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久才,王春香
(1.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25;2.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及影响分析①
王久才1,王春香2
(1.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25;2.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公寓是大学生个性表现最真实的空间,思想品质暴露最明显的场所,所以,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公寓是当务之急。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受环境的影响巨大,并且它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分析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及其影响对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主要有文化环境、网络环境、组织环境和群体环境构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推进,课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主阵地被弱化了,于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到大学生公寓就成了摆在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前的新课题。那么,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其他空间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相比有什么不同,对思想政治教育有哪些影响?为了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大学生公寓后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些问题显然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大学生公寓过程中进行透彻地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外部条件,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1]如果按照影响范围划分,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应该归属为微观环境范畴,但同时它又兼具中观环境的特点。
大学生公寓内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主要应该由文化环境、网络环境、组织环境和群体环境四个要素构成。
1.文化环境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环境是指在高校公寓内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文化条件,它是高校文化环境的子系统。大学生公寓内文化环境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环境、制度文化环境、行为文化环境、精神文化环境和网络文化环境五个方面,其中网络文化环境同时还是网络环境的组成部分,本部分重点谈前四个方面。
2.网络环境
网络环境是伴随着计算机的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新环境,它的原意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个多媒体计算机物理上互联,依据某种协议互相通信,实现软、硬件及其网络文化共享的系统。随着手机3G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和手机网络融合趋势日益明显,手机也成为网络环境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大学生家庭条件和公寓条件更加优越,网络生活成为大学生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环境也成了大学生公寓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之一。大学生公寓中的网络环境主要应该涵盖信息资源、虚拟世界以及衍生的网络文化三方面。
网络文化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基于信息传递所衍生的所有文化活动及其内涵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活动形式的综合体。善于追求新鲜事物,经常浏览信息资源,活动于虚拟世界的大学生自然成为了网络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可以说,今天的大学生公寓内的网络文化和大学生休戚相关。
3.组织环境
这里所说的组织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目标,按照一定形式编制起来的互相协作的集体或团体的基本状况,比如党团组织、学生社团、管理组织等等。高校大学生公寓内的组织环境主要是公寓内能够发挥管理和教育功能的组织状况和条件,通常包含公寓管理机构、学生党团组织、各种学生社团等,按照它们的归属划分,主要可以分为公寓管理机构和学生组织。大学生公寓中的公寓机构主要是指由高校公寓管理部门组织起来的集公寓管理、学生服务和思想政治教育于一体的专门机构。这个机构主要负责学生公寓管理、教育、安全、维修规划,对住宿学生进行遵守公寓规章制度教育等。大学生公寓中的学生组织主要包括在学校党团部门指导下在公寓内部建立的基层组织和学生社团。大学生公寓的基层党团组织主要按照学院、专业、年级并结合寝室分布情况划分为支部,以寝室为单位建立党团小组。公寓内的大学生社团或者学生爱好小组是在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指导下由学生按照兴趣爱好自发组织的学生团体。
4.群体环境
大学生公寓内的群体环境主要是指居住同一公寓的大学生们在日常交往过程中,根据个人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脾气秉性等,逐渐形成的相对比较稳固的小圈子或者小团体的基本状况。这些群体是大学生们按自己的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交往对象的结果,没有固定的界限和固定的人数,成员之间的交流也是自由的。
高校后勤社会化带来的职责转移、信息社会导致的文化交杂、生活空间必有的“真情”流露等情况,必然会使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文化环境为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
公寓中的物质文化环境是学生生活成长的基本条件,是学生公寓精神环境中各种因素的载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公寓独特的装饰、高雅的布置能够激发大学生爱校、爱自然、爱环境的感情,寝室的美化和环境的优化使大学生心情愉快,精神愉悦,对他们养成心胸开阔、活泼开朗、健康向上的性格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在公寓制度文化环境的约束和规范下,也会给大学生养成遵纪守法、遵守公德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热爱劳动的观念,习得劳动技能提供基础。涂又光说:“人文精神可以从洒水扫地做起……极高明的人文精神就在日用常行为之内”。[2]在公寓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环境的影响下,通过日常生活和集体活动会为大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认知水平的提高,是非观念和价值观念的确立等奠定基础。同时,高校公寓文化环境还会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实践和检验的环境。
(2)网络环境为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空间渠道
公寓网络环境解决了学分制导致的班级弱化所面对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受时空限制的问题,使大学生在公寓中就能了解到国际国内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自由地进行思想交流,当然,思想政治工作者也可以很容易的从网上了解到大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发布有关信息来教育引导大学生端正思想作风,培养理想信念,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实效性。网络环境中的“虚拟世界”可以使大学生异地与很多素不相识的处于社会各个层次的人进行交流,有助于他们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生长主体性,张扬个性。同时,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大学生的社会化不再受民族和地域条件限制,他们能够通过网络学习全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科技成果及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广泛获取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调整自己的价值目标及行为模式,促进新思维模式的形成。
(3)组织环境为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准备了干部基础
高校公寓管理机构在开展学生公寓管理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大学生的物质需要,他们努力为大学生营造更加舒适、整洁、明亮的生活环境,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大学生公寓的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在上级组织的领导下依靠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党团学生干部开辟学生党员责任区,积极开展组织生活和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公寓板报、专栏等阵地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不同类型的学生社团通过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加强了大学生的自律能力,使他们养成了民主参与意识,培养了良好的行为规范,增强了法律道德意识。正是在这些活动中这些组织为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准备了干部。
(4)群体环境为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织就了网络纽结
大学生公寓内同辈群体彼此间的影响,甚至在许多方面超过父母和老师。这种群体环境可以满足学生交往、归属和尊重的需要,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好相互影响,使他们学习上互相帮助,互相启发,有助于大学生体验团队精神,产生情绪安定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环境适应能力和合作竞争的本领,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同辈群体成为大学生生活知识、经验以及社会信息的重要来源,为他们培养社会角色,养成自觉遵守道德、法律规范及各种规章制度奠定了基础。而每一个相互影响的同辈群体就是共同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彼此间互通信息的巨大网络中的一个纽结,为保证公寓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创造了条件。
2.消极影响
由于人具有模仿、从众、认同、感染、体验等心理特征,因此,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的大学生选择和改变环境的能力不强,他们的思想最容易受到环境的冲击和制约,正是基于这样的原理,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生态环境”就一定不可避免的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消极的影响。
(1)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被阻碍
从公寓文化环境看,它虽然在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公寓奠定了一定物质条件,但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方面却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后勤集团在空间上往往仅把学生公寓当成一个区域概念,没有将学生公寓看成一个育人过程,轻视其育人的功能,所以,大学生公寓主要存在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的问题,他们只关注学生生活环境的改善,轻视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公寓内缺少文化氛围。同时,由于大学生在公寓内行为具有自由性、模仿性、随意性等特点,公寓内大学生行为比任何其他场所都更加多变、复杂,非理性行为和思想出现的频率更多,比如在行为上很多学生表现出“盲目攀比、懒惰散漫、痴迷游戏、遇事冲动、嗜好赌博”等现象,很多寝室卫生“脏乱差”成了老大难问题,在精神层面表现出“集体意识淡漠、公德意识不强、以自我为中心”等问题,公寓内公物被破坏现象比比皆是。这些问题自然会阻碍把公寓发展成为第一课堂之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
(2)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被削弱
从公寓网络环境来看,上网是大学生在公寓内的主要活动内容,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推销自己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大力传播资本主义的思想观念,同时不断的排斥,低毁我国的民族文化,这极容易造成大学生民族意识的淡化,引发大学生认知与信仰的不稳定。同时,网络交流极易使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重要时期的大学生产生思想混乱,以致迷失前进方向。大学生在公寓内习惯于网络虚拟世界中的人机对话,沉溺于虚拟世界,缺少现实中人与人有感情的相互交往,容易促成其虚拟人格的形成,致使其走向孤独世界,逐渐对社会产生悲观、沮丧等心理,造成个性孤僻、交往障碍、网络依赖等心理疾病,甚至出现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
从公寓制度文化环境、行为文化环境和群体环境看,大学生公寓内的同辈群体具有接触时间长、思想复杂、影响巨大等特点,他们一旦形成“小圈子”,就具有较强的凝聚力,表现出很强的自卫性和排斥性,阻碍了大学生社会化过程。并且,在同辈群体中总有一些大学生会以一定的态度和行为对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出逆反心理,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产生了一种思维习惯和定势,只要一提到思想政治教育,就盲目的抵触,这无疑会同化同一群体内的其他成员。
所有这些显然都会使原来在学生中已经初步取得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又被弱化了。
(3)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被异化
从公寓组织环境看,大多数高校后勤公司或集团受企业逐利性本质的影响,很少考虑学生公寓育人的特点,虽然在公寓管理方面提倡“以人为本”,也是以“物”开始的。并且,由于忽略自身的育人职能,很多公寓管理人员都是由无学历、无职称、无学生工作经验的“三无”人员组成,甚至很多人员仅仅是从社会招聘的临时工,不具备应有的思想政治素质,管理和服务水平较低,没有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不能及时捕捉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判断,不能及时化解学生矛盾,反而在工作中常常以“罚”代“管”、以“管”代“教”,完全做不到服务、管理和育人“三位一体”。
为了加强学生公寓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多高校在现有校、院(系)、年级、班学生党团组织基础上,以寝室为单位建立了学生党团小组,以楼层为单位建立了学生临时党、团支部。但是,由于学生在公寓中拥有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经常会有同一幢宿舍、一个楼层、一个寝室内出现不同班级、专业、院系的现象,而不同宿舍没有统一的教育管理标准,势必会给学生组织的监督管理作用带来困扰。并且来自不同院系、专业、年级的学生干部在具体的工作中时间很难统一,配合不够默契,于是,那些过去主要靠行政手段管理的有序、紧密的学生组织,逐渐松散和分散。相反,受利益趋动而纷纷成立的学生各种社团却积极追求小团体利益,奉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使集体主义精神在很大程度上面临小集团利益的挑战。在学生组织形式多样化的进程中,一些大学生纷纷转向这些非正式组织寻求帮助和满足。这样,党团组织的影响力、控制力在学生公寓出现弱化趋势,学生干部的信息反馈不畅,工作效果越来越不理想,公寓中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消极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学生公寓的同时要对其环境进行积极的优化和开发,简单说应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
高校学生公寓环境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特别是近年来,高校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于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越来越重要,所以,为了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进学生公寓的效果,首先要坚持软硬兼顾,强化文化环境。也就是说,在优化学生公寓文化环境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软硬件兼顾,坚决要杜绝重物质层面建设,轻精神层面建设;其次要坚持正确引导,净化网络环境。一方面要加强本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园网络监督和管理,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正确对待网络信息;再次要坚持用养结合,完善组织环境。一是要完成公寓管理部门从管理型向服务型功能转变,二是要对公寓内学生组织加强管理和指导,使其真正发挥作用;最后要坚持关注帮扶,优化群体环境。主要是对那些经常违规违纪的大学生群体进行持续关注,必要时要本着以人为本,为其发展负责的原则对这些群体进行帮扶,帮助其成员走上正常成长和发展的轨道。
2.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开发
在高校学生公寓,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切入点就是建设学生公寓的精神文化。高校学生公寓的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是高校教育理念的外显。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学生公寓服务部门要善于引领整个公寓的全体成员去共同创造,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提炼和概括,在本校精神文化的统领下开发出富有本公寓特色的精神文化环境,并将这种精神文化逐步的渗透到制度文化和活动方式中去,融入到全体学生日常的各项活动之中。可以说,这种教育环境的开发将会为受教育者自我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然,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和开发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它务必要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进学生公寓的始终。
[1]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94.
[2]张锦高.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120.
[3]李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4]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G641
A
1007-9882(2012)01-0064-03
2011-11-1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专项)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学生公寓的平台建设研究”(09JDSZ3029)
王久才(1973-),男,黑龙江佳木斯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研究生,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王春香(1982-),女,黑龙江富锦人,东北林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黑龙江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责任编辑:高登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