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法国、德国记者联合报道
●本报记者王亮亮
●本报特约记者柳直甄翔
为期6天的中俄海上联合军演22日在靠近青岛的黄海海域按计划开始,美国《华盛顿时报》称之为中俄“展示团结”的一次表演。不过,在国际媒体看来,这个“中俄历史性的海军联合演习”更是代表中俄对4月“多事亚洲”的一次总体回应——朝鲜发射卫星引发半岛局势紧张、美菲军演、印度试射导弹、日俄中岛屿争端都被拿来当做此次演习的“推手”。西方媒体认为,与中国有领土争端的邻国都成了此次中俄军演的“敌人”,而美国是“罪魁祸首”,它的步步紧逼甚至会让中俄结成“军事同盟”。22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专家都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德国专家夫罗里扬表示,因为演习时间早在去年8月就定好了,况且不止中国一家在黄海搞军演,美日韩的频率要高很多。韩国《朝鲜日报》担忧地说,宣布重返亚洲的美国、建设海洋大国的中国和希望扩大在亚洲影响力的俄罗斯如今都牵扯其中,三国围绕亚太的“神经战”将不断加剧。
中俄开始最大规模海军军演
“22日开始的中俄联合军演地点是朝鲜半岛以西敏感的黄海水域,目的是在以美国为首的地区同盟面前展示中俄团结,俄方是针对日方对北方四岛的主权声索,中方则针对日方对钓鱼岛的动作。”美国保守媒体《华盛顿时报》如此形容代号为“海上联合2012”的中俄军演,称之为“断然回绝日本对中俄岛屿觊觎的统一战线”。
此次是中俄两国海军首次进行单独联合演习。俄通社称,2005年中俄军演总参演人数达到1万人,此次有可能超过这一人数,“双方如此大规模军演是史无前例的,将提升两国军事合作水平”。韩联社22日的报道说,中俄军演双方海军精锐尽出,中国方面派出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的16艘军舰和2艘潜艇,总兵力超过4000人。而俄罗斯海军则派出太平洋舰队的旗舰“瓦良格”号等4艘军舰来到青岛。德国《明镜》周刊称,“此次中俄军演是力量的集中展示。”
美国《国际商业时报》将此次演习称为“中俄历史性海军联合演习”,其原因还在于“瓦良格”号航母20日至29日再次出海测试,这刚好与此次军演时间相重叠。如果“瓦良格”号航母参演,风头甚至盖过中俄所有参演舰只。乌克兰通讯社称,此次俄罗斯出动太平洋舰队旗舰“瓦良格”号,这艘军舰之所以命名为“瓦良格”号,是为了纪念日俄战争中被日军击沉的“瓦良格”号巡洋舰。因此,此次俄罗斯首次大型编队经对马海峡前往中国参加演习是向日本示威。
“中俄联合海军演习凸显了两军关系趋暖以及两国在国际事务中加强合作的势头。”美联社分析说,中俄在冷战时期是争夺社会主义阵营领导权的对手,冷战后则在抵制亚洲和东欧民主化浪潮方面找到了共同点,两国还经常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投票反对西方的提案。《西澳大利亚人报》说,自2003年以来,中俄两国已经组织和参与过6次联合军演,其中包括3次上合组织联合军演和3次中俄两国联合军演。不过,法国《海洋世界》称,此次中俄军演和2009年青岛“阅舰式”一样,“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
中俄表示,俄中及上合组织联合军演不针对第三方。不过,22日的世界媒体仍普遍将重点放在为中俄寻找“敌人”上。德国N24新闻台说,除了反恐和反劫持的船舶演练外,目标不仅对准美菲,还有日本和其他邻国。德国《明镜》周刊网站称,美在亚太的咄咄逼人,甚至会使中俄结成联盟。
瑞士《新苏黎世报》说,演习将加剧中国和亚洲邻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印度不少媒体的报道都以“中俄军演和印度导弹试射没有关系”为题安慰本国不安的舆论。处在南海争端风暴中心的菲律宾,其主要媒体的网站22日在显着位置都详细报道了中俄军演的消息。
黄海周边的日韩反应更为强烈。韩国《国民日报》的社论称,中俄在黄海军演声称不是针对韩国,但这次联合军演分明是针对韩美同盟进行的军事威胁,因此也间接影响到韩国。以前中国对韩美在黄海上的联合军演“极度反对”。日本《东京新闻》22日评论称,美菲军演因考虑到“不刺激中国”的因素,演习过程没有公开,中俄在黄海的联合军演却高调进行。日本富士电视台则直言“中俄军演的假想敌国是日本和美国”。
美国外交政策委员会资深中国问题专家约舒·瑟曼22日对法新社表示,韩国、日本、越南以及印度都会再次对中俄,尤其是中国今后在该地区究竟想扮演什么角色产生疑问。
太平洋将有更多“风暴”
日本《读卖新闻》21日评论说,美中俄都想通过演习来告诉对方自己的立场,三国在太平洋上的“斗法”正一步步升级。
在德国《南德意志报》专栏作者弗兰克看来,中美俄参与演习隐含巨大的政治背景。他在题为“俄罗斯、中国和美国的大演习”文章中称,这是该地区关于自然资源和地缘战略中的复杂利益的较量。演习都含有反恐的科目。但除了军舰、各种飞机和伞兵,中国方面还有潜艇甚至航母。美国也在演习中重装出战。这不像反恐演习。太平洋海域将经历更多“风暴”。
法国《海洋世界》的文章认为,中国和俄罗斯进行联合军演既是对周边国家频频举行类似联合军演的回应,又是对自身军力建设的一种检验,毕竟海军是一个讲究传统的军种,而中国在这方面的基础是薄弱的,中国海军相较于整个中国军队历史而言,是一个年轻的军种,这导致中国建国以来在海洋主权争夺中处于劣势,不过,这一切在近几年间开始得到扭转,中国海军已开始获得倾斜性投入,中国官方越来越意识到,在和平时期,海军是对抗威胁的最完美手段,派出舰队展示实力和决心既比外交声明更有力,又不至于引发更严重的冲突。
观察中俄两国军演和阅兵多年的英国《简氏防务周刊》亚太事务主编特里夫·摩斯22日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中国的军力上升是明显的,但是却不同于俄罗斯近几年来咄咄逼人,给世界带来的压迫感。他希望也相信,中国的军事实力是确保亚太安全的保障。
日本防卫省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22日对《环球时报》说,从未来的发展来看,中俄两国都在积极确保自身的海洋权益,也都在摸索自身的海洋战略,他们都无法与美国获得完全一致的战略利益。这样,无论是从大国的角度讲,还是从地缘政治或者相互利益的角度讲,他们都需要一种全新的联合。
中国军事战略专家彭光谦22日对《环球时报》表示,中俄两国目前的海军力量都是自卫有余,无论联合不联合,都足以扞卫各自的国家利益。如果两国在海上紧密协同,则有利于地区的稳定和世界和平,有利于国际关系准则的贯彻执行,有利于打破外来强权对地区事务的干涉。
中俄军事同盟雏形形成?
近年来,中俄两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都取得了进展。俄罗斯“政治评论”网站列举了两国不断加强合作的主要原因:一是两国面临着共同的威胁。两国需要合作对抗这些威胁。两国需要在中亚地区建立安全保障体系,中亚地区动荡直接影响到两国的安全。二是中俄两国希望相互支持,在解决国际问题时与西方国家相抗衡。
德国《南德意志报》认为,俄罗斯和中国相互并不完全信任,两国也是长达几十年的对手。特别是中国的崛起,也让俄罗斯产生不信任。在中美之间,俄罗斯就像“坐在锤子和铁砧之间”。
法国“外交家”网站的评论称,中俄海军联合军演只是出于两国各自需要的一种姿态,这两个国家不大可能结成军事同盟或“反美统一战线”,因为两国战略目标相差很远,且彼此间互相提防,这从上海合作组织这个区域性组织成立以来的运作形态就可见端倪,中俄两国都惟恐对方坐大,因此在这个组织里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
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军备安保问题专家秋山曾对“美国之音”称,人们最不希望看到的是伴随中俄军事合作在亚洲地区形成新的“冷战格局”,因为中俄两国既不想破坏与美国的关系,也不会马上结成军事同盟,为此有必要弹性看待中俄军事合作。
彭光谦表示,中俄之间的演习不是美日韩之间盟友性质的军演。中俄的战略合作是世界上最成熟的,也最有新战略内涵。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是对冷战同盟思维的一种否定,改变了未来军事关系的新风向。未来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会更深化,但不会出现“冷战”时的军事同盟关系。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化有利于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有利于打破强权思维。中国海军军事专家李杰认为,西方觉得中俄军演或其他海上合作行动使中俄有越走越近的感觉,我们只是取长补短,目的是在应对新挑战时起到“1+1大于2”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