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阳
【摘要】随着云南省初中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2012年初中思想品德将由过去的中考改为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方式也将由开卷考改为闭卷考。为使教师能积极适应变化,本文从2011年云南省各地中考试题的分析和2012年学业水平考试对策两方面谈谈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2012年学业水平考试。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考试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7-0059-02
根据云南省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意见,我省将从2009年秋季学期入学的七年级学生开始,全面实施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针对即将到来的2012年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我们该怎么办?如何应对?下面从两方面来谈一谈本人的思考和理解。
一 2011年云南省各地中考试题分析
1.题型、题量及分值
2011年云南省中考命题仍实行各州市自主命题,按全省统一的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和分值、考试方式组织考试。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全省共有九套题,即:云南八地(大理、楚雄、文山、保山、丽江、怒江、迪庆、临沧)、昆明、玉溪、曲靖、红河、昭通、德宏、版纳、普洱。
从试题题型、题量看:除昆明只有选择题(20题)、非选择题(4题)两大题型24题外,其余八套题都是四大题型,即:选择(20或21题)题、判断(10或12题)题、问答题4或5题、分析说明题2题。
从试题分值看:全卷总分值均为100分。昆明市单项选择题有20题40分,非选择题有4题60分;其余八套题中,选择题有20题或21题两类,分值为40~42分;判断题有10题或12题两类,分值为10~12分;问答题云南八地有4题24分,曲靖有5题28分,红河、昭通、德宏、版纳、普洱均为5题26分,玉溪有6题28分;分析说明题除云南八地有2题24分外,其余均为2题22分。
从题型、题量及分值看,2011年云南省九套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延续了2010年的风格,基本与2011年云南省思想品德科招生考试说明与复习指导相吻合。
2.试题特点
综观2011年云南省各地(州、市)的中考思想品德试题,我们发现各地试题都能较好地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创设情境,全面落实三维目标,凸显自主探究,倡导核心价值,呈现出全新的课改评价理念。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能力立意、注重基础、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依次设置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个维度的目标。但如何认识“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在中考复习中的地位,是思想品德教师在中考复习中普遍存在的困惑,通过研究,笔者发现,各地中考命题都注重对本学科基础知识的考查,如2011年各地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突出了对“认识自我”“违法与犯罪”“未成年人保护”“权利与义务”“交往与沟通及品德”“合作与竞争”“公平、正义与责任”“国情、国策与战略”等主干知识的考查,体现了考试内容的基础性;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绝不是大量书本知识的简单再现,而是创设具体的情境,让考生多角度、多层面调用所学知识灵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命题会侧重对能力的考查,由此我们也可以窥见: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的发挥是对基础知识的运用;由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很难通过某几道试题真实检测出,因此各地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往往是渗透在对知识与能力的考查之中,侧重“引导”,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在反思中明理,在明理中导行,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学生答题的过程就是一次明辨是非、自我教育的过程。
第二,关注热点问题、彰显时代亮点。2011年云南省九套中考试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国内外重大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问题。突出对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生活热点问题的考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如“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嫦娥二号”“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上海世博会的理念及主题”“第十六届亚运会”“天河一号及京沪高铁”“2010年云南省全省生产总值及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地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十二五规划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抗战胜利65周年及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等年度重大热点,试卷洋溢着浓浓的时代气息。
第三,选材呈现乡土化、生活化。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九套中考试题选取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土材料、“触景生情”的考生现实生活情境切入,小角度切入,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和处理有效信息、多角度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亲近社会、关注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走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误区。如德宏州的19题、37题均选取泼水节为素材;普洱市的10题、11题选取发生的身边事、37题选取普洱市的人文风貌为素材;曲靖市的35题、37题均以2011年曲靖市政府工作报告为背景材料;西双版纳州38题则以“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为背景;玉溪市的15题以抚仙湖的水资源保护成绩、38题则以2010年的经济成就、“十二五”规划为背景。
第四,整合教材、选题灵活、答案综合。一个考题往往会涉及多框题、多册教材内容,注重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综合性和开放性。在设问上,一方面能够根据情境,准确表达命题意图,带有明显的指向性和限制性,即使某些开放性试题也并不是让考生漫无边际地回答;另一方面设问方式新颖、巧妙、灵活,尊重考生的主体地位。
在答案设计上,一是注意尊重课本,答案要点化、要点精练化;二是倡导和鼓励答案的多元而不唯一,采意与采点相结合,学生答题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与课改新理念。
二 2012年学业水平考试对策
1.关注变化,适时调整复习策略
从最近得到的消息看,2012年云南省初中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考试至少有以下一些变化:
第一,考试方式的变化。根据《云南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和初中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考试方式的通知》(云教基[2011]33号)的精神,从2012年起,如果是省统一抽考思想品德学科,则考试实行闭卷考试;如果各州市自己组织考试,考试方式由各地确定。
第二,时间、题型、题量及分值的变化。根据《2012年云南省初中思想品德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简称“考试说明”)的初步分析看:考试时间由120分钟调整为100分钟。题型由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及分析说明题四个大题调整为选择题、问答题、分析说明题三个大题。题量除昆明外,其余各地由37~39题调整为32题,具体说就是选择题由21题调整为25题,删除判断题,问答题仍为5题,分析说明题仍为2题。分值的变化是,选择题由42分调整为50分,问答题由26分调整为28分,分析说明题仍保持为22分,总分仍为100分。
第三,考试范围的变化。根据考试说明分析,2012年考试范围为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较之往年减少禁毒教育的有关内容。
第四,选材的变化。从2011年全省九套中考试题可以看出,德宏、普洱、曲靖、西双版纳及玉溪五套试题均有选取本地的背景材料作为载体。
2.科学规划,努力实现复习效率的最大化
在备考复习中,目前主要有两种复习模式,即:线性复习模式和立体推进式复习模式。
第一,所谓线性复习模式是将全年的复习安排为一轮或两轮,第一轮(4月底前完成)主要是围绕考试标准对教材知识进行系统梳理,这个过程主要实现夯实基础。第二轮(5月~6月)以专题复习(知识专题和热点专题)为主,实现知识重组和用热点问题带基本知识,着重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能力以及全方位的综合训练和查缺补漏,以实现全面复习、提升能力的目的。
第二,所谓立体推进式复习模式是“全面展开知识专题的复习”“科学定位时政热点的复习”“全程贯彻解题方法的指导”三位一体有序推进。
以上两种复习模式各有优缺点,在备考复习中采用何种方式关键取决于学校实际、学生实际和教师实际,以提升复习效率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即可。
3.用好三本书,逐层细化复习要求
学业水平考试备考复习要用好三本材料,一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二是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它告诉我们学科知识要考哪些、如何考,以2012年为例共规定59个考点;三是教材,考试标准与考试说明明确考点,教材则明确了每个考点的知识边界。复习时切忌照本宣科,要紧扣教材,依据考试标准突出主干,抓住重难点、梳理主干知识,做到“以干带枝、融会贯通”;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进行整合,并学会运用基础知识去认识、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现实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判断。
4.深化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要与时俱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过去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改变重知识、轻能力,重训练、轻思考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努力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5.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复习针对性和时效性
“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已成为中考思想品德命题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关注社会生活,特别是要注意收集、整理与《考试标准》中规定的主干知识紧密相关的时政、乡土和生活热点。
第一,要关注的全国性时政热点就有“党和政府的重大会议”“‘十一五经济建设成就”“‘十二五规划”“关注民生”“抗灾救灾”“西部大开发”“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天宫一号和神州八号的交会对接”等。
第二,乡土热点要关注年度范围内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方面的重大成就或存在的问题,如“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云南省201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云南桥头堡战略”“各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及‘十二五规划”。
第三,生活热点需要关注“网络”“关注留守学生”“追星”“考试作弊”“生命教育”“学会依法自我保护”“正确处理与老师和父母的关系”等问题。
根据以上热点,进行合理分类,将国家、省及州市的新闻热点划分为同一类,突出一个主题。要围绕主题回归教材,引导学生对搜集到的热点作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注重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6.科学训练、提炼方法
一是精心选择每次练习或专项训练的材料,所给出的练习或测评材料必须紧扣考点且有利于对考点的强化。二是注重对题型、主观题设问角度的研究,提炼方法,做到有的放矢。三是答案组织要规范,要引导学生学会及时总结自己在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做好补偿练习。
总之,通过对云南省2011年各地的中考试题和《2012年云南省初中思想品德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的分析,2012年的学业水平考试对每个初三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它需要我们以沉着冷静的态度、客观分析的精神积极应对。
〔责任编辑: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