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永
创烧于晚清同光时期瓷都景德镇的浅绛彩瓷器,因其独特魅力自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受到藏界的青睐。浅绛彩瓷不仅拥有传统文人书画的笔情墨趣,更有胜过纸绢的质感色彩,而形态各异的优雅造型也给我们带来不同的视觉审美体验。除前朝器型以外,瓷板、帽筒、琮瓶等等新兴器型更加有利于浅绛画面的立体展示。于是,这些承载古人艺术生活化理想的日用器物,在百年之后成为我们欣赏、把玩的古董珍玩。浅绛彩温锅便是其中一类。
笔者先后收藏过约20件浅绛彩温锅,目前尚存数件。今不揣粗鄙,与同好叙说一些浅绛彩温锅收藏的心得。
温锅,又称暖锅,是从早期粥罐逐渐演变而成的瓷器造型。景德镇窑的粥罐瓷器兴于明末而盛于康熙,早期粥罐以青花为主,清中期而后则以粉彩为多。粥罐的造型为下罐上盖,而嘉道以后出现的温锅则是在罐和盖之间又出现了一个隔层。不要小看这一个隔层,它不仅使得粥罐作为容器的使用功能发生了变化,其文化属性也产生了变化。因为粥罐的容器功能较为单一,乃日常就餐用具;而温锅则具有保温功能,明显为非正式就餐场合所使用,应为文房用具。这充分体现了随着时代前进所带来的社会高阶层生活品味的提升。
从已见的早期温锅来看,清光绪以前器型多为立式,以圆形立式为主,少数为四方立式。装饰上以粉彩为主,画工细腻,造型端整(图1);光绪朝以后的浅绛彩温锅则逐渐由立式而变为圆钵式(图2)。这种一器三件的组合,在古代瓷器中算得上较为复杂了。也许正是因为其造型的特殊性,才给古代浅绛彩画师们以更多的创作空间。一件温锅不仅仅是罐身四周的绘画,它的锅盖算得上平面展开的画面,相当于一面瓷板画,更有在隔层内作画的,再加上底部的书款,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创作,这完美体现了浅绛彩随形赋彩的独特魅力。
笔者最早见到浅绛彩温锅的实物,是在恩师杨士林先生之双钵精舍。杨先生的收藏涉猎广泛,远在上世纪90年代,便凭着深厚的书画素养而收藏了一些浅绛彩瓷器。当时他曾对笔者说过,浅绛彩瓷乃徽州文人与景德镇瓷匠之偶然合作,与景德镇历代瓷器迥异,颇可留意,不得以其去今未古而轻之也。先生还断言,浅绛彩瓷必将在不久的将来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也正是因为有如杨士林先生这样一些具有综合学养和审美意识的学者型藏家的介入,才加速了我们认知浅绛彩瓷器的进程。后来先生移居京城,笔者有幸得到先生旧藏的一些浅绛彩,其中就有汤音和(图3)、俞子明(图4)、罗谷(图5)的三件温锅,尽管多为缺件,仍然非常喜爱,它们成为笔者当时学习研究浅绛彩瓷的重要素材。
不久前,笔者在雅昌艺术论坛近代民国版上发出了一个回顾自己浅绛彩温锅收藏的帖子,没想到网友反应热烈,至今浏览量近万次。大家一边欣赏藏品,一边回想当年逛地摊、跑市场的情景。当时温锅根本不被大家重视,画意很好的早期浅绛彩缺盖温锅,仅几百甚至几十元。记得在淘宝网,笔者仅用200元便买下一件樵亭的人物温锅(图6)。于是,大家不禁慨叹那个遍地是宝的时代再也回不来了!
还记得十年前的一天,在合肥城隍庙古玩城早市,一个皖南地皮客背来一件没盖子的子明款花鸟鼓形温锅(图7),画面上方绘芙蓉摇曳,下绘一对鸳鸯戏水,设色艳而不俗,花鸟生动传神,令人一见难忘。虽众多藏友问价,但摊主抱定500元不松口。当时一个类似温锅价格仅200元左右,所以一直没人下手。转眼午时,市场要散了,笔者思考再三,终于还是买了下来。这件温锅不仅器型特殊,且从绘画、彩料看都是同光之间的早期浅绛彩作品。藏友王兄见之,其爱惜之情似胜于我,遂割爱。
后来每每念及此物,尤不能释怀。很巧的是在2010年春天,笔者在歙县老友佩兰耕研斋主人凌兄处,竟然收获到另外一件俞子明光绪二年鼓式温锅(图8)。它通体绘桃花春燕,用笔古厚,题款写明为光绪二年作品。立刻联想起多年前的那件,从器型、画面以及题款信息来判断,两件应为一套,于是毫不犹豫地买下。旋至徽府人柯兄处,又得到一件程南山山水温锅(图9)。这件绘画风格与程门非常接近,尤其是米家云山和人物设色的手法,与程门如出一辙,可见二者的师承渊源。笔者曾收藏程南山作品多件,其中有一件同治十三年立式无盖温锅,后让与藏友(图10)。回蚌后,北京藏友浅绛人家张兄专收程南山作品,遂转于他。俞子明温锅得之不易,虽多人问价,始终没有舍得让出。2011年,此件藏品入选“安徽省民间古陶瓷藏品汇珍展”,陈列于安徽省博物馆,得到了众多古陶瓷爱好者的关注和喜爱,也让大家对浅绛彩瓷器尤其是温锅有了更多了解。
旧时一直被当作餐具而为藏家轻视的温锅,今天已渐次成为藏家追捧的新宠,甚至出现了如浙江藏家浅绛卧龙董兄这样的浅绛彩温锅专题藏家。目前画意较好的全品浅绛彩温锅,已经是上万元以上的行情了,而无盖的锅底如果是早期画意精美者也需要数千元才能买到。可尽管如此,藏友们对上品温锅的追求仍然乐此不疲,这对像笔者这样的工薪收藏者来说,能收藏到一件心仪的浅绛彩温锅已变得越来越困难,只得退而选择一些早期画意较好的无盖温锅(图11、12)。既然选择了读图审美,又何必苛求完好的器型呢?
从上海知名藏瓷家高阿申先生的《说罐论缸》,到山东藏家亮虎先生的粥罐研究专著《中国粥罐》的出版,再到温锅收藏队伍中出现如浅绛卧龙兄这样具有较高综合素养的新型藏家,通过浅绛彩温锅收藏专题这个很小的侧面,却已折射出当代收藏文化价值取向的巨大变化。当下的古瓷收藏正在从传统观念向现代观念转变,从传统藏家对瓷器胎质、形制以及纹饰等工艺性标准向当代注重人文精神内涵和个性审美体验的艺术性标准转变,笔者认为这是当代民间收藏真正觉醒和成熟的标志。浅绛卧龙兄慧眼独具,近年来其浅绛彩温锅收藏已渐成系列,蔚为壮观,其中尤以程门、程南山、程焕文等人的作品堪称精品。我们曾经多次交流过关于温锅收藏的看法,笔者也曾转让几件旧藏于先生。笔者虽能力有限,但是盼他将这一专题做大做强,做专做深。
正如晚清浅绛彩瓷短暂而绚丽的历程一样,浅绛彩温锅这一器型从同治后期创烧,光绪十年前后进入鼎盛期,至光绪后期逐渐衰微,到民国而绝迹,其后遂复只见粥罐而不见温锅了。这一有趣的现象似乎很少有人关注,而笔者则将之视为中国文化贵族精神之失落与文人优雅生活之消亡的一个例证。文人是高雅的,艺术是奢侈的,这份高雅和奢侈不是仅靠金钱和权力就可以达到的,更多的则是要靠那份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自在,是游心万物而不为物累的人文精神。而浅绛彩瓷的赏玩让我们今天庶几得之,此物之幸也!我辈之幸也!亦民族文化之幸也!(责编:雨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