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4月24日文章,原题:中国品牌即将崛起随着中国成为全球制造商,有关从中国手中拿回制造业就业岗位的议论就一直被美国政客挂在嘴边。但中国人是否像美国人那样,对保护制造业就业岗位如此热心?恐非如此。中国更注重构建自己的全球品牌。
在中国一些偏远地区与当地人聊天时,我吃惊地了解到,他们熟知如下一些数字:每部iPhone4s的价格超过600美元,但中国工人只能得到其中的8美元。中国老百姓认为这不公平,自己的同胞有理由获得更高工资。工资上涨压力并不仅限于制造业。我的一个朋友说,过去几年,在中国雇用软件开发工程师的成本大幅上涨,他不会考虑在中国设立新的研发中心。
这就是廉价带来的问题:最终会有别人比你更便宜。中国人知道这一点。他们明白,要想实现持续增长和稳定,中国就必须转变为“世界品牌所有者”。这是更多利润的来源,是经济力量的真正载体。
当我前往中国帮助一家瑞士公司成为瑞士主流茶叶品牌时,我意识到中国品牌缺乏全球吸引力。讽刺的是,茶叶是中国饮品的精粹,但我想不到哪家中国茶叶公司在西方打响了名号。中国人现在意识到,发达国家更擅长品牌建设,构筑产品信任度,自己还有许多需要学习和改善的地方。
尽管有83%的外国人不知道任何中国品牌,但中国公司正在本土培养品牌影响力,并持续向世界范围扩大品牌知名度。为更快进入外国市场,中国人也在收购外国品牌,效果有好有坏。不过,每一次收购都让中国公司得到案例研究的机会,获取构建和管理品牌的经验。
面对即将崛起的中国品牌,西方尤其是美国应该如何应对?保住美国的制造业就业岗位十分重要,但持续创新更为关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建和保住强大品牌。如果我们不这样做,中国人肯定会的。▲(作者阿里斯·汉,伊文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