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俊霖 田雯
【摘要】“贵州精神”作为贵州传统民族文化的价值指向和生命旨归,对它的传承与延续、锤炼与升华、弘扬与培育,既是贵州人民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同时也是在贵州地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贵州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是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工作。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①,这就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历史任务提高到了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的战略高度。
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贵州体现,“贵州精神”是贵州各族人民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充满活力、生机盎然的内在气质和精神风貌,是巧妙融合人文传统和科学精神的完美典范,同时也必将成为在贵州地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建设,实现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主要平台和关键载体。
贵州精神是贵州传统民族文化的价值指向和生命旨归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腹地,集“老、少、边,穷、山”于一体,山川阻隔、交通不便,造成了它的文化具有相对的封闭性,文化的传承在某种意义上大于文化的传播,呈现出明显的“山地文化”特征。贵州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受此影响而形成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和民俗信仰等,无不渗入到“贵州精神”当中。“贵州精神”作为贵州民族文化的价值指向和生命旨归,是贵州各族人民在落后而不自弃的境地下坚韧奋斗、谋求发展的共同普遍的价值观念,它蕴含于中华民族整个文化体系之中,积千年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根据贵州大学罗玉达教授等在《抗旱减灾中的“贵州精神”研究》一文中对“贵州精神”所下定义:“‘贵州精神是贵州人民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支撑其走向进步、走向现代化的思想、观念、伦理、品格、气质、心理等精神因素的总称”②,它既是对源远流长的贵州文化的继承与凝聚,更是升华和发展;既是对积淀深厚的贵州文化的提炼和概括,又是反映时代的精神和风貌,所以闪耀着现代文明的光彩。从“不甘落后、千里求学、热爱乡土、献身教育”的尹珍精神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团结民主、务求必胜”的遵义会议精神,再到“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抗旱减灾精神,诸如各个历史时期“贵州精神”中所蕴含的自强与自立的精神、开放与创新的精神、忠诚与奉献的精神、民主与科学的精神等,这些精神相互关联,相互融合,表现为“贵州精神”的一般特质,共同构成了贵州精神文化的精髓。
贵州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利用“贵州精神”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主要平台和关键载体,是贵州人民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同时也是在贵州地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贵州精神”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源于两者内在的辩证统一关系。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是“贵州精神”之所以能够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中发挥其重要功能和效用的根本依据。主要体现在:一是功能与作用的辩证统一。“贵州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和引领“贵州精神”培育的全过程,为各项培育工作提供目标指向和评估指南。“贵州精神”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平台与载体,则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建设进度和效果;二是内容和过程上的辩证统一。“贵州精神”作为贵州人民价值观念的最初定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天然的联系:“贵州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的契合,与其他地方精神一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文化养料。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内容、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则为“贵州精神”在新时期的内容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与丰富的实践方法。
依托贵州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
当前,在贵州地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大力弘扬和培育“贵州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贵州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宣传、教育和传播提供一个坚实可靠的精神文化平台,其目的在于为构建和谐贵州、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根植传统文化、紧扣时代主题,在“贵州精神”的传承与延续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熔铸在亿万人民群众思想和行动中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实现大众化的目标,必须要在理论实践中“接地气”。理论只有扎根于地方文化土壤之中才能获得旺盛的生命力。“贵州精神”根植于贵州悠久历史文化的丰厚沃土,并吸收时代因素的科学产物,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内涵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贵州精神”经过选择和扬弃,既有一以贯之的稳定性,又有崭新的时代内容,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和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的、贵州的具体体现。尤其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贵州精神”越来越成为贵州克服先天劣势、力争后发至上的强大精神动力,工业战线的水钢精神、农业战线的大关精神等就是典型的代表。2007年中共贵州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出的“自强自信、开放创新、能快则快、团结和谐”的新时期“贵州精神”更是为贵州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激发了无限的活力,成为贵州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不竭源泉。总之,在“贵州精神”的培育中,贵州应坚持自足自有特色,积极探寻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现代表达,以实现“贵州精神”新的转换、新生形态,即在不同历史时期在各行各业以不同的形式得到的全面发展,从而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贵州地区的大众化建设奠定深厚的文化根基。
坚持以人为本、凸显人文情怀,在“贵州精神”的锤炼与升化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要使人民群众接受、认同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在其建设进程中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放到最高位置,不断挖掘人民群众的创造潜能,积极拓宽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渠道,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在漫长的历史实践过程中,贵州人民通过对坚忍不拔、发愤图强的理想人格的塑造,对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的认同和发扬,对最广大人民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提升,使“贵州精神”具有了鲜明的人文特征与时代特色。作为贵州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贵州精神”要在新世纪新阶段求得新发展,就必须沿着与群众相结合、与时代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这条路走下去,并凭借自身所特有的教育优势和政治优势,架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群众之间、与时代之间的桥梁,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时代化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论价值,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因此在现阶段,如何以新的思维来理解“贵州精神”的人本价值并加以实现和发展,既是当今培育“贵州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也是在贵州地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建设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
丰富文化载体、营造良好氛围,在“贵州精神”的弘扬与培育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因此,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眾化,不仅需要丰富和严密的理论体系作为支撑,更需要从实践入手,主动回应时代要求和人民诉求,敏锐地发掘和创建适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各种有效形式和良好环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为形、物化为力”。“贵州精神”作为独具贵州风格、贵州特色和贵州气派的文化形态,用怎样的简练语言去表述它,怎样宣传和打造它,某种程度上考验着贵州全省人民的智慧、学识。为此,贵州省委明确指出:“大力塑造‘自强自信、开放创新、能快则快、团结和谐的新时期贵州精神,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在各级各类学校开设省情教育课程,进一步培育和增强贵州地域文化认同感和民族文化自信心”。这不仅反映了贵州人民大力弘扬和培育贵州精神的信心与决心,更重要的是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贵州地域的大众化普及提供了更加新颖的载体形式——一个业已融入到全省精神文明创建和思想道德建设方方面面的“贵州精神”,营造了更加积极的人文环境——一个拥有高度的文化觉醒意识和文化担当精神的新贵州。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马列主义教学部; 本文系贵州大学创新基金资助项目“贵州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校研人文2011024)
注释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
②罗玉达,刘波亚,付宝全等:“抗旱减灾中的‘贵州精神研究”,《贵阳市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究》,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