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锦园造园艺术研究

2012-04-23 06:08岂凯刘晓明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35期

岂凯 刘晓明

摘要:萃锦园,即恭王府后花园。从乾隆四十多年的和珅第,后来的庆王府,再到最后的恭王府结束,它讲述了半部清朝史,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繁荣时期的真实写照,是王府花园中最具代表性、最有研究价值的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最后闪耀的一颗明星。

关键词:萃锦园;恭王府;私家园林;王府花园;造园艺术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萃锦园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仅有的一座保存较为完整、对公众开放的清代王府花园。然而纵观私家园林的理论研究,大多数学者的目光都集中在江南私家园林上,近年来岭南园林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北方私家园林这块却常常被人忽略。萃锦园就是这样一个独具特色与个性的北方私家园林。

造园历史:纵向传承发展,横向文化外延。

萃锦园在历史发展中一脉相承。清朝的社会文化渊源深厚,历代园主又都是清朝显赫权贵,使恭王府及花园赢得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的极高赞誉。横纵向的历史渊源从各个方面影响着萃锦园的形成,使其独具特色,成为王府花园的出色代表。

萃锦园是历史纵向上传承与发展的典范。从乾隆四十几年和珅宅第开始,先后经历了200多年的历史,然而直到现在仍然保存着和珅时期的三路格局,以及主要的建筑,整体风格一脉相承,这都要归功于和珅之后历代园主的保护与传承。

方寸之地,没有迂回曲折的空间变换,没有瀛海琼州等深远意境,而是在细节上下足了功夫,融入了诗词、字画、彩绘、戏曲等多种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这与北方地域文化中人们对生活艺术的敏感度和悠然自得的享乐心态这样的特质息息相关。萃锦园同时还包含了复杂矛盾的王府文化,在园林布局上体现为皇室的尊贵正派,风格上体现为名门贵族的豪华富丽,以及功能上体现为士大夫官场失意避世的园居生活。

造园特色

《园冶》中指出:“园有异宜,构园无格。”园林与其他门类的艺术作品一样,不同的作品之间存在着差异性,而就艺术风格而言,造园不存在固定的模式与现成的法度。正是这种差异性与自由性,成就了园林艺术的千姿百态。萃锦园的园林艺术成就在历史上不算最好的,但也绝非无一可取,在京师园林中还是独具个性和特色的。

因地制宜,节用有度

“因地制宜”,即由于客观环境和历史条件的不同,造园须遵循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这样才能顺应自然,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至高境界。萃锦园的地理位置并非理想造园之地。萃锦园的选址就决定了它的园林不可能是惊世骇俗之作。然而园林的魅力就在于化腐朽为神奇,好的设计作品就是在尊重现状的条件下创造出和谐的人居环境。萃锦园虽然先天条件欠佳, 但造园能从实际情况出发,在现有的条件下做出合理的设计与改善。

萃锦园是真正做到了因地制宜的好作品。在大的空间布局上,通过三面围合的地形结合高大植物,遮挡围墙,造成无边界、以山林为界的感受,同时也能隔绝市井闹市的嘈杂;由于地势平坦,无地形优势,则通过建筑、围墙、假山石的组合,创造出三路空间,并且每路空间风格各异;虽然园内相对封闭,但建筑格局依然与府邸和园外城市肌理保持一致,呈现典型的京师风格园林。

萃锦园地处缺水的北方,虽比邻什刹海,但园中的水景也是十分谨慎而巧妙的。大水面集中在西路,以水景为中心,虽然面积不算太大,但也形成了开阔轩敞之感。除此以外其他的水景都是小巧而精妙的,比如滴翠岩的滴翠之景,就是在假山之上置两口水缸,水景消解在层层翠绿的苔藓之中,以无形胜有形。再比如沁秋亭中的曲水流觞之景,也是以小形的水景取胜。造园者将水景用在画龙点睛之处,以少胜多。

萃锦园虽无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但也确实做到了因地制宜,在现有条件下,发挥了造园者的智慧,创造出一个闹中取静、别致安逸的人居环境。虽然恭王府历代园主声名显赫,宅第中奇珍异宝无数,但萃锦园总体风格并非奢华无度,在理水、置石等方面能做到节用合理,对自然资源利用得当,而不是滥用权财极尽富贵之能事,这放在今天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文心幻境,景到随机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之中。诗词、歌赋、书画与园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彼此互相影响、互相渗透。这种联系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先有园林,人通过游园观景等行为活动所获得的感官体验,反馈为思想情感,从而创作出文学、艺术作品;第二种是先有的文学、艺术作品,造园者因为对其的喜好、向往,通过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将其再现于园林之中。这两种模式在萃锦园中均有体现。恭亲王奕之子载滢为邸园作诗二十首,对每一处景致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表达了其对邸园的热爱之情,这正是属于第一种模式。萃锦园与大观园之间虚虚实实的相似度,则表现为第二种模式,虽无确凿证据证明,萃锦园在建设之初有效仿大观园的意图,但也不可否认,这些极为相似的场景为萃锦园的景色增加一份神秘感。现实的园林景观与古人文字描绘的景象交汇在一起,形成人意识中的第三重幻境,让眼中的景色更有诗意,更有意境。所谓“文心幻境”正是如此,除了客观存在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外,人文环境的影响对园林的气质、风格也有锦上添花的妙用。

物我两全,清心逸趣

园林艺术是个众口难调的命题。所谓“仁者乐山,知者乐水”,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审美,而园林艺术的高低好坏,都是由人的审美情趣所决定的。雅趣、幽趣和逸趣,都是园林的审美情趣,而逸趣才是园林审美情趣的核心。

人们造园,最重要的目的在于享受生活,而闲逸是人类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乐趣,因此追求闲逸的生活方式成为宅园的功能性诉求。萃锦园中丰富多彩的园居生活是对“清心逸趣”最好的诠释。在邀月台可以吟诗对月,在蝠厅之中可静心读书,在东路怡神所可听戏练嗓,在沁秋亭里可与好友饮酒畅怀,在西路方塘中可泛舟观鱼,在南门箭道上可骑马射箭。在萃锦园中的园居生活既可满足虚幻逍遥的精神境界,也能满足日常的物质生活,所谓“物我两全”。萃锦园是城郭之中闹中取静的逍遥天地,是古典宜居环境的典范。

结语

在中国现代居住环境设计的探索中,总是盲目地趋同于西方,或者急功近利地照搬照抄古典园林中的外在形式。很少有真正立足于中国本土自然景观和人文思想,创造出中国传统的宜居环境设计。而萃锦园作为北方私家园林的典范,它描绘的正是一幅中国古典宜居环境的美好图卷。

萃锦园是一个精妙绝伦又极富个性的私家园林,它泛黄的记忆精彩的历史更为其注入了生命力,犹如一位沧桑的老人在讲述传奇;它深厚的历史渊源与社会文化为其注入了精神内涵;它精致考究的建筑形制与园林山水为其增添了神采;它的存世为南北私家园林的华美篇章撰写了精彩的一页。

参考文献:

贾珺,北京私家园林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京梅,如梦如烟恭王府[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罗哲文,府第寻踪[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

彭一刚,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

俞平伯,名家眼中的大观园[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张艾,侯芳,恭王府[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

周汝昌, 芳园筑向帝城西:恭王府与<红楼梦>[M],漓江出版社,2007.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信息:

岂凯,男,(1987——),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刘晓明,男,(1962——),江苏南京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