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合
近期,中国青年报发表一篇文章,称内地各级学校中男生已被女生全面超越。有若干事实为证:
上海市的中小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女生几乎每一科的平均分都遥遥领先。
近年,高校招生的女生数量持续压倒男生,2010年数量差达到33万。
从2001年到2008年,重庆16个高考“状元”有13个是女生;最近9年,北京21个“状元”15个是女生。
报道一出,一片哗然。男孩危机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呢?这可不是一个小问题。因为,今天的男孩将成长为明天的男人,今天男孩的危机将来可能演化成各个家庭甚至整个社会的男人危机。
不同的声音
忧虑:男孩被社会淘汰在起跑线上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周海旺:在整理了近1500份上海学生问卷的过程中,我发现男生已经被女生全面超越了。这不是一两个年级的现象,而是一个全局性的、趋势性的问题。在起跑线上,这个社会就把男孩淘汰了。
90后湖南男生韩江:我们学校每次月考后会进行大排名,班里平均分拖后腿的都是男生,而女生则占了全年级前50名的大多数。她们认真、聪明,学习目的明确,我确实感到她们很难超越。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学业的失败将像多米诺骨牌那样,带来一连串的反应,影响男孩日后找工作的成败,催生心理问题,甚至诱发犯罪。很多男孩子也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就不如女生。他们是带着失败的阴影长大的。
鼓舞:教育的性别公平化是社会的进步
北大教育学院教授康健: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教育在性别方面日趋公平,越来越多的女生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是值得肯定的变化。
四川职员堂吉伟德:我们应对“男孩危机”有更加理性的认识,这种超越是一件好事。一方面,这表明女孩子的地位得到了提升,潜力得到了发挥;另一方面,超越带来的差距会更多激发男孩的自尊,并因此导致竞争局面的出现。“男孩危机”其实是个“假想敌”,归根结底还是我们心中那种性别情愫在作怪罢了。
淡定: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媒体专栏作家黄齐超:“男孩危机”的提法不是今天才有,这种现象也确实存在,或将继续延续下去,颠覆以往“男孩更优秀”的印象。每一次提到“男孩危机”,伴随这个话题的总是成绩。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是“男孩危机”,倒不如说是分数危机、教育危机。其实“男孩危机”不值得大惊小怪。男孩们没有从学校教育中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也没有考出令家长和老师都满意的成绩,这并不表示他们的素质差。男孩爱动爱玩爱上网,并非是十恶不赦的缺点,他们从社会或网络可能得到教育补偿。
问题本质
原因一:生理差异
心理学博士李文道:在身体发育方面,儿童青少年时期。男孩的大脑发育总体上落后于女孩。女孩达到成年身高的一半、进入青春期及停止发育的时间都比男孩早。在心理发育方面,11岁时,男生口语能力、读写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发育水平分别比女生晚11、12和6个月。在自制力和言语发展上,男孩的落后尤为突出。但是应试教育模式化的培养模式,对男孩发育晚于女孩的事实根本不予考虑,许多原本正常的行为或表现被认为是落后的,不少男生因此被扣上“差生”的帽子。
赴美留学生黄阳光:我记得班上那些优秀的女孩子们,她们更有自律能力,也比我成熟很多。初中三年和高中一年,我绝大多数的课余时间都花在网游游戏上,直到高二上学期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应该认真读书。相比之下,班上的女同学们几年前就已经在努力了。
原因二:教育方式
北大教育学院教授康健:我们的教育特别关注细节,追求踏踏实实、认真听课、死记硬背的努力。男性从小更贪玩好动,更难专注眼下刻板的学习,而女性的细致、认真相对来说更容易适应学校的要求。
原因三:评价标准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由于体内生物激素的不同,男孩天生比女孩好动、好竞争、敢冒险,但眼下在中国,学校普遍提倡的却是一种“静文化”:不让跑不让跳,不准大声喧哗。我们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与男生所擅长的东西是对立的,这是“男孩危机”最根本的原因。
解决方案
认识差异“因性施教”
西安工业学院人文社科系教授郑升旭:目前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人们的性别差异,不是来源于先天的自然差异,而是来源于后天的社会差异。我们需要对男孩的性别意识进行后天教育和社会训练。
心理学博士赵霞:我们努力追求的男女平等的社会,应该是一个男孩与女孩享有同等机会的社会,也应该是一个尊重和珍惜差异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因性施教”很必要。生理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们要认识它、了解它、顺应它;教育等社会因素对性别形成也有影响,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发挥其影响,使男孩和女孩都能发挥其优势,避免无意识的性别刻板印象对其进行限制与误导。
修正教育评价标准
上海市第八中学校方负责人:在“男孩危机”日益严重的时代,我们尝试改变。我校拟成立“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根据男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设计课程内容。实验班的科目将包括野外生存、使用工具、修理电器和拳击等内容。我们做这些是因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来提升男生的受教育水准。
北大教育学院教授康健:仅仅关注男生群体的利益还远远不够。我们要担心的不是哪个性别受益了,而是我们的教育在朝着哪个方向发展。目前的教育不利于人性均衡的发展。它助长了学生品格中乖巧、勤奋、不厌其烦做重复工作的特质。这个教育体系扼杀的不仅是男生的天性,可能也伤害了那些不擅长记忆、不够细致的女生们。
让父教释放力量
北京读者刘先生:男孩就是应该放手去养,培养他的男子汉气概。所以从儿子一出生,我就跟妻子和父母达成一致,绝不娇生惯养。当老师的亲戚建议男孩该晚一年上学,我们一致同意。因为发育较好,_上学,他就显出有别于其他男生的领导气质,认真、负责,一直是老师依赖的班长。一位心理学家曾说,每天与父亲接触不少于2小时的男孩更有男子汉气质,性格更开放,更有进取精神,所以平常我经常带儿子去户外打球、爬山、钓鱼,所有认识他的人夸他有男子气。
心理专家游涵:我在教育儿子方面有一个原则:学骑车时摔倒,不轻易去扶;和同学发生冲突,不轻易去干涉;吃东西,不满足其挑食;成绩失误,不去指责,而是接纳并告诉他以后注意……总结起来就是:身体上不怕他有些小伤,皮肉之苦对于男生来说是强壮和奋斗的本钱;但在心灵上一定不让他有伤,这就是他将来面对自己的态度。
责编: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