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优良作风是社会风气的主心骨

2012-04-26 09:15董遂强陈蕙兰
人民论坛 2012年5期
关键词:主心骨党风作风

董遂强 陈蕙兰

【摘要】党的优良作风是社会风气的主心骨。党风是党的形象,人民群众从对党风的认知中获得对党的总体认知和评价;党风具有导向性,执政党的党风是社会注目的焦点和模仿的范型。始终与时代共进,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自我更新、自我超越,是优良作风的生命力之所在。

【关键词】 党风执政党优良作风社会风气主心骨

人类社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建立一个物质极大丰富而每一个个体又能够得到自由全面发展的、具有高度物质文明、高度精神文明和高度政治文明的自由人联合体,合乎规律地驾驭自己的社会关系(特别是生产关系),成为自己的社会关系的主人,实现人类的第二次自我提升。物质“极大丰富”必须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结合起来理解。人的发展必然包含着对自身的物欲的抑制,而要抑制物欲,一方面需要通过制度安排从外进行约束,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提高思想觉悟和改进作风从内进行约束。就主体而言,作风可划分为个人作风、群体作风和社会风气。作风建设既包括个人的理论修养和理想道德修养及实践活动,也包括党风建设、行风建设、校风建设等内容,还包括社会风气的营造。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是人的自身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的自身发展的应有之义。

社会风气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社会风气是一定历史时期表现出来的普遍流行的社会行为”,“是社会意识的外化表现” ①。首先,社会风气具有群体性特征。人们的思想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经过相互作用、反射而形成较为一致的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应的较为稳定的行为方式②,即社会风气。这种群体性使得人们容易相互感染和模仿。其次,社会风气具有表层性。社会存在反映在社会意识中,社会意识系统(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又以社会风气的形式直接呈现在人们面前。先进的社会意识往往体现为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和谐;落后的社会意识表现为消极腐败的社会风气,对社会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这种表层性使得人们更倾向于心理上的感染而少有理性的深思。再次,社会风气具有广泛性特征。社会风气是一种“混合气体”,具体体现为行业、集团、组织、团体、党派、军队、阶级、民族等的风气,但又不是这些具体形式的机械总和,而是其中的共通性,即全社会范围内的普遍存在的风气。这种广泛性特征使得社会风气的影响面很广,因此,判断社会风气的“风向”,必须“看到主流,看到实质”,③并进行正确的引导。最后,社会风气具有可塑性。社会风气的“风向”,就是它的正负效应,社会风气的“风向”更要靠作风建设来引导。作风建设的目的就是通过集团作风来约束和影响特定个人(集团成员)的作风改造,自觉地纠正、摒弃某种不良风气,营造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是社会综合状况的晴雨表,是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状况的综合表现,并对社会有机体具有巨大的、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处于基本适合的状态时,则社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活泼而兼容、道德规范总体上能够得到遵守,表现在外观上就是社会风气一派生机盎然;相反,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处于基本不适合的状态,则社会政治腐败丛生、经济萎靡不振、文化自信心缺失、道德标准错乱,表现在外观上就是世风日下。尤为甚者,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的较量,都会在社会风气中得到体现,民心的向背实际上就是社会风气“风向”的主要标志。新民主义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总结,党的主要领导人对党风建设进行理论概括,有效的整风形式得到全党的普遍认同,在全黨的努力下,三大优良作风应运而生,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积极向上的风气恰如一轮喷薄而出的朝日。这显示了代表新的生产力的社会新生力量的精神风貌。

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旧的思想观念受到不断冲击,原有的道德规范面临调整,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整个社会一派生机盎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社会风气的营造也面临不少难题:“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④;这些因素都会危及社会风气的正确“走向”。因此,常怀危机意识、加强党风建设带动社会风气提升,仍是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

党的优良作风何以成为社会风气的主心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包括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是“混合气体”,影响社会风气的因素也是复杂多样的,有历史传统的因素,有思想、宣传、教育和社会心理的因素,有政策和工作方法的因素,有制度和体制的因素,而影响最大的则是执政党的党风。执政党的党风作为社会风气的组成部分,由于其在社会中处于支配地位而成为不同社会成员注目的焦点和模仿的典范。如果说政治思想教育和宣传是“言传”,那么党风建设本身就是“身教”,“身教”搞不好,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具体而言,党的学风出了问题,政策的制定就容易造成失误;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不纯,则会造成政策的执行不力乃至政策的扭曲。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坚强的领导核心,相应地,党的优良作风就成为社会风气的主心骨。

首先,党风是党的形象。如果把党比作一个有机体,那么政治思想建设就是大脑,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是骨胳,作风建设则是外貌和形象。这样,党的建设的其他方面会以不同的方式通过党的作风体现出来,一旦党风建设上出现了突出的问题,总会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找到深层次的原因。而且,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同主要建立在他们对党风状况的判断上,从这个意义上讲,作风意味着社会各界对党的总体评价和认知。人民群众从对党风的认知中获得对党的总体认知和评价,党根据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惟其如此,党的建设才会得以整体加强。

其次,党风具有导向性,优良作风的导向作用更为明显。毛泽东说过,“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 ⑤党的引导方法和人民的识别力相结合,决定了人民对党的认同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只有保持和发扬优良作风,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没有良好的作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正之风就会破坏党群关系,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一切工作就无从谈起。所以,要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必须多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用审慎的目光对党建工作的各组成部分进行梳理,并及时研究和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

再次,优良作风体现时代性和先进性。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所面临的具体任务会有所变化,从而会对党组织及党员干部提出不同的政治要求。而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党就必须不断培育新的作风,不断提高自己的组织水平、思想水平和干部水平,保持自己的先进性。从理论联系实际层面来说,改革的不断深入,会遇到许多前所未见的难题,因此需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从密切联系群众层面来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公平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而改革发展成果共享才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所在;从批评和自我批评层面来说,伴随市场经济而日益增强的自我推销意识,对自我批评的自觉性也是严峻的挑战。

总之,党的优良作风作为社会风气的主心骨,其生命力在于,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于始终与时代共进,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自我更新、自我超越。

(作者分别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思政部副教授,人事处馆员;本文系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1JD710073 )

注释

①郑仓元,陈立旭:《社会风气论》,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39页。

②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43、245页。

④《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649~650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12页。

猜你喜欢
主心骨党风作风
好的作风从哪里来
张亚萍:当好“主心骨”,做好贴心人
建强“主心骨”激活“源动力”
“三级”党风廉政督查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正党风 促行风 打造廉洁高效的检务服务窗口
培育良好家风,促进党风政风建设
家族生意与黑道江湖
作风建设要“攻坚战”与“持久战”统一
作风建设贵在“抓到位”
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