作是衡量判定是否是社会主义的主要标准,而不是坚持四个有利于的标准。
改革开放目前已经到了攻坚阶段,其关键是政府转型,而政府转型的关键和重点就是控制、约束公权力,解决政府职能缺位、越位、错位的问题。我们要破除行政垄断、要减少行政对市场的过度干预、要消除腐败、要解决公共产品短缺的问题等等都依赖于对权力进行有效的约束,让权力分权制衡,用公民权利制约公权力。这样的改革,没有一点勇气和胆量是搞不成的。而且推动法治,约束公权,往往会招来左的势力的攻击,被扣上各种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帽子,没有一点勇气和胆量是顶不住的。
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解放思想的当下意义即在于此:我们在吸收和借鉴了市场经济之后,针对面临的问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吸收借鉴人类政治、社会文明的成果,敢于用普世价值弥补我们过去改革的不足。
为何一些人摸石头上了瘾,不愿意过河
最近清华大学发布报告指出,“中国一些人摸石头上了瘾,不愿意过河。”清华大学报告里的这个说法,实际上是指既得利益集团满足于现状,不愿意真正推进改革的问题。摸着石头过河这个比喻,本来是说在无经验可循的情况下,要敢闯敢试,是解放思想、敢于推进改革的象征。但是既得利益集团满足于已经取得的利益,甚至唯恐自己在摸石头的改革探索过程中因机制尚不健全获得的一些利益在下一步的改革过河后被取消掉,从而沦落为阻碍改革、摸石头上瘾的既得利益阶层,并急于将现在这种不平衡、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固定下来,不愿意过河。当既得利益集团的影响力左右了改革的进程,打着改革的名义不改革,使改革难以推动时,有识之士自然会反思、揭露这种假改革现象。
小平同志曾经强调,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法治建设、廉政建设、文化建设、消除垄断、保障社会公平等各方面,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方法,借鉴这些已经成熟的、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能够争取时间、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大幅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如果对这些已经完备的体制、机制视而不见,什么都要以中国特色为由另起炉灶,又迟迟解决不了问题,这必然招致是真改革还是假改革的质疑。
小平同志说过,要“使人民感到我们真心诚意搞改革开放。”人民群众就是看实践,长期过不了河,泡在水里假装摸石头,根基不牢,洪水一来,就有倾覆的可能。
当前改革急需实现哪些新突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改革任务繁重,挑战巨大,关键在于抓住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实现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重大突破。
加快以完善生产要素市场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这就是要加快建立富有活力的市场主导的经济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尤其是要尽快打破行政垄断。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价格关系扭曲、结构调整不到位、资源消耗成本过高等问题,都与行政性垄断范围过宽、程度过深导致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有直接的关系。
加快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为导向的社会体制改革。未来几年,社会体制改革应着眼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同时,要着力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真正做到“藏富于民”。
加快以政府职能转变为主线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我认为,从30多年转型与改革的历程看,中国发展方式转型的主要挑战不是经济社会本身,而是政府转型:第一,政府转型的核心是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政府与市场功能的良性互动。第二,必须把维护公平正义作为政府转型的基本价值取向。第三,政府转型要处理好政府与社会、公有产权和非公有产权的关系。第四,要建立有效的权力制衡与监督制度,这是政府转型的关键。
(作者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
责编/马静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