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快讯
腰椎间盘退变“模式”与腰痛
——基于跳跃节段椎间盘病理学的新见解
腰椎椎间盘退变临床上常见,可能导致腰痛、腰椎功能状态减弱以及潜在医疗费用的增加,还将带来不利的社会经济后果。椎间盘退变主要发生在下腰部,通常为单个或连续多节段受累,尤其是侵犯L4/ L5、L5/S1椎间盘;但亦有文献报道非连续或跳跃性的腰椎椎间盘节段退变(skipped levels of disc degeneration,SLDD),其MRI检查显示退变间盘之间存在健康/正常的椎间盘。尽管腰椎间盘退变存在不同模式,但其退变模式与腰痛症状的关系一直被忽视。
表1 腰椎跳跃性椎间盘节段退变的分型
图1 腰椎MRI矢状位T2加权图像显示腰椎跳跃性椎间盘节段退变的分型(箭头表示退变椎间盘椎间隙)1AⅠ型 1BⅡ型 1CⅢ型1DⅣ型 1EⅤ型
本研究为基于人口的横断面队列研究,旨在评估腰椎SLDD与连续多节段椎间盘退变(contiguous multilevel disc degeneration,CMDD)两种退变模式的临床相关性,同时明确SLDD的模式、分类、患病率以及临床相关性。方法:对3 099例中国南方人进行放射学和临床研究,筛选出MRI矢状面T2加权图像显示多节段腰椎间退变的个体1 457例,其中SLDD 301例(20.7%)、CMDD 1 156例(79.3%)。SLDD组根据正常椎间盘与退变椎间盘的相对位置进一步分为5型(表1,图1)。评估患者人口统计学、腰痛表现、腰痛强度以及功能障碍情况。结果:在多变量分析中,相对于SLDD,CMDD增强了既往腰痛的可能性(OR=1.39;95%CI:1.00~1.93;P=0.047)和腰痛的严重程度(OR=1.83;95%CI:1.23~2.73;P= 0.003)。从SLDDⅠ型(程度最轻)到SLDDⅤ型(程度最重),我们观察到椎间盘退变节段、整个椎间盘退变的严重程度以及椎间盘膨出/突出情况均有逐渐增加和加重的趋势(P<0.05);SLDDⅤ型患者腰痛的发病率更高,疼痛程度更加严重。功能障碍评分在CMDD、SLDD以及SLDD各型之间无明显不同(P>0.05)。
本次大规模的研究第一次描述了SLDD的分型及其临床关系;更重要的是比较了SLDD、CMDD两种模式与腰痛之间的关联性,与SLDD相较,CMDD患者腰痛发病率更高,疼痛更加明显。研究提示,尽管椎间盘退变程度相似,但不同的多节段椎间盘退变模式表现出不同的腰痛症状,这一结果可能为腰痛的机理研究提供新的证据。
(摘自 Cheung K,Samartzis DD,Karppinen,et al.Are'patterns'of lumbar disc degeneration associated with low back pain?:new insights based on skipped level disc pathology.Spine,2012,37(7): E430-E438.朱辉摘译,尹庆水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