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玉
(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210037)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下的自主学习之我见
李胜玉
(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210037)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自本世纪初实施以来,已经进入了深化阶段。本文作者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初期实践中发现了一种存在的现象并就这种现象提出了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并进一步从思想和实践两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此外,本文作者还指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只有学生有了这种意识和能力,教改中提倡的“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目标才不会成为空的口号。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自主学习
21世纪是一个发展的时代,充满机遇的时代。21世纪下的中国更是一个与国际接轨的时代。为了培养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综合性高素质英语人才,教育部在本世纪初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并在此后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开始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此改革就是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将“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型模式,以培养出具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要想真正的实现这一目标,作为改革实践的主体之一——学生的理念转变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形成至关重要。
自主学习,即自我调节的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学习目标,计划和方法并且自觉执行和评价学习成果这一系列的阶段。20世纪50年代起,自主学习在国外成为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此后的几十年中,很多学派例如现象学派,社会认知学派等从各种角度对自主学习进行了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外在自主学习领域的研究更加的广泛和深入,各学派也从百家争鸣阶段转入对各家理论的消化吸收和“取长补短”的阶段。自主学习理论其实就是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互相融合吸收的结果,它基于人本主义中关注“人”的情感因素的思想,认为学生的喜怒哀乐等会影响学习的进程和结果;吸收了认知主义的认知发现理论,强调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从研究如何教到研究如何去引导学生学,以实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借鉴了建构主义中关于教师,学生,学习任务和学习环境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观点。
本世纪初,大学英语教学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在改革的初期实践中,本文作者发现使用了多媒体的精读课堂在最初的新鲜感之后,仍然无法改变课堂内容的枯燥和课堂气氛的沉闷,多媒体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减少了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教师忙着宣讲课件上的内容,学生则忙着记录PPT打出的内容。有时由于课件内容过多,学生常常记了这个丢了那个,无法跟上课堂的节奏,一节课都在追着课件忙记录。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体,“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依然普遍。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乐于“以教师为主”的模式,不愿自己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根本途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
思想是行为的指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出现什么样的行为。因此,本文作者认为首先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理念的转变。循循善诱,使其了解并逐步认识到大学英语学习与高中英语学习的差异,从而为之后的自主学习指明方向。作者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大一新生对于大学英语该学什么,怎么学根本就不了解,他们认为大学英语和高中英语一样就是背背单词,学学语法,根本不重视对课文的理解,简单地把理解等同于英译汉。因此作者认为对于学生的引导一定要从大一第一堂英语课就开始并且要贯穿整个学期甚至是整个学年。这种引导可以从大学英语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两方面入手。就学习方式而言,高中的学习方式是传统模式,大学的英语学习则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就是由单纯的靠教师灌输知识转变为以教师为“拐杖”的自主学习模式。该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英语学习的能力,掌握英语学习的技巧,为学生两年的大学英语课堂学习结束后仍可以继续自学英语奠定了基础。就学习内容而言,大学英语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词汇和语法,而是以词汇和语法为基础的理解能力,概括总结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同时英语国家的文化也应纳入大学英语的学习内容之内。语言脱离不了文化,学语言也不是单纯的学语言本身,还需要学习承载该语言的文化背景。很多的单词,词组,谚语,都体现了一定的文化背景,不了解这些文化,就无法真正的掌握这些知识并运用自如。在进行了以上的思想工作之后,要切实的布置一些学习任务,比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准备并告之完成的期限。期限结束后,各学习小组以presentation的形式汇报学习的内容和结果,汇报的过程也就是带领全班其他同学消化吸收该学习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的过程。Presentation结束后,要做出客观但同时又保护学生积极性的评价,可以将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
一直以来教师都把学生当成“被动的学习者”来传授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禁锢了学生的行为,更禁锢了学生的思想,使得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习惯性的沿用十几年形成的依赖性学习,获得的只是“鱼”而不是如何去“渔”。为了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使其通过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其英语综合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就这样应运而生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果不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教学改革实践将无法得到真正的落实,只能是浮于表面,走走形式,看着热闹,达不到实际的效果。只有学生课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认真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做好“教师为辅”的角色,否则整个课程根本无法进行下去,不仅打击教师改革实践的劲头,也会挫伤部分认真准备的学生的积极性。一节课下来学生感觉学而无物,教师感觉要想按教改要求的“为辅”角色,就没有办法完成教学任务或教学进度受到影响;要想完成教学任务或不影响教学进度,就没有办法切实落实“为辅”的角色。无怪乎教师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其次,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初期实践来看,学生仍然很懒散,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正是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自主学习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又会促进学生个体潜能的发挥,实现其自我发展和进一步提高其学习自主性。在自主学习意识的指导下,学生才能做到课前积极参与,认真准备,课上演好“为主”的角色。学生方面的努力会促进教师进行改革实践和不断完善教学方法的积极性,进一步深化改革实践的力度;另一方面教师的这种改变又会作用于学生,进一步增强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切实落实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相长,师生间的良性循环才能最终实现“授人以渔”。由此可见,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对于最终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这项任务不会一朝一夕出成果见成效,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耐心和坚持。作为高等教育者,我们应该尽所能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实践上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和条件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实践。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会使学生终生受益,同时也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功提供了保障。
[1]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庞维国.《90年代以来国外自主学习研究的若干进展》[J].心理学动态,2000:12-16.
[3]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G642
A
1008-7508(2012)07-0142-02
2012-04-27
李胜玉(1978~),女,江苏南京人,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和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