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西
尽管8月6日骑士资本已经获得4亿美元注资免于破产,但这家美国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交易所零售股票交易业务做市商老大已成笑话,恐难再获客户信心。
8月1日发生了什么?
当天,在纽交所开盘不到一小时,大约有150只股票价格在无重大消息的情况下出现异常波动。
一些股票在大量买单推动下飙升,而另一些则出现暴跌,同时交易量超乎寻常地放大。这直接导致150只股票价格集体异动,近1万亿美元的股票市值受到影响。事后证明,这是骑士资本的新系统“抽风”,导致股票异动。骑士资本是中国企业赴美上市交易的主要做市商之一,该事件也影响到部分中国股票的交易,比如中国脐带血库(CO)暴涨了数百个百分点。
骑士资本出现问题的程序是高买低卖,并不断重复。由于骑士资本这一“疯狂”程序所导致的交易逻辑混乱,使股价越高,该程序就越有动力继续买入从而推高股价。这就解释了为何不仅交易量飙升,股价也随之走高的原因。
脆弱的高频交易
2011年,骑士资本是全美在纽交所和纳斯达克(美股)交易所零售股票交易业务中排名第一的做市商,其一家公司的交易量就占纽交所的17.3%,占纳斯达克的16.9%。此次事故使骑士资本陷入破产重组境地。
当日,纽交所启动了一个新系统“Retail Liquidity Program”,推出多种优惠交易报价吸引投资者。同时,骑士资本当日也升级了公司的交易系统,骑士资本相信升级版将比纽交所的新系统报价更优惠,速度更快。当天,两个系统同时启动后不久,骑士资本的系统就毫无理由地买进并卖出数百万股股票。
过去,投资者的股票买卖交易都是在传统的证券交易所完成,而现在,几乎所有的交易指令都会被“劫持”到花旗、UBS和骑士资本这类做市商的电脑系统中,并与其他投资者的买卖指令配对成交。
海外媒体评论认为,骑士资本“惊魂记”暴露出依赖高速交易系统的股市交易存在重重危机,尽管交易员人工永远达不到毫秒(1秒=1000毫秒)速度,但高频交易参与者在享受自动化以毫秒速度处理大量交易的同时,也付出惨痛代价。有些交易机构甚至将自己的“服务器群组”(server farms)安置到了离交易所计算机很近的地方,以缩短交易指令通过光缆以光速旅行的距离。
绝大多数高频交易参与者相信,如果物理距离实现无限接近,再让自己的电脑系统的交易速度比其他竞争者的电脑快上10~20毫秒,这将足以让自己获取暴利,操控金融市场。2012年3月,纽约金融工程师大赛成功举行,这是美国计算机算法资产交易员的年度盛会。参赛者需不惜一切代价把股票交易时间减少到理论上的最低值。
“高频交易软件是一件极其复杂的系统,技术上一点小问题就会让整个市场乱成一团,甚至闪电崩盘。”一位大摩前董事总经理说道:“实际上,这与做市商与交易所之间竞争日渐激烈有关,很多高频交易做市商都在升级自身交易平台,花费巨大。”
一家美国金融市场研究公司Tabb Group LLC的分析师经过计算得出一个数字,2010年,美国用于维护和建设股票交易设施的费用支出达到22亿美元,维护和建设股票交易设施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能够抢先哪怕是0.01秒收到数据或发送交易指令。
做市商与交易所的战争
近两年来,交易所在与做市商的竞争中,已经显出颓势。美国《财富》杂志报道,2009年,美国15%的交易没有通过纽交所,而是通过做市商系统私下完成。到了2012年,在纽交所上市股票的买卖1/3不是在交易所,而是在其他地方私下完成。美国的对冲基金中,至少有10%的资产用于进行高频程式交易。
一家美国期货市场做市商在中国的客户经理对《新财经》表示,高频交易早已被应用到全球的股票、外汇市场、期货和期权市场,期货市场的高频交易在美国非常多。对于交易者而言,快0.001秒意味着可能已经比别人多赚了一个亿。当然,风险高、收益高,做市商频率越高,收入就越高。
上述大摩前董事总经理告诉《新财经》记者,高频交易比的就是谁快,以快博利。由于做市商交易灵活,争夺客户买卖股票的竞争日渐白热化.为了吸引高频交易者,交易所急于提升交易速度,上马新交易系统,以至于这两年事故不断。
如今,纽交所的专业交易员所进行的交易只占总成交量的大约25%,这个数字在过去曾经是80%。
高频交易可以实现以毫秒的速度买进和卖出数以百万计的股票,人类将最终被机器所取代。英格兰银行一位政策监管官员近期在一个会议上指出:“在金融行业,机器单独完成交易的速度要比人类介入快得多。这一差距注定将进一步被拉大。”
王陶(化名)是一名股票市场的高频交易员,他在中国一家私募基金任职。他接受《新财经》采访时说:“对于高频交易加剧市场波动性的说法,我的理解是,只要进行符合证监会的交易规则,不对敲、不自买自卖等,高频交易还是具有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稳定市场,在行情不错的时候繁荣市场的作用。”
敢在中国做高频交易吗?
美国高频交易专家、《交易快手:透视正在改变投资世界的新兴高频交易》的作者埃德加·佩雷斯(Edgar Perez)在今年7月面对媒体时认为,假以时日,中国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高频交易市场。
他在开玩笑吧?
高频交易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很自然可以看到在中国已经有萌芽。
香港是中国参与高频交易的重要战场,但实际上,高频交易在香港也不普遍。由于香港对于证券交易设有印花税,使得一笔交易套利不高的高频交易的交易成本增加不少。此外,港交所2毫秒的交易延时远远长于纳斯达克、伦敦和新加坡等地区交易所,交易速度达不到,自然也无法顺畅地开展高频交易。
高频交易也曾经在香港市场导致重大损失。据媒体报道,2009年7月15日,标智沪深300 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从下午4点左右的37.85港元,突然上涨至收盘时的53.75港元,单日上涨幅度高达51%。
原来,一家大券商在收市时,从人工临时改用系统程序买入,但由于程序设定为“不问价买入”,恰巧同时有投资者挂出53.75港元的沽盘,两笔交易瞬间配对完成,该券商损失超过50万港元。
香港并不着急发展高频交易,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今年3月曾公开如此表示。8月16日,正在布局国际化的海通证券行政总裁林涌表示,旗下高频交易部门正在招兵买马,希望可以转型积极参与不同市场。
内地市场呢?真正的高频交易似乎并未出现。中国证券交易系统不支持高频交易。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高频交易市场,不过是在“自说自话”。
上述客户经理说:“尽管期货市场投机博取高收益几率远高于股票市场,但中国客户并不需要高频交易。一则有政策限制,不是谁都可以通过做市商买外盘;二则机构客户买卖期货,目的是套期保值,而不是投机套利,出发点不同。”
王陶说:“国外的高频交易更多依赖于计算机,而我们则更多依赖于交易员,并有严格的止损制度。目前国内的高频交易主要还是期货和股票市场,我们做股票的高频交易。国内做市商比较大的就是申银万国和国泰君安,我们私募只是公司的一个独立交易团队,也就是基金中的基金。”
一位外资投行中国区负责人认为,国内的所谓高频交易员,打的只是一个概念。他说:“高频交易依赖的是计算机的速度,需要设计一个强大的软件平台。国内共享带宽,运营商垄断经营,很容易发生网络交通堵塞的情况,怎么可能做高频交易?”
“高频交易方式应慎用,发展中市场尤为如此。”上述大摩前董事总经理总结道。
高频交易
近年来,西方金融市场出现一种借助IT新技术进行超高速交易的现象。这种交易现象的特征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在毫秒或微秒甚至在纳秒内)完成下单交易。普通投资者在报价器上看到的报价,一般都是以15秒的频率显示新的价格,而高频交易者则是利用超高速运算电脑和强大的高频交易电脑程序进行市场数据分析,以数学模型进行高速运算给出下单策略,随后高速下单或者取消先前的挂单。
(1秒=1,000毫秒=1,000,000微秒=1,000,000,000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