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企业进行融资的过程中,中小型企业特有的信贷时间较短、借贷资金较少的特点成为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优势所在。也是我国银行等信贷机构开展自身业务的全新市场。然而由于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历程较短,其自身存在的管理缺失和经营不善,导致在实际的融资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凸显自身的优势所在。为此,笔者就集群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集群产业中小型企业融资
中小型企业限制其融资的主要问题来自于自身信誉评价的缺失,由于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状况比较混乱。同银行在财务信息上的不对称现象尤为严重,银行对于中小型企业的信誉评价往往使得中小型企业的信贷融资举步维艰。
一、制约我国集群中小型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中小型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较短,虽然中小企业集群在其定位上可以有效地克服常规中小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信息闭塞、渠道单一的问题。但是我国中小企业自身尚且无法将其在市场经济中的优势进行发挥。
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集群中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由于固有经营理念的限制,集群中的中小企业的企业经营规划仍然过于独立。对于集群中的合作模式认识尚不够深刻,这导致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合作模式还仅仅停留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货物和材料赊购方面。
可以说,对于集群理念的认识不足和偏差是导致我国中小型企业集群优势不能够发挥的主要问题。
2.中小型企业集群通银行之间的合作较少
目前我国中小型集群企业同银行之间的合作还需要加强,中小型企业在银行方面的融资困难主要分为银行方面和企业方面两个部分。
在银行方面,我国银行对于信贷业务的开展仍然以“大”为重,片面的追求大型企业、大型项目、大量资金的借贷和放款。随着我国大型企业资金链条体系建设的逐步完善,这种片面追“大”的行为对于银行自身业务的发展起到的实际作用越来越小。银行机构在大企业大项目当中能够盈利的市场也逐步开发殆尽。为此,改变银行在信贷业务上的工作重心,开发中小型企业的信贷业务,是提升银行业务量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企业方面,由于我国中小型企业在财务信息上的混乱。导致银行等信贷机构无法做出满足借贷资格的中小型企业信誉评价。同时银行借款项目的审批时间和手续过长,对于中小型企业借款周期短、数额较小的类型影响较大。
如何改变中小型企业的现有财务状况增进银行同中小型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是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本手段。
二、解决集群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的具体对策
要解决集群中小型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要从中小型企业的信誉方面着手,充分发挥中小型企业的产业优势。
1.进一步加强集群中小型企业之间的关联性
产业集群的企业合作运营,是一种介于单独企业和市场经济之间的企业运营模式。集群中小型企业通过同在企业经营当中同一经济产业链条上的企业进行合作,实现企业资源和渠道的共同使用。这种集群模式的竞争优势在市场当中十分明显,为此,进一步加强我国集群中小型企业的竞争优势,是解决中小型企业在融资困难方面的根本措施。
2.完善信贷体系,推出适合集群中小型企业的融资业务
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融资特点是数量较小、周期较短、次数较多。为此,传统的银行的信贷机构的资金拆借业务并不适合于中小型企业的融资特点。
突出适合我国中小型企业的银行信贷业务,需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中小型企业的信誉评价问题、二是银信贷机构的业绩。对于银行等信息机构而言,大型项目和企业的贷款业务已经逐渐地开发完成,寻找新的市场是当前银行等信贷机构的主要问题。然而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财务状况上的不良情况,虽然市场可观,但是开发的难度太大。为此,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才一直得不到改善。
3.健全并完善集群中小型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
完善集群中小型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不仅仅能够改善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同时,清晰的产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现状能够帮助中小型企业的管理者清晰的认识到企业的经营现状,帮助中小型企业抓住经营活动中的契机、回避经营当中的风险、减少自身的损失。另外,集群中小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完善,是集群当中企业之间决定合作模式和合作程度的有效参考,是提高我国集群中小型企业发展速度的有效途径。
总结
集群中小型企业的经营模式,是有效回避中小型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各种问题的有效手段。分析制约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的基本因素,是帮助我国中小型企业集群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对集群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作出的探讨,希望对集群中小型企业的建设工作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刘琼,方锦.现代金融制度与产业集群的契合——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新思路[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3)
[2]刘贤仕.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中小企业资本结构与融资分析——以江苏常州为例[J].国际商务财会, 2011(10)
作者简介:
汤涌江(1971.8-),男,本科学历,高级经济师,工作单位:黑龙江省总工会,邮编:1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