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河期”曾交替出现

2012-04-19 08:23本刊编辑部
民生周刊 2012年7期
关键词:天灾气候天气

“小冰河期”曾交替出现

2月5日,极端低温袭击内蒙古呼伦贝尔,一位居民在透过结满冰霜的窗户向外张望。

2004年美国灾难片《后天》所描绘的是地球气候一天之内突然急剧降温,美国瞬间进入冰川期的科幻故事。

去年冬日至今,席卷欧洲中东部、亚洲日韩等多国的降温天气似乎又将人们引入了“末世来临”的恐慌之中。

据美国媒体报道,一些国际权威气候专家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停止,并开始冷化,北半球的酷寒只是全球天气变冷的开端,这样的冷天可能会持续20年至30年。英国《每日邮报》因此宣称今年的寒冬显示“小冰河期来临”。

然而,这样的“极寒天气”到底是否是“小冰河期”来临的前兆,似乎并没有权威的科学论据。

不过纵观历史,却的确发生过“千年极寒”气候,这些极端的气候也确实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负面作用,甚至改变历史车轮的前进方向。

两年前的“极寒”恐慌

中国有句谚语“天灾十之八九人作为”,也许是对自然的愧疚,导致人类更愿意相信恶劣的天气是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2010年,一则“波兰气象专家警告说,欧洲可能将面临‘千年一遇’的新低温,中国等亚洲地区也可能难以幸免”的消息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全球。据报道,这些科学家的预测是根据他们对太平洋和大西洋海水温度的自然周期分析而来,推翻了一些已广为接受的气候变暖理论。

人类将迎来千年极寒的“流言”不胫而走,虽然事后这位波兰科学家出面说这是媒体的断章取义,各国气象学家也纷纷辟谣,但“千年极寒”的传说却成了人类无法抑制的恐惧。

明末清初的连年天灾

虽然两年前的“千年极寒”有惊无险,但发生在我国公元1400年至1900年间的“小冰河期”,却真实的夺去了难以计数的生命。这个严酷的寒冷期从明朝中叶一直持续到清朝初期。在这期间,太湖结了16次冰,洞庭湖9次,鄱阳湖6次,长江流域的众多支流、湖泊也出现了冰冻。这场伴随着干旱现象的严寒气候,导致粮食产量骤然下降,有些年间很多地方甚至颗粒无收。

公元1600年至1644年,外患不断的大明朝迎来了统治中最大的内忧——“极寒天气”。雪上加霜的是,连年的蝗灾、黄河泛滥让民众苦不堪言,崇祯即位以后灾情更是进入了谷底。陕北连年旱荒,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其中就包括了公元1630由李自成发起的农民起义。万历、崇祯年间天灾频发,到了明朝末年鼠疫也开始蔓延至京畿地区,这直接导致了北京城的轻易被攻占。

可以说,明朝的灭亡与“极寒天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恶劣的天气加速了一个朝代的灭亡,可以算是气候影响历史发展的一个典型例子。

欧洲中世纪暖期后的阴霾

公元800至1300年间,整个欧洲气候相当宜人,历史上称之为“中世纪暖期”,阳光雨露下的欧洲文化经历了意想不到的“中世纪繁荣”。但14世纪初开始的“小冰期”却为欧洲带来了一场浩劫——气温骤降、大量降水、长期冰冻。除了间或出现的“友好型气候”外,这一小冰期持续了500年左右,直接导致了15世纪和16世纪的粮食大歉收和由此引起的大饥荒。

1315年春,一场罕见的暴雨袭击欧洲大部分地区。大雨瓢泼不断,气温迅速降低,反常气候拖延了庄稼的成熟时间。为了解燃眉之急,农民们只好寅吃卯粮,屠宰下蛋母鸡、育种家畜,用来耕种的备用种子也进了肚子。据史书记载,有些地方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剧。

在这场历时长久的天灾中,估计有10%到25%的城镇居民变成饿死鬼。

但事实上,人类有详细气象记录的历史不过150年,而“千年极寒”一说竟然能预测到欧洲今冬会遭遇千年一遇的寒冷。美国有线及卫星电视“气象频道”高级气象学家斯图·厄斯特罗认为,“那项无从证实的预测似乎太过猜测性且耸人听闻,事实上,人类至今仍无法获得千年前的准确气象记录,又怎能说今冬是千年最冷的冬天呢?”

(本刊记者张子琦综合整理)

猜你喜欢
天灾气候天气
天灾无情 人间有爱
人在何时最清醒
天气冷了,就容易抑郁吗?
Weather(天气)
瞧,气候大不同
人祸造“天灾”
气候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