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徐明松
安静是一种气质,一种意境。古人说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无涉功利,笃静修身,需要参禅入定的坚持。显然,万芾有这般的定力。她在城市一隅住家的地下室里,可以盘踞多日,足不出户。摩挲于笔墨氤氲的宣纸间,沉浸在古往今来的花鸟世界里,心手相挈,心追笔摹。那是她心中的风景。喧嚣的尘世离她很遥远,她可以与往去千年的宋元先贤接谈,也可以"徐黄”、崔白相过从。如果用得上一句髦得合时的话,那叫穿越。她的穿越似乎没有任何的羁绊和挂碍,亦少有隔阂和间离,有的是几分潇洒和从容。在她早年所临摹的宋人小品里,我读到了这种真境如许的穿越;更读出来那份“坐对风动帷,卧见云月间”的淡定和觉悟来。由此,返观万芾的花鸟画创作,呈现出“简约中和”与“繁华遒丽”各持一端的风格意象。无论安静如斯的水墨还是铿锵作声的重彩,在她的腕底与笔端,诚然贯彻着一股清气,这股清气弥漫于纸面,发生于心际,化笔墨于中和,凝重彩于遒丽,氤氲之间,令人击节和之。记得元人王冕有诗“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中国人讲天人合一,这股静气化天籁万物于胸臆,从这里出发,绘事当然求格局,所谓“技近乎道”,万芾的作品显然有大格局的追求;从这里出发,画家首要讲情感,所谓“情动于中”,万芾的作品无疑充满讴歌生命万物的灼灼热情。
花鸟世界是宇宙万物生灵的一个缩影,是生命蓬勃的象征和比拟。“谷里花开知地暖,林间鸟语作春声”(欧阳修),万芾所浸染的花鸟世界,充满生命的欢歌。花鸟画滥觞于唐宋,不管是富丽工巧还是野逸恣肆,或宫院墨戏,或文人寄笔,自“徐黄”、文同、崔白及至徐渭、八大。多有高逸避世之作,时有不平之声。“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如此佐证,不尽一一。而在万芾的作品中,鸟语欢声似乎荡漾于纸面,有一种通感之美。中国画讲求“气韵生动”,按宗白华先生的诠释;气韵,就是宇宙中鼓动万物的“气”的节奏和谐。所谓绘画有气韵,即是给欣赏者一种音乐的美感。有西方美学家说,一切艺术都趋向音乐。万芾的作品具有一种通感,源于其作品画面充满节奏和谐的意象构成。她的作品画面已非传统花鸟画的构图,尤其她的水墨作品,构图简约而意象丰富。颇有现代构成性,规整而不失趣味,线面结合空间织体,化平面为三维空间。诸如,折枝的交错与掠风而舞的横枝斜叶形成了节奏明确而深具书写性的线条组织,与此同时,烘染点皴而成的墨色块面如水中之渚,若平林阡陌,意象层层叠叠隽永无穷。而画面上的留白,界破稍显滞重的墨块,造化成往复上下贯通左右的一股灵动之气,似光非光,似云非云,将纸上繁华幻化出一片谛听天地万籁,洞观宇宙生灵的别样世界。这是生命的欢歌。恰如宗白华先生所言:一片“虚白”幻想的一花一鸟,一树一石……都负荷着无限的深意,无边的深情。所谓自然之华因流动生变而成绮丽。万芾将这种流动生变寄情于笔墨,在西方构成与东方书写性的结合上相契合,臻成意境。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复合的生命结构:一是或有一丛芦花、几抹柳絮;或有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抑或是只鸟独栖,数鸟顾盼生情的林林总总的画面,还有繁枝茂叶的林间,或沐晨光或染晚霞,鸟儿雌从雄飞绕林歌唱的情境。这是自然生机蓬勃的再现与抒写。更深一层的是,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对话。这是更为深切的生命经验。万芾将她深切的情感融入她的花鸟世界,一如她的名字与自然的草木清华有着不解之缘。为了创作收罗所能收集的资料,在她的工作室里,各种花鸟图录连得《birds of the world》的英文书都赫然在目,她为了更深入了解鸟的习性与生命过程,除了游历观察外,还会看上一盘盘有关飞禽的纪录片,甚而为鸟儿堪虞的命运而泪湿。在她的花鸟画里,茂密的长竹呈现了内心的清明,灿然若霞的画面折射出内心的灿烂,或独或群的禽鸟的婉转歌唱也是她内心的歌唱。在画里,有的是质朴,有的是明媚。有时观者可以在鸟儿顾盼的眼瞳里看到些许幽默的情绪,让人失笑,然而,她的画面,不会有传统花鸟画时有的隐世调性。花鸟画旧时多为文人的意趣之作,万芾的作品除却典雅的意趣蕴含,也透出世俗的快乐。万芾饱蘸充沛的情感,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雅俗共赏,堪可一比吧。
再言画中格局,非形式构图中表象所涵括。艺术作品的格局一则原发于创作主体即艺术家对表现对象的认知态度与胸襟抱负;二则反映的是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及其审美表现力。中国画,无论是山水画还是花鸟画都是中国古代哲学及其美学的一个载体。“天地革而四时成”(《周易》),孔子又说“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中国艺术的审美表现基于人与自然的生命过程与规律。不管是巨嶂山水,还是案头的斗方册页,格局的大小,不决定于幅面的大小。英国诗人勃莱克也有“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之说。万芾多有斗方的小画,以小见大,足见她的胸次与创作勇气。中国绘画“气韵生动”的另外一个面向即“气势相生”。是决定绘画格局的关键力量。万芾那些很具构成意味的画面,不是西方构成元素对传统笔墨的机械嫁接,而是传统的“取势”美学在现代视觉传达中的呈现。画亦有起讫、先后、自然之开合以成局,沈宗骞在《取势》中即言“天地之故一开一合尽之矣”。万芾没有简单地将画面的谋篇布局及构图看作仅及形式趣味的小技,而觉悟到是从宏观上审视与体察自然与社会生成、发展规律的一种媒介一种途径。自然万物与我们所在的空间(无论城市还是山川)共同构筑了这个时代的生命共同体,我们在万芾的画里看到了这种生活美学。所以我们在画面里发现那些围合四边的类似矩形的墨色块面不会仅视为构成的需要,它们或可是城市广厦的投影,万芾很得意于这样的发现:城市山林的概括及抽象,与充满舞蹈感和书写性的折枝、片叶,以及顾盼生情的禽鸟的工笔写实相对位,一下子生动起来了。将冷厉的城市空间架构与柔和的花鸟相遇,是古典的矜持与当代开放的相遇,没有尴尬,也没有城市的喧嚣,留下的是安静的审美意趣。她的《市·影》、《市·曦》、《市·暮》等就是呈现了自己对花鸟画切入当代的美学思考,成为她取势与审美取向有机运用的佐证。与此同时,她的节奏和谐的画面越来越富于变化,墨色的块面边缘逐渐柔化,层次更加丰富,在“留白”的间离下,它们或可又是一方水中沙洲,或可看作平林阡陌,甚而视若云间远岫。俯仰间,揽自然万物乃至人文景象入咫尺画面。这里,水墨烘染,墨分五色,如高山流水;这里,重彩敷之,绚烂至极,似春色满园。这些,都演绎与宣陈出美轮美奂和简约廓大的不同调式调性,遂成丰赡意象。将笔墨与色彩的运用成为取势立象的手段,并具体而微为构图的要素,一笔线,一片白,一团色,一坨墨,似工于设计,又随遇而安。以大(中国哲学及其美学为依托,融入当代构成元素,取势布局)事小,以小见大。其格局宽绰从容,犹见一斑。
万芾置身于城市的水泥山林中,心里看见的是出尘的花鸟世界。静以修身,悠然入画。她仿佛成了花鸟世界的一份子,如同她的名字一般,生机盎然,华滋丰茂。临了想起倪云林的诗句,所谓“兰生幽谷中,倒影还自怜。无人作妍瑗,春风发微笑。”万芾有春风相伴,饮吸天地之灵气,开径自行。她的画,想必会映现更多的充满宁静的诗性之美。我们期待。
徐明松
上海书画出版社副总编
上海创意工作者协会理论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
万芾(女)
1959年12月生,江苏泰兴人。先后毕业于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中国美术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中国画院首届高研班。现为上海工艺美院教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林风眠研究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艺术家沙龙成员。
《荷塘清幽图》 264×33 cm 纸本 2011
艺术活动
1998 '98上海百家艺术精品展、'98海平线
1999 一代风采——庆祝上海解放50周年美术展、'99青年美术大展
2000 上海青年美术作品邀请展
2001 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展、上海美术大展
2002 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60周年美展、水墨印象——全国青年美术作品邀请展
2003 03上海青年美术大展
2004 全国第十届美术大展上海展、宋韵——五人工笔画展、上海高校青年美术教师作品展
2005 上海花鸟画艺术展、上海美术大展2007 上海宁夏女画家美术作品交流展
2008 永远的风景——迎奥运国画、油画邀请展
2010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主题电影《和谐中国》担任水墨动画创作、入选全国首届现代工笔画大展并被收藏
2011 《世界珍邮》——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百花特种邮票、明信片
2012 《海上新风》上海中国画院艺术家沙龙 中德、中法交流展媒体
1998 《今日印象》 上海电视台
2000 《诗情画意》 上海教育电视台
2001 《玉兰群鸽子》 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宴厅、《花鸟鱼虫》上海电视台
2002 《诗情画意》上海电视台,《硕果累累》上海第三次点亮心愿慈善拍卖,东方电视台
2005《诗情画意》 上海教育电视台
2008《收藏》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
2011《收藏》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著作与发表
1998 《一代画风——中国中青年工笔画艺术家》辽宁美术出版社、《上海百家艺术精品展》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9 作品《细语》刘海粟美术馆收藏
2001 《工笔花鸟画技法与创作》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3 《青年美术家丛书——万芾》上海画报出版社
2004 《工笔禽鸟——山禽类》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5 中国画技法通解《鹰隼画法》《家鸡画法》《游鱼画法》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5 《上海美术家画库——万芾》上海画报出版社、
2006 《工笔花鸟十招》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 《写意禽鸟十招》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8 《写意草虫十招》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9 《大学通用花鸟画教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2 《全国美术考级专用教材 中国画考级》 上海书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