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仲 董 嫣
2011年11月30日,在《世界粮食和农业领域土地及水资源状况》的报告中,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指出,目前全球土地和水资源呈现普遍退化的现象,这不但将对世界粮食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还将威胁到2050年时能否有效解决全球大约90亿人口的吃饭问题。2012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届“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其宣传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3月22~28日是第二十五届“中国水周”,水利部确定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大力加强农田水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水资源与粮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作为人多地少、水资源占有量贫乏的大国,更应引起高度重视。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人均只有2 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总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少;空间分布极不均匀;水土资源区域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旱涝灾害频繁以及生态环境用水问题突出。
我国粮食安全现状。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联合发布的《2010~2019世界农业展望报告》指出,未来10年全球农业生产将呈明显高成本低增长特征。农业基础设施及科技应用推广的好坏程度也将对粮食生产能力产生直接影响。这标志着粮食生产的高成本时代已经来临,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中,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占有重中之重的地位。
“民以食为天,人以水为命。”粮食和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我国的粮食供应必须立足于自给才能保障民生,稳定发展。这就要求政府保障水资源的安全,从而满足内需。
然而我国粮食用水安全存在诸多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农业、工业和生活供水总量从1949年的1 031亿立方米增长到2007年的5 819亿立方米,增加了5.6倍。而农业用水的比重,从1949年的97%,下降到2007年的61.9%。与此同时,工业和生活用水比重分别由2.3%和0.6%上升到24.1%和12.2%。农业用水逐渐被工业和生活用水挤占,粮食用水安全受到威胁。
中国现有农田灌排基础设施大部分建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30多年的运行有不少工程老化失修,抗灾能力下降,严重影响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约5 040万公顷,但实际发挥效益的只有约4 400万公顷。
长江以北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4%,水资源量却只占全国的19%,干旱缺水严重影响粮食生产。而且有些地区将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体,江河湖泊遭受严重污染。有些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利用非传统水资源。海水是战略后备水资源基地,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征,在我国水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充分开发利用海水成为一条必由之路。
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百姓对水的忧患意识,水的重复利用是节约用水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从政策和投入上采取措施,加快对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及技术的完善,提高现有工程设施的效益。同时加大田间流速以减少渗流;实行输配水的管道化以减少用土渠输配水的沿程损失;发展间歇灌溉,以增加灌水流速,减少深层渗漏损失,走节水增产的道路。
为了克服水利部门管水量、环境保护部门管水质的各自为政现象,建议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水资源管理协调工作。通过协调管理,统一分配水资源,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利用,逐步解决水资源的安全问题,使粮食安全用水得以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与粮食安全问题是国际性的焦点问题,中国作为世界大国,保障粮食安全对国际粮价的稳定和政局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为解决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不仅是对国民负责,实际上也表明了对国际市场和全世界高度负责的态度。所以我们要保护并合理利用水资源,从而保障粮食安全用水。我们该以担当者的姿态牢记:粮食安全不仅仅是对中国的保障,更是对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