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延安精神文化继承

2012-04-26 09:15王国银
人民论坛 2012年5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延安精神中国化

王国银

【摘要】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涵相融相通,延安精神所体现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某种意义上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动力来源和理论创新的基础。

【关键词】延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继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理论建设的重要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确立的坚实精神支柱,是我们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种利益群体观念、各种价值理论和意识潮流的有力武器。而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涵相融相通,延安精神所体现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某种意义上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文化传承、精神动力来源、理论创新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脉相承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事业的鲜明旗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内容和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旗帜鲜明地向世界和我国人民宣告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社会实践相结合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决心和信心。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武器必须与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并随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马克思主义在成立之初指导俄国的革命取得胜利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过程是曲折的、艰难的,其中发生的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甚至逃跑主义,曾经给党的事业造成重大损失,这主要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被作为条条框框而不是一个活的灵魂,没有考虑中国的特殊国情,没有实事求是的社会调查,没有文化思想的创新;而毛泽东在行程一千四百多里,历时三个月,范围达十几个县的湖南农村社会调查,从根本上了解我国当时的社会现实,并写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割据”的思想路线,从而把中国革命引上一条正确的道路,这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继承其优良的文化遗产,同时要进行革故鼎新,让一个民族的文化息息相承、绵延不绝,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命脉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随着脉搏的跳动而奔流不息。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期间所形成的延安精神,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所确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是我们党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而采取的不同文化思想建设策略,用马克思主义来教育党员、整饬人心、加强党性修养,磨砺党员意志,从而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能够和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相协调,这就需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延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思想上也是一脉相承。1935年~1948年,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关键十三年。在这个重要的时期里,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写下了大量的不朽著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同时,延安整风运动彻底地纠正了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所以,延安精神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和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弘扬延安精神。可见,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方面都体现了文化思想的传承性、创新性、实践性,可谓与时俱进、一脉相承。

社会共同理想的统一性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同现阶段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我们党在总结过去理想方面的经验教训,并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而提出来的,是保证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克服困难的强大精神动力。共同理想的实现不仅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长期艰苦奋斗,甚至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持续不懈地顽强拼搏,这一过程也不仅是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丰富,也是人的精神世界的不断充实、提升,因此,共同理想的最终目标是体现以人为本而造就一个德性人、伦理人、社会人,它蕴涵了传统文化的止于至善的內在追求和精神品格,实践着成为完人、圣人的理想人格的内在品性。共同理想的实现离不开人对至善的行为思想境界的践履,践行着对社会普遍的价值原则、价值规范、伦理规则的遵从和体认、内化与升华。

但是,在现阶段,我国正处于重大的历史变革和社会转型时期,利益主体多元化日益明显,人们的价值取向难免呈现出多元化状态,外来的价值理念也随改革开放以空前的规模涌入,使得人们在进行价值评价和价值取舍时有更多的参照,但是,多元文化并存也使人们产生对传统价值的推崇和怀疑、对西方个人主义价值哲学的批判和仿效、对市场经济价值信条的倡导和偏离、对现实道德状况的冷漠和无奈。面对多元文化的价值冲击,我们必须以一个核心文化、一个核心价值、一个核心理念对国人进行教化、教育、教养,使人们的道德修养符合社会主流的伦理规则,使人们的价值判断符合社会主流的价值标准,使人们的思想言行符合社会主流的义利观念。

因此,面对着西方文化的价值渗透、面对市场经济冲击而导致的义利背离和人心不古,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整饬人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引领人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这不仅是文化创新,更是思想解放,延安精神理论联系实际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解决重大问题的典范。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主观主义主要表现在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思想方法本质上是一致的,即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克服主观主义的根本方法就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1945年4月20日,扩大的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对党史上的左右倾错误作了详细的实事求是的分析,从而澄清了是非,团结了同志,取得了重大成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价值判断标准的一致性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立身之本。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明辨是非、真假、善恶的基本标准。荣辱之辨和趋荣避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普遍的认同感和强大的文化生命力。而论及耻感的重建,要以分析其时代性为前提,现代社会遭遇耻感难题,乃是“羞”之失落及“一个没羞时代”的诸时代症候。世界的急速变化,导致一种在永恒存在论上的失根基感与价值论上的失家园感的出现,而生产的不断变革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知识的繁荣昌盛,在加速这一“去羞化”进程的同时,使由资本或货币建立起来的世界关系,成为全球性或世界性的,现代性的“去羞化”都隐藏到人类的基因或更深的文化层面。

实际上,耻感不仅是传统道德体系的基本要素,更是伦理精神的原色。“仁”是孔子也是儒家道德体系的核心。孔子认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恭、宽、信、敏、惠。其中恭为首,恭的真义是“不辱”。因此,在孔子的道德体系中,知耻既是德性的起点,也是德性的最高体现;自孟子始,义便在中国道德哲学体系中具有突出的地位,从而形成儒家以“仁义”为核心的道德哲学体系,更重要的是,孟子将羞恶之心提高到“义之端也”,即义的根源的地位,孟子特别强调耻对于德性人格的根本性意义,而人的最高境界,应当达到“无耻之耻”。

而中国传统的耻感文化遭遇现代性的耻感天然家园的失却,因而造成耻感价值论的普遍价值尺度丧失,耻感也成为现代性的道德哲学难题,市场经济秩序下物之普遍性和货币普遍性完成了世界的去羞化,世界的去羞化是耻感丧失其天然家园的历史与现实逻辑,也是逻辑地使耻感在现代人类型和现代世界类型中成为一种现代性构建,“现代性道德生活的祛魅,撕去了伦理精神与道德体系肌肤上那道美丽的羞涩,将耻和耻感与伦理道德淋漓剥离,从人的道德生命中剔除出去”。

因此面对着去传统化的耻感难题必然把“何者为荣,何者为耻”的荣辱观作为去羞化进程中实现耻感重构的核心环节,是以自由为核心建构道德或耻感,还是以平等为核心建构耻感,是现代人面临的耻感难题。资本主义的荣辱观是以自由为核心,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以平等为核心。从物之依赖的货币特征看,耻感的现代建构是以一种合理性的公共秩序为前提的,不论是自由之保全,还是平等之追寻,都要以一定的程序道德为底线。因而,社会主义荣辱观必然作为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而完成重建个人耻感、重构个人人格,在现代性的时空中实现个人与他人相通相与而建立生活领域的道德良知。而延安精神作为中国革命传统精神之大成,它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延安精神是一种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群众路线精神,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的时代精神,是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进取精神,在本质上是与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一致的,体现了两个理论之间与时俱进的实践性品格。

(作者单位:淮海工学院法学院)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延安精神中国化
延安精神和三线精神的共性特性与继承弘扬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三级延会提出延安精神进国企新举措
延安精神
构建学校精神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例谈——以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人格教育”为例
延安,我把你追寻
HIP –HOP AGANDA?
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问题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专家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