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安
为了儿子的前途,她将儿子送到国外读书,自己也跟着来照顾他,当起了“陪读妈妈”。可没想到的是,当她们母子出国之后,厄运却接踵而至:先是留守国内的丈夫变了心,十几年的婚姻画上了句号;紧接着,儿子就读的那所学校被勒令关闭;后来,儿子又因为砸坏了酒吧的玻璃,需要赔偿一大笔钱,否则就要被送进警局……在一连串的打击面前,这位坚强的母亲没有消沉,她不辞辛苦地在旧书里“淘金”,开始了独特的海外创业生涯。到后来,她不仅将儿子培养成材,而且在创业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真爱。
连遭打击,万般无奈之下卖书救急
生活,到底是什么颜色的?站在新加坡的街头,38岁的王慧敏心中充满了困惑。
一周前,她接到了来自国内的电话,半年未见的丈夫,竟在电话那头说出了“离婚”两个字,令她如雷轰顶。
想想十几年前,他们刚结婚那会儿,生活虽然清苦点,却甜蜜无比。后来,有了宝贝儿子。再接着,在沈阳一所高校当老师的丈夫下了海,他挣到钱以后越来越不顾家,儿子在学校也不求上进。春天的时候,百般无奈的王慧敏,将13岁的儿子汪小强送到新加坡读书,自己也辞去工作,一起跟过来照顾他。没想到时间仅过去半年多,从国内就传来丈夫变心的消息。更可怕的是,儿子所在的新加坡学校,竟然由于不具备办学资质而被勒令关闭了……
该怎么办?一时手足无措的王慧敏欲哭无泪。
这是2007年冬天。一连串的打击,逼得王慧敏几天都没有说话,她对生活充满了绝望。
“妈妈,我们现在怎么办啊?”向来大大咧咧的汪小强也慌了神,他守在母亲身边,眼神里充满惊恐。
王慧敏搂住儿子,不停地叹息。
也许是儿子的无助给了身为母亲的她振作起来的勇气。后来,王慧敏想尽了办法,辗转再三,运用一切关系帮儿子办妥了转学手续,将汪小强转入了具有正规资质的一所学校。那是一所治学严谨的传统学校,学费也相当高。入学后,儿子仍然寄宿,王慧敏则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安顿下来。当时,王慧敏与丈夫汪江的离婚手续已经办完,她拥有的钱并不多,生活一下子拮据起来。
2008年5月初的一个周末,王慧敏正在收拾屋子,儿子突然出现在门口,满身酒气,身后还站着两个彪形大汉,自称是酒吧的保安。
“夫人,您的儿子违反了不准未成年人喝酒的规定,还砸坏了我们酒吧的玻璃。本来,我们可以把他直接送回学校或者警局,但如果你赔偿我们的损失……”对方提出了条件。
“妈妈,不能报警啊!那样的话,我会被学校开除的!”早已吓得酒醒的汪小强,哭着哀求王慧敏,“妈妈,我以后再也不敢了。求求你,别让他们报警……”
眼泪,随着王慧敏的叹息声一起滚落,她看着不争气的儿子,点了点头。
那是一笔不小的赔偿,王慧敏从银行取出了母子俩全年的生活费,可还是缺一点。怎么办?她打量着简陋的屋子,目光落在了屋角的那只略显破旧的皮箱上。
那是两箱旧书,是当大学教授的父亲珍藏多年的宝贝。出国前,老人家曾千叮万嘱叫她替汪小强带着,告诉孙子千万不要忘记了学习祖国的文学。想到这儿,王慧敏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街上有收旧书的摊子,她曾经注意过。现在,也只有这样才能救儿子了。
擦干眼泪,王慧敏挑选了lO本旧书出了门,心里充满了对父亲的愧疚。她没想到的是,10本旧书竟卖了不少钱,除了还清酒馆的钱之外,她的手里还余下了一部分生活费。
那晚,汪小强在灯下读书,王慧敏在思索生存的办法。她想到收书人的话:“新加坡有许多华人华裔对这样的旧书非常感兴趣,很有市场。”
不如就开一家旧书店吧,出租旧书,没准也能赚到钱。她这样想。
“书香”结缘,英国汉学家走进了她的世界
2008年9月,王慧敏回沈阳变卖了在国内的房产,然后回到新加坡。她租下了一处旧式小木楼,楼下做旧书收售门市,楼上当卧室。“书香”旧书店就这样开张了。
当时,父亲送给他们的那两箱子古书几乎成了店里全部的陈列。“书香”显得空空荡荡的,路过的人进来转转,三两分钟就转身离去了。王慧敏意识到,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必须多进些旧书来充实书店,二来也得有些经典的藏品吸引顾客。于是,她请父亲从国内寄了一些中文版本知识的课本来,白天开店,晚上就挑灯苦读专业知识。稍稍懂了一些之后,她就开始出去收旧书。
收书是个苦差事。当时的王慧敏,对居住的环境还不太熟悉,她边打听边问路,找到华人较为集中居住的社区,挨家挨户地问。很多人家把她当成了推销员,连门都不愿意开;还有的时候,人家热情地把“旧书”搬出来了,她却发现那只是看旧了的书,根本不是自己要的旧版本的、年代久远的书,并不具备收藏价值……这样漫无目的地找,效率自然相当低。后来,王慧敏自己做了许多的小卡片,写上自己的姓名、电话,每到一户,都恳请对方,如果有旧书就打电话通知她。如此一来,效果还算不错,到年底,“书香”终于书香渐浓,顾客也多了起来。
生活的艰辛和母亲的日夜操劳,使得汪小强也懂事起来,他终于痛下决心潜心学业。那个期末,汪小强竟然考了全班第9名,王慧敏高兴得涌出了泪花。
从2009年春天开始,有一段时间,一名40多岁的白人男子几乎天天都来光顾“书香”。王慧敏和他打招呼,忍不住问他为什么对中国文化有如此浓厚的兴趣。那男子告诉她,他叫杰克·约翰森,英国威尔士人,母亲在新加坡的一所大学执教。早年,他曾赴中国留学,获得了汉学硕士学位,研究的就是东方文化、民俗。他还有个中文名字,叫乔杰文。约翰森的工作不是很忙,他没事的时候经常来店里向王慧敏讨教一些中国文化,一来二去,两人就渐渐熟稔了。
有一天,约翰森从一个标明“非卖”的柜子里发现了一本1922年汇文版的《中国民间剪纸汇览》,兴奋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捧着那书,前前后后翻了好几遍,连声问王慧敏:“这本书,你能不能卖给我?”
“这是我父亲的藏品,是很珍贵的东西,不能卖的。”王慧敏微笑着摆摆手。
遭到婉拒的约翰森遗憾万分,他几乎不舍得把书放回架子,下意识地张开口,微微颤动地伸出右手,手心向上作乞求状,喉咙里发出一声“呃呃”的怪调,仿佛是开口“行行好”的前奏。王慧敏见状又好笑、又着急,问他:“先生,你真的喜欢这本书吗?”约翰森忙不迭地点头,说这是他寻找了多年、向往了多年的一本古本。
“那我送给你吧!”王慧敏双手把书递上,惊得约翰森目瞪口呆。
从此,约翰森更是成了“书香”的常客,常常在这里一呆就是七八个小时。他对中国文化的钻研是那样的孜孜不倦,看着他的身影,王慧敏时常想起父亲,想起青灯孤影、潜心苦读的中国老一代知识分子。
一天早上8点多的时候,王慧敏接到一个电话,附近社区一户人家搬迁,有一批旧书要卖。王慧敏赶紧答应下来,挂上电话,又犯了难:儿子今天上学,店里还有几个顾客,怎么脱身呢?这时,她忽然瞥见了在书店一角埋头翻书的约翰森,就试探性地问他,能不能暂时替自己看一下书店。约翰森爽快地一口答应。
没想到那家的旧书数量很多,加上讨价还价也耽误了不少时间,等王慧敏回到“书香”已经是中午时分了。她一脚跨进门,不由大吃一惊:店里到处打理得干干净净,最关键的是,书架上的书被重新整理了一遍,上千本书被严格地分了十几大类,整齐地排列在书架上。书架上贴上了醒目的标签,上面歪歪扭扭的中文和英文标明了每一排书的类别、年代……
“不好意思,我当了半天的主人,就忍不住动手稍稍收拾了一下。”约翰森搓着手,神情中带着几分不知所措的忐忑。
“哪里,哪里,真该谢谢你才是!”王慧敏一边答谢,一边仔细打量着“全新”的书店,不由佩服约翰森深厚的中文知识和他的耐心与细致。因为经他排列过的书柜的确可以给顾客起到很好的“导购”作用,无论需要什么样的书,只要看一看书架上的标签,就能轻松找到,“书香”顿时变得有秩序起来。
“还有,这是2000新元。”约翰森递上钱,“刚刚有个顾客买了两本书。”
“2000元?!”王慧敏瞪大了眼睛。有这么高吗?要知道,那两本书,她原来的标价不过几百元而已。
“根据我的藏书知识,那两本书绝对值这个价,相信买家也很高兴得到它们。”约翰森显得很得意,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王慧敏吃惊地看着约翰森,半晌才回过神来,于是掏出l000新元递给约翰森。没想到这个大男人一下子红了脸,连连摆手。
“这是您应得的。”王慧敏坚持着,“我还想向您多讨教些旧书知识呢。”
“十分乐意为您效劳。不过,这钱我不能收。”约翰森羞涩地笑了。
当天晚上,为表示感谢,王慧敏做了一桌拿手的中国菜,留约翰森一起吃饭。结果,美味佳肴把这个英国男人吃得摇头晃脑、赞不绝口。
携手书海,跨国夫妇演绎爱情传奇
从那以后,约翰森跑“书香”跑得更勤了。在他的帮助下,“书香”所有的书全部重新编号、定价,而王慧敏也学到了更多的旧书版本知识。很快,“书香”在附近出了名,许多华人有事没事都会到“书香”来转一转,仿佛回到了国内的图书馆。在约翰森的建议之下,王慧敏又在“书香”里开辟一角放置了许多比较经典的中文文学作品,免费供来者借阅,店里的生意一下子拓展开来,人气越来越旺。王慧敏从心底里感激约翰森。
“书香”的名气大了,越来越多的人找王慧敏卖旧书,她每次出去,都会放心地把书店交给约翰森照料。约翰森开玩笑地对她说:“王,我成了你雇的小工了。”王慧敏听了连声说:“不敢当不敢当,我这个小店怎么雇得起你这位大学教授呢!”约翰森却说:“教授还不是一样也得生活?作为学者,更应学会生存啊!”
王慧敏这才意识到,这个46岁的英国单身汉也许也有他的苦恼。后来约翰森告诉她,自己曾结过婚,妻子因为不喜欢与丈夫过那种整天钻故纸堆的生活,与他分手了。后来到海外工作,约翰森反倒觉得单身也挺好,一个人无牵无挂的,来去自由。“不过,这丝毫不能改变我对中国文化的痴迷和执著。”说到这儿,约翰森像个孩子般笑了。
王慧敏从心底里替他惋惜。
交往多了,天性无拘无束的约翰森跟汪小强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们常一起到公园去玩,或去广场踢足球,偶尔也谈文学、哲学、人生。在约翰森的带动和影响下,汪小强读书更加认真。他的变化十分显著,成了学校的上榜优秀学生。王慧敏很感激约翰森,常常留他一起吃饭。有时候,看着他和儿子在饭桌上吃吃闹闹的,王慧敏的心里不由自主泛起一种家的温暖。
就在这种情愫慢慢滋生的时候,约翰森突然不见了。他在门上留了条,说自己要回英国,这一走将是好多天。
半个月、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他怎么了?难道回到英国不准备回来了?王慧敏的脑海里满是这个大胡子威尔士人的影子,怅然若失。她曾拨打过约翰森住处的电话,回答她的总是录音。
也记不清是哪一天了,当约翰森再次出现在“书香”门口时,王慧敏觉得自己的心都快跳出来了。她压抑住内心的激动,急切地问他:“你去哪儿了?我以为你不回来了呢。”
“怎么会?我的研究还没做完呢,而且我也时常想你,渴望能见到你。”约翰森微笑着说。
王慧敏又吃惊又害羞地看着眼前的他。约翰森深情地望着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盒子,问她:“慧敏,你愿意接受我家祖传的蓝宝石戒指吗?”原来,这个保守的英国男人竟然回去请示父母了!王慧敏羞红了脸,不敢抬头看他,半晌,才轻轻地点了点头。约翰森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激动,一把抱起了她,幸福的笑声回荡在书香四溢的小店里。
2010年12月6日,王慧敏和约翰森结婚了。半年后,汪小强从明德双语学校毕业,是获得校方嘉奖的10名优秀毕业生之一。
2011年8月,汪小强进入英国卡尔文·罗姆学校读高中。这时,约翰森在新加坡的工作已经结束,于是夫妻俩搬到了英国南威尔士与英格兰交界处一个叫尼肯特的小镇购房而居。这里是约翰森的故乡,离汪小强的学校也很近。更重要的是,这里距离世界第一旧书镇——海伊仅10公里。到这里的第二天,约翰森就带着王慧敏在海伊镇逛了个遍。
海伊镇特别小,步行一周也就个把小时。但这么个小镇却有着40多家旧书铺,是全世界赫赫有名的旧书镇,经销旧书数量迄今位居世界第一,素有“全球旧书之都”之称。初到这里,王慧敏仿佛被领进了童话世界,小巷叠叠,流水幽幽。每一个旧书铺都是木地板、木楼梯,走动时吱吱嘎嘎的声音令她的心都醉了。
年底,王慧敏带着约翰森回到沈阳,拜见了父母。他们在国内游玩了一个多月,又在北京、天津、西安等地旧书市场搜罗了一大批有价值的旧书。
回到英国,两人马不停蹄地带着满满一车旧书来到海伊镇,参加当地的2012海伊国际文学节,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书迷一起在旧书里淘金。这一次,他们带来的旧书大受欢迎,很快就赚了个盆满钵满。同时,他们也从这里淘到了许多很珍贵的旧书。
2012年3月,王慧敏正式在尼肯特当地注册了“书香”古旧书店,开业以来,生意红火。对她和约翰森来说,“书香”将见证两人之间的传奇爱情,醇香悠悠,甜蜜久久……
(责编/邓琳琳)
E-mail:dllab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