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洁
【摘要】传媒在向世界各地宣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在影响着新词语的产生、流行以及普通话语音和书写的正确传播,从而对推广普通话起着积极作用。于此同时,传媒对普通话的失误使用也会给普通话的推广带来消极影响。因此,媒体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强自身的监管,有效地趋利避害。
【关键词】传媒发展推广普通话
国家的强大影响着语言的推广和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和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球兴起了“汉语热”浪潮。扩大传媒的力量,向世界各地宣传汉语、宣传中国文化,让更多的外国朋友了解中国也成为我们文化发展的首要任务。语言是对外交流的窗口,规范标准的普通话不仅树立了大国的形象,也给对外交流带来了最大程度的便利。这就需要号召全民行动起来,推广普通话。
国民普通话水平现状
1994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并且颁布了《普通話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随后,全国普通话的培训及推广工作如火如荼地陆续展开,并且逐渐有了很大程度的进展。《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县级以上(含县级)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应达到一级水平;电影、电视剧演员和配音演员,以及相关专业的院校毕业生应达到一级水平。”事实上,不同行业的普通话水平虽然大都在这样的范围之内,但是停留在比较低的层面上,仍需要不断进步。
县级以上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演员在不同的节目、不同的场合中,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语言文字错误,而引来听众、观众的一片指责。相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从事媒体行业的人员普通话水平偏高,但是相对于特殊的具有影响力的职业来说,也是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尤其是来自不同方言区的人员,他们因为不同的目标走到一起,然而语言的无法沟通往往影响事情的顺利进展。他们对普通话语音的不熟悉和对推广普通话工作的认识不足,往往给推普工作者带来很大的困扰。这些都引发了推普工作者、传媒界的不同程度的关注和思考。
传媒对推广普通话的积极影响
现代传媒业飞速发展,从广播电视到网络报纸,都在时刻关注人民的生活,关注世界各国的变化。这些成为人们了解社会、了解世界的窗口,也同时影响着人们的言语行为习惯。
新词语的产生及流行往往依赖于传媒业。词汇是普通话的重要内容之一,词汇的产生与发展也影响着普通话的实际运用。一些词语能够进入普通话的运用,需要传媒业的认可和传播。2010年出现的深入人心的新词语“给力”就是一个典型。“给力”一词最早来源于日本的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的中文配音。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学生担任配音任务,其中一句话“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上传网络后引起热议,随即得到了网民的热捧。继而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各媒体竞相使用:“盘点广州亚运会那些给力的瞬间”、“广州亚运会上最不给力的射门”。2010年11月10日,“给力”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标题中(《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人民日报作为全国瞩目的、公众认可的媒介,头版出现“给力”一词,为“给力”成为普通话新词语奠定了基础。2010年,“给力”之所以成为新词进入普通话词汇,传媒的力量功不可没。当然,类似“神马都是浮云”、“我爸是李刚”类的恶搞词汇也随着媒体的广泛传播而成为人们调侃现实社会、正视现实生活的新词语,给正统的普通话增添了不少色彩。
普通话语音和书写的正确传播也依赖于传媒业。1988年1月26日,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包括常用字2500字,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原因,可能对常用汉字的使用出现错误,传媒此时对矫正人们错误读音及错误写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容易误读的词语通过电视广播等传媒得到矫正;另一方面,容易误写的词语通过网络报业等传媒得到矫正。
传媒对推广普通话的消极影响
传媒在给推广普通话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其使用的失误也会给人们学习普通话带来消极影响。普通话主要的内容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媒体在任何一个方面的失误甚至错误的出现都直接影响人们对普通话学习的效果。
从语音的使用方面来看,传媒的失误使用会给人们的普通话学习带来误导。语音是普通话的物质外壳,正确的发音能体现汉语抑扬顿挫的魅力,失误的发音往往会造成不良的社会效应,因为传媒的力量很强大,电视广播一旦播出,报刊杂志一旦发行,出现错误会家喻户晓,甚至会成为人们模拟的对象,是对正确读音的一种极大挑战。中央一套的《今日说法》节目,主持人撒贝宁自我介绍时,把自己的姓氏念成上声,但事实上,“撒”在作为姓氏的时候是读去声的。另外,关于“因为”的读法,至今很多媒体依然存在错误。中央九套节目《王陵疑云3》解说员在叙述楚王陵地宫说“因为进入一个两千多年前的古墓,随时都可能会有危险。”把其中“因为”的“为”读作阳平调,节目中徐州狮子山王陵管理处邱永生介绍时说“因为毕竟有两千多年,一直在黑暗之中。”其中“因为”存在同样问题,事实上“因为”的“为”应该读去声。受到媒体的影响,人们往往认为这些词就应该这么读,说话时出现错误也是在所难免的了。
从词汇的使用方面来看,传媒不严谨的使用会带来不良社会影响。词汇是普通话的基本元素,词汇包括单音节词语,即汉字,以及多音节词。词汇的正确使用是提高人们普通话水平的基础。对于单音节词语来说,媒体的使用不规范会引起以讹传讹的后果。比如,《中国新闻网》“2009年5月11日,李亚鹏携夫人王菲悄然现身四川成都一家酒店。”其中的“携”应为“偕”,很多报刊均有类似错误,形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偕”是“同,和”的意思,而“携”有“拿”之义。对于多音节词语,媒体使用也常有错误出现,2009年1月23日《焦作日报·晚报版》头版图品新闻标题《灯火阑珊彻天衢,气氛祥和迎新春》。这则新闻描述的是霓红灯闪烁、灯火辉煌的壮丽景观。很显然,这条新闻中出现的“阑珊”一词是极为不合适的。“阑珊”有凄凉、凄楚、凋零的含义,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有“春意阑珊”、“意兴阑珊”的说法。这里用“阑珊”来形容壮丽景观,严重误导读者。另外,媒体使用的不严谨很多源于修辞的需要,比如,电视节目的广告语“**洗衣机,使您轻松成为闲妻良母”。这里的“闲妻良母”是使用仿词的修辞方法,把“贤”改作“闲”,突出洗衣机的使用者可以轻松干活儿。但是如果在传媒中不加符号地使用,就会误导人们学习规范的普通话,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从语法的使用方面来看,传媒的不当使用会误导人们普通话的学习。语法是普通话的结构规律。语法的正确使用,是一个人表达流畅的必备条件,也是普通话水平高的一种表现。不合规范的语法表达会让人理解费力,并且带来不良影响。《小说月报》2003年第10期25页《昔日再来》中“你,你你……你很难费解啊!”其中的“很难费解”让人很难理解。又如,媒体经常会出“凯旋这个词语。”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返航后,国内很多媒体打出了“热烈祝贺‘神六胜利凯旋”的标题。无独有偶,中国残奥管理中心发布的题也为“第四届国际残奥会中国举重代表团凯旋而归”的报道。“凯”字在《说文》中被解释为“军队得胜所奏的乐曲”,引申为胜利之意。“旋”字在《小尔雅》释为“还也”,《字林》则解作“回也”,意思可理解为“返回”。综合起来,“凯旋”就是胜利归来的意思,那么,何必非要在“凯旋”的前面加上“胜利”,或者在后面加个“归来”呢?
传媒推广普通话过程中应该趋利避害
传媒对推广普通话的影响有利有弊,我们在利用媒体宣传学习普通话的同时,应该有效地趋利避害。
媒体应该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媒体应该根据不同的需要,设立相关的推广普通话的栏目,以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方式,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普通话的热情。
媒体应该加强自身的监管效力。媒体应该采取相应监管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可以设立“观众来信”、“读者来信”等栏目,给观众、听众、读者一定的空间和平台,让他们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促进媒体自身的发展。另外,报纸在发行前应该严格审核,避免失误乃至错误的出现;播音员、主持人也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水准,尽可能为观众做好的表率。
媒体如果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强自身的监管,有效地趋利避害,就能够有效地指导广大人民群众学好普通话、推广普通话。
(作者单位:许昌学院;本文系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科研规划项目《高师普通话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成果,项目编号:PG1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