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课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012-04-20 05:03赵秋红
新校园·中旬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政治课创设情境

赵秋红

一、教师是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

据调查,不喜欢政治课程的学生中,80%的理由主要有老师不讲课;老师只会照读课本,没一点儿趣味;老师叫学生划重点,课堂枯燥无味等。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政治兴趣的影响。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必须以转变教师的角色为切入点,更新教学观念,构建新的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式,从而达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应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積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真正融入学生学习的情境之中。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合作、互动、民主、开放的学习情境。通过自己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是每一位政治教师的责任。

二、学生是学习方式转变的主体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生是学习方式转变的主体。政治课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师讲得过多,就剥夺了学生充分练习的时间,就等于把他们请出了学习政治的主阵地。因此,教师要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实践活动,想方设法把学生吸引到学习的实践活动中来,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参与地位。

许多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注重以活动为载体设计问题,也试图去思考,但是始终没有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忽略了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方式和规律,只注重了结果,忽视了整个过程。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树立课程的主体意识,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真正处理好教学关系,帮助学生变“被动接受识记式”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另一方面要考虑并设计如何变“讲授分析问答式”为“启发式、讨论式”,这是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师在每一堂课上,都必须为全体学生着想,都必须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使其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在课堂教学质量上做到“上不封顶,下必保底”。应减少“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操练方式。因为这种一问一答的方式,更多的是老师与少部分学生的活动,想回答问题而未被提问或根本不想回答问题的学生,都没有真正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优化课堂教学是学习方式转变的保证

1.课堂导入要确定主题、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堂独具引力的课堂,其精彩性、艺术性必然是从课堂的导入开始下功夫。课堂导入,可通过讲故事、事例导入,借助动画、图片导入,谈话式导入,音乐配画面导入,漫画导入,事实报道导入等。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方式设置情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探究,勤于动手,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生疑、质疑、释疑和教师归纳总结升华的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如能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能紧紧围绕情境刺激产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就能先声夺人,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因此,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也就显得十分重要,要为学生创设敢想敢问的环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鼓励质疑。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创设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积极思维。

(2)设疑引思。创设问题情境还需要教师根据教学任务,按照一定的教学原则和方式,创设一系列问题,引导启发学生去探究、发现,即设疑引思。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比如,在处理“价值规律”的问题时,笔者引导学生分析以下问题:①从学校食堂菜价的变化和经营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②从月饼市场价格的变化说明价格与供求之间的关系;③从手机、DVD生产发展的变化来看价值规律的作用。这样就把学生带入一种积极主动的思考状态,开发其创新与探索精神。由于问题的设计有一定的梯度和跨度,又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使不同水平的学生能活跃思维,并用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去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关系,使“课堂”变成“学堂”,“教学”变成“导学”,“学会”变为“会学”。

3.巧妙结尾,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其活动向社会实践延伸

结构完美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有先声夺人的“起调”,引人入胜的“主旋律”,还要有耐人寻味的“终曲”。政治课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才能体会到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的无穷魅力。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关键仍在于课堂教学,特别是在妙趣横生的课堂收尾及布置作业上大下功夫,促使他们到实践中去试一试,使教育教学活动在实践中继续延伸。

实践证明,改革课堂教学的结构过程也就是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学习方法,改造、完善自身学习方式的过程,其最终结果是使学生在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的同时,学会求知,使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宏碧.中学政治课问题式学习的价值和模式构建[J].政治课教学,2004,(06).

[2]高晓玲,李忠勤.中学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初探[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5,(04).

[3]刘莉.谈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激发[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07).

猜你喜欢
政治课创设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高中政治课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教学策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答案
谈谈“诱思导学”教学模式在农村中学政治课的运用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