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晨
摘 要: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国民经济各产业中具有鲜明的代表性。试图分析我国产业组织的现状,探讨其深层次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目前一系列问题的方案,期望对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业组织;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中图分类号:F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1-0001-02
1 引言
2007年12月26日,上汽集团与南汽集团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南汽集团经营性资产转至上汽集团名下,上汽集团以不超过8%的上海汽车股权作为交换。中国汽车史上最大的整车集团并购案最终敲定。人们普遍认为双方的合并符合中国汽车产业政策,是国家发出鼓励大集团间并购、重组的信号后,汽车产业最为典型的事件。
以这次并购活动的规模,不得不引起人们对中国汽车产业组织的现状及未来进而对中国产业组织的现状及未来进行理性的思考。
2 我国汽车产业分析
本文对我国汽车产业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2.1 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可以反映某一市场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征,包括市场供给者之间、需求者之间、供给和需求者之间以及市场上现有的供给者、需求者与正在进入该市场的供给者、需求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2.1.1 市场集中度
近几年我国汽车产业有较大发展,但我国汽车企业集团整体的市场集中度不论是按汽车产业自身发展所应具备的集中度水平要求,还是与其它汽车产业发达国家相比都还是处于较低水平。汽车产业发达的国家前三家汽车生产企业市场集中度(CR3)日本为80%,美国为90%,法国和意大利基本是100%,而我国的CR3:2003年为47.95%,2004年48.03%,2005年45.67%,可见与汽车制造工业先进的国家相比,我国差距仍未有较大的缩小。另外,我国汽车产业“群雄混战”的状态一直没有得到改善,汽车产销量比较分散。 2.1.2 进入壁垒
首先是规模经济壁垒。新企业在某一产业未能取得一定市场份额之前,由于不能充分享受规模经济的经济性,相对于产业内在位企业其生产成本必然较高,这就是规模经济壁垒。测算规模经济壁垒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计算最低经济规模与市场总规模的比重,简称规模比重系数。具体公式为:d=MES/S(式中,d为规模障碍系数;MES为最低经济规模;S为市场总规模),国际经验表明,载货汽车MES为年产15万辆,轿车MES为50万辆。若d>10%,进入障碍较高;d<5%,进入障碍较低。很不幸的是,我国汽车产业的规模障碍系数远远高于相应的标准。
其次是政策法律制度壁垒。行政性壁垒是目前构筑我国汽车进入壁垒的主要形式,我国政府在两个层面上对汽车产业实施严格的行政性进入限制:一是在2004年6月1日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颁布前实行严格的投资审批制度,国家对轿车、轻型车整车及发动机的投资项目采取严格的审批立项。这就形成了新进入者难以逾越的进入壁垒。二是严格的目录管理制度,只有政府有关部门认可的特定企业和特定产品,才能开工生产和销售,生产企业开发新产品也受到严格限制。
2.2 市场行为
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市场行为内容十分复杂,而且不断地发生变化。但其行为都是以实现商品价值进而实现利润最大为目的,因此市场行为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种考虑。
2.2.1 价格行为
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价格处在稳中有降的态势。根据2010年统计,降价波及全行业上百种产品,年平均降幅13.1%,最高达25.4%。汽车降价主要因素:一是汽车市场的供过于求。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从而导致库存上升,推动汽车价格下降。其二是汽车生产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单位生产成本呈下降趋势,主动降价成为汽车企业新老车型过渡和抢占市场份额的主要营销策略。
2.2.2 产品差异
价格竞争虽然能够扩大销售量,但是激烈的价格竞争也降低了企业的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厂商一般会采取增强产品差异性的非价格竞争手段。并且由于国内轿车市场长期的滞后发展导致产品类型单一,各个品牌之间功能类似,市场呈现出对產品功能多样化需求的趋势,因此多数厂商推出功能更新、更全的车型谋取利益。在价格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产品之间的差异性越大,就会拥有更大的市场势力。
2.2.3 兼并重组行为
汽车行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性行业,按国际水平,一个汽车企业年产量为20万辆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30万辆才具有竞争力,25万辆才不会有被兼并的危险。而我国轿车企业绝大多数都没有达到年产量30万辆的经济规模,达不到经济规模必然导致成本加大,竞争力衰弱,因此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降低成本是由汽车行业特点决定的。兼并尤其是横向兼并就显得尤为重要,兼并的目的是为了迅速扩大生产规模,提高规模效益和市场占有率。通过行业的集中,企业市场权力也得到扩大。汽车作为一个规模效益型产业,加大汽车行业兼并重组的力度是极其重要的。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2009年,销量突破百万辆的国内汽车集团仅有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和北汽控股五家,销量排名前10家的企业共销售汽车1189.33万辆,占销售总量的87%。而130多家整车企业中,绝大多数年产销不足万辆,且国内还有数百家汽车改装厂、特种车生产厂等,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2.3 市场绩效
市场绩效反映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一定的厂商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所达到的状态。
目前主要受益于我国当前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整个汽车行业除了2008年遭遇了一些困难,总体来说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然而我国汽车整车利润一直在下降,接近国外平均利润水平。我国汽车行业已进入低利润阶段,今后利润增长幅度也不会太大。2011年一季度企业财报显示,一季度我国21家整车上市企业的营业收入总计1775.1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2%;净利润总计78.29亿元,同比增长14.2%。净利率则由去年一季度的5.1%降至4.41%。由于扶持政策的退出,导致自主品牌车企在2011年国内车市上的份额持续萎缩,利润率并不理想。
在发展轿车产业初期,国内奉行“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大量的国内厂商与外国企业合资。这么多年的合资经历并没有使国内的厂商具有技术开发能力。采取合资的形式的确引进了一些我国所需要的轿车生产技术,并基本实现了轿车进口替代,但轿车合资企业本身很难培育自主开发能力,因为这类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结构性障碍。即使今后组建超大规模的合资企业,也难以克服这种技术创新的结构性障碍,从而不可能真正形成自主开发能力。
3 造成我国目前产业组织现状的原因分析
3.1 价格扭曲伴随行政力量保护,产业竞争过度
中国产业竞争过度主要表现在进入某产业的企业过密、过多,并且规模小。其典型表现为:一是价格扭曲的保护。众所周知历史原因造成工业产品比价不合理,使产品之间的平均利润率水平差距过大,从而引发各地的投资冲动,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备受诟病的重复投资问题。二是行政力量的保护。各地出于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保护甚至纵容企业进入一些行业,结果导致进入某产业的小企业过多、过密,企业间竞争过度。毕竟小企业的实力有限,资金不足,技术能力低下,这就容易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浪费本已稀缺的资源。如果能够把有限的资源集中由大企业来进行优化配置,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我国的综合竞争力都将有一个大的提高。
3.2 政府的行政性干预和政策性的壁垒过多
进入产业的政策和法律壁垒是我国在进入壁垒方面最为突出的。一些学者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行业的政策性壁垒不仅表现在市场准入的行政审批手续上,也明显地表现在对民营资本的市场准入限制,对民营资本实行非国民待遇,而对一些国有企业则存在过度的行政性保护。在电信行业、银行业,政府的政策性壁垒已经成为当前企业最大的进入壁垒。在企业的退出方面同样存在行政性的壁垒,使市场力量减弱甚至失效。
3.3 破产兼并机制难以发挥,现存企业退出障碍很大
我国企业的退出障碍主要是深层次的体制问题。一直以来,我国的产权制度都很不完善,产权市场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从而使中国经济中的国有经济的破产、兼并机制不能很好形成和发挥作用。这极大了阻碍了我国进行产业组织存量调整的进程。这就出现了一些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虽然经营状况极其恶劣,但政府出于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从各方面对企业进行救助,使这些企业应该清算倒闭而继续维持现状的现象。虽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民营企业退出障碍比较小,但这部分企业由于规模极小,资金技术能力有限,而且经常受到政府的政策歧视,难以获得政府和银行贷款等方面的支持,即使没有多大退出障碍,也难以通过兼并的方式或自身积累的方式迅速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4 对我国产业组织政策取向的建议
从我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分析中,我们可以以汽车产业为例对我国的产业组织政策取向进行以下建議。
4.1 国有企业的兼并重组不能偏离利润最大化目标
由于我国大中企业的国有经济性质使其在市场中无法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进行生产,最后只能偏离市场绩效目标。对市场结构关注的重点应放在对市场中企业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当前我国产业市场绩效差的原因是国有大企业没有按利润最大化目标从事经营活动,其主要根源在于国有企业的产权问题,企业所有者虚置,所以产业组织政策取向首先应是加快产权改革的步伐,根据世界各国国有经济的管理经验,我国不仅不应对一般竞争性大型国有企业进行扶持,而是需要尽快让竞争性国有企业从规模扩张中有序退出,在自然垄断行业中,随着技术进步和世界产业竞争趋势也要逐步放松管制。
4.2 消除制度性和政策性障碍,保持潜在的市场竞争压力
按照可竞争市场理论,在近似的完全可竞争市场上,自由放任政策比通常的反托拉斯政策和政府规制政策更为有效。少数几家大企业纵向兼并或横向兼并,传统的观点都认为会带来垄断弊端,而在可竞争市场条件下,它们都可变成无害甚至可能是更有效率。因此国家竞争政策的主要任务是最大程度地消除市场限制,设法降低沉淀成本,扶持可竞争市场中的潜在竞争。我国不仅要开放国内市场,对国外的企业开放,也要打破行业垄断,对国内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因此政府需要放松对民营中小企业进出产业的政策管制,减少政策性和制度性的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
4.3 对当前松散型市场结构现状的客观性要有正确认识
从某种程度上说,市场结构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而不是市场竞争的起点。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仍处于较低的层次,市场的可竞争程度较低,产业组织的分散化可能会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当前我国经济领域中的体制性障碍比比皆是,制度创新的需求日益增加,制度供给的刚性将损害制度需求主体,从而产生制度瓶颈,降低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制度需求渴望具有弹性的制度供给机制,新的法律、法规、动态的制度安排将带来社会福利的增加和效率的提高。因此,政府应提供更多的法律与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周兰,李珂.我国中高级轿车行业产业组织分析[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院报,2003,(2).
[2]陈军,成金华,付宏.中国汽车产业——SCP范式的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