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
【摘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建设,坚定不移地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融入国民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其真正走进群众、走进实际、走进生活,对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与凝聚力,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定不依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都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任何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都需要有主导价值观的强力支撑和有效引领,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己鲜明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都有共同的信仰和思想主张,而这些理论和纲领、信仰和主张是否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认同是关系这个政党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任何理论只有转化为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行动指南才有真正价值。
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经过艰辛探索所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旗帜和灵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相结合的成果,不仅具有先进性,还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理论形态向实践形态转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群众、走进实际、走进生活,转化为广大人民的价值追求、共同信念和精神支柱,并上升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行为准则,对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与凝聚力,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和教育人民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用来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不断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不动摇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建设的现状
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不强。任何社会都有主流价值观,主流媒体应该弘扬主流价值观,特别是我国的电视媒体,它不是各种意见的代言人合资经营的俱乐部,它负有更加特殊、更加庄严的使命,它负有引导主流价值的责任,即弘扬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产品需求,宣扬真善美,杜绝或者惩治假丑恶。虽然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旋律的媒体宣传教育,但是很多媒体受利益驱使和传播工具、传播途径落后的影响,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舆论引导能力仍然不强,因此,增强主流媒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引导能力,使全体国民理解认同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全民生命、植入全民骨髓,仍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建设工作中的关键。
社会变革时期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念冲突复杂。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的不断深入和影响,我国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人们价值观念的冲突随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而表现得更加激烈、尖锐。各种非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形成了严峻挑战。
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和侵蚀加剧了我国社会价值观念的冲突。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也随之涌入进来,西方价值观念的渗入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进行着双重的消解,即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中的科学成分和我们过去对它的僵化理解有可能同时被消解掉。
全方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必须本着尊重差异化和人性化的原则求同存异,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积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有利因素,真正把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落到实处。
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努力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上下功夫。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关心群众,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建设的本质内容。“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现在很多領导干部高高在上,不相信、不依靠群众,有的对群众工作中消极面看得过多、过重,怎么看都不顺眼,稍有闪失就指责埋怨;有的总觉得自己比群众高明,听不进群众的意见;有的不尊重群众,下基层指手划脚,只许我讲你听,对一些有不同意见的问题,也不让解释,疏远了与群众的感情;还有的不善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越俎代庖,事必躬亲,这样一来,便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运用相信和依靠群众观点指导工作,关键是要牢固树立“群众是主体、群众是主人”的观念。要坚信广大群众的基本觉悟,端正对基层群众的根本态度,自觉地向群众学习,广泛汲取群众智慧,总结群众经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为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保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正确对待和化解群众工作中的消极因素,充分调动群众中的积极因素。要关心群众生活,倾听群众的呼声,体察群众的感情,积极主动地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不论坚持党的领导、还是积极发挥党内民主,或是建设善于发展、善于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都要以心系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为出发点和归宿,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工作的重点,这样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常言道:群众心里有杆秤。要知道我们的党组织、党的干部和普通党员,在群众的心目中是什么形象,有多大的份量,就应该相信群众,贴近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动员、组织和依靠广大群众做好各项工作,紧紧地依靠广大群众建设基层,充分发挥基层的职能作用,防止和克服领导和机关干预过多、包办代替的现象。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公仆意识,把一切为了群众作为自己的最高职责,真正把群众装在心上,把基层放在心上,着眼于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也是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根本保障。
坚守主渠道,巩固主阵地,唱响主旋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舆论引导作用。首先,坚守干部教育渠道,教育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不断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修养,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地位观、权力观和荣辱观,模范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坚守公民教育渠道,强调有载体、全覆盖,融入生活实际。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引导农民追求新文明,树立新风尚;在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中,培育现代企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打造企业诚实、信用、公平的良好社会形象;在城市街道和社区的构建过程中,坚持建设、教育、服务和管理并重,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社区文化活动,打造居民和谐共生的精神家园;在机关和事业单位中,要以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效能型和廉洁型的单位为发展目标,不断提高大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
第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建设的文化渗透作用,使其深深植根于大众文化的土壤之中。大众文化反映了普通老百姓的形形色色的生活,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的精神诉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宽广平台。电视、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承担着“坚持正确导向,唱响主旋律,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的重大责任,应该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舆论强势,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不断增强舆论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并与时俱进,积极改革创新,努力开创“主旋律节目好看感人,多样化节目健康向上”的新局面。
引导全民参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
首先要充分发挥各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示范和名人效应的激励和引导作用。普及和推广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整理、发掘、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用典型引路,以弘扬主旋律,充分发挥各种典型人物、道德模范和社会名人的效应,以增强对民众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其次,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建设,必须要立足基层、着眼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的身边事情做起。比如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历史传统节日中多增加宣传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礼仪和主流价值观的活动和节目,使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寓教于乐的时刻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和感染。
第三,凝聚主心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建设的体制机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长远的而又艰巨的战略性任务,因此需要借助于制度化的形式加以保障,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实现。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