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妍
广东省廉江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 廉江 524400
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病情危急的创伤性疾病,尤其当合并脑疝时,患者死亡率、重残率非常高[1],需及时抢救,而及时发现与有效救治是决定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本文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55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采用两种颅脑减压方法救治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头颅CT显示患者侧脑室和脑池出血、变窄甚至消失,脑组织严重挫伤,脑组织水肿明显,颅内血肿,硬膜下及硬膜外均有较大血肿形成,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单纯硬膜外血肿7例,单纯脑挫裂伤3例,硬膜下血肿合并脑挫伤24例,脑挫伤并脑干损伤1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合并休克2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3例。损伤原因:车祸伤26例,坠落伤11例,跌伤或摔伤8例,打击伤7例,其他伤3例;所有患者均参照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oleGOS)诊断标准[1],其中低于5分有29例,高于5分的有26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 (49.38±11.05)岁;治疗组25例,其中男19例,女6例,平均年龄 (48.28±11.31)岁,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其中治疗组采用幕上去大骨瓣减压、颅内血肿清除及小脑幕切开,额或额颞叶颅脑血肿合并脑挫伤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切口于颧弓上耳屏前1 cm,于耳廓上方向后上方延伸至顶骨正中线后方,沿正中线向前至前额部发际下;对于颞、颞顶及枕颞部血肿采用“U”形切口去骨瓣,“T”字弧形切开硬脑膜,在离岩骨嵴2~3 cm从内向外水平切开小脑幕数厘米,电刀止血。对照组仅行单侧幕上去大骨瓣减压,并清除颅内血肿。所有患者术后给予给予吸氧、补液、抗感染及脱水治疗,治疗其他脏器合并症,纠正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紊乱,辅助给予高压氧及亚低温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两组死亡率和预后良好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所有患者均术后随访0.5~2年,对照组共有13例死亡,死亡率43.33%,明显高于治疗组的死亡率 (16.00%,4/2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1);治疗组获得预后良好的有19例,预后良好率7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预后良好率 (20.00%,6/3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1),见表1。
表1 两组死亡率和预后良好率的比较[例 (%)]
颅脑损伤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危重疾病,常常继发脑组织严重损害,颅内压升高,数小时内即形成脑疝,患者此时病情危重,需采取紧急快速的减压治疗,减轻脑组织的压力,缓解脑组织特别是脑干的缺血坏死。目前最有效的减压方法是去大骨瓣减压术,同时清除颅内血肿,术后给予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对所有患者均给予了大骨瓣去除减压术,并积极清除颅内血肿,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即做好术前准备,有呼吸困难者及早给予气管内插管,辅助机械通气,有休克者马上止血并给予补充血容量、纠正低血压低氧血症[2~3]。60分钟内送至手术室,颅内压过高者可在抢救室即给予颅骨钻孔快速减轻颅内压,同时给予20%甘露醇250ml静滴脱水治疗。本研究去大骨瓣减压术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是对额或额颞叶血肿,采用标准双侧大骨瓣切口,手术切口从颧弓上耳屏前1 cm,向后绕过耳廓及顶结节至中线旁,向前行止于前额部发际下,可去除约12 cm×10 cm大骨瓣,“T”字弧形切开硬脑膜,达彻底清除血肿和减轻脑组织的受压的目的,治疗组并给予小脑幕切开术,有效降低颅内压,促进脑疝的复位,显著减低了患者的死亡率,提高了预后良好率,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因此,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形成的关键是有效迅速减压、彻底清除脑内血肿及坏死组织,促进脑疝的复位,改善脑血供。
[1]陈秀权,蓝胜勇.外伤性颅内血肿并脑疝65例救治体会[J].广西医学,2000,22(6):1397-1398.
[2]只达石,崔世民,张赛.重型颅脑损伤救治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1-84
[3]王光义,黄光林.早期综合疗法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体会[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7,6(5):465-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