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涛 张汉杰
(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 六安 237000)
淠史杭灌区位于安徽省中西部江淮丘陵地带,设计灌溉面积73.33万hm2,是我国灌溉面积最大的灌区之一。灌区共有总干渠、干渠12条。
淠河总干渠于1958年兴建,1959年开始发挥灌溉效益。从六安市横排头起,至肥西县新民坝止,全长104.5km,设计流量300m3/s,控制灌溉面积44万hm2。
2001年3月~2003年7月,淠河总干渠王集、东郢、刘圩、陶岗切岭南北岸5处渠岸,相继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滑坡,已影响渠道输水,危机渠堤安全。
根据现场施工精度和技术要求,现场平面控制网采用三角网及导线网结合的方式,高程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损坏处,测量放样工作由专业人员负责。
a.定线采用J2经纬仪进行,测设永久性的标石,假设标线,设置建筑物轴线的同时,设置两条纵横线,作为施工放线的主要控制线。
b.平面控制的测设精度。首级控制网按独立三等三角网精度要求,轴线、副线的测设按四等三角网或一级导线精度要求。
c.在拟建建筑物周围测设足够数量的高程控制网,精度符合三等水准精度,并应与主要水准点相连接。
d.在拟建建筑物的周围设置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分别编号,绘制平面图,施工期间妥善保护,定期校核。
e.施工期间所有施工定线、进度、计量、竣工等测量原始记录、计算成果和绘制的图幅,特别是隐蔽工程的资料,均及时整理、校核、分类、整编成册,当工程完工后,移交建设管理单位。
施工过程中,主要进行以下测量:
a.开工前,应对原设控制点、中心点复测,布设施工网,并定期检测。
b.建筑物及附属工程的点位放样。
c.建筑物的外部变形观测点的埋设和定期观测。d.竣工测量。
2.2.1 施工导流围堰
为保证滑坡的正常施工,在其外侧布设半封闭式导流施工土质围堰,使作业面处于无水状态,也能保证干渠内的正常通水。围堰的标准根据干渠内的水位变化进行综合考虑:顶高程超出多年平均水位1m,顶宽2m,迎水坡1∶4(水下方为自然坡度),背水坡为1∶1。
2.2.2 施工排水
针对地表径流、基坑渗水、承压水等不同情况制定相应排水措施。
a.初期排水方式。待施工围堰合拢后,需设置两台潜水泵(1台备用),将积水排到围堰外的干渠内,保证作业面处于无水状态。
b.地表径流排水方式。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地表雨水渗进滑裂面,在滑坡滑裂面上侧的稳定土体上开挖一道截水沟,内铺塑料薄膜,以截走外围的地表水,将地表径流拒之“门外”,并顺坡引入干渠内,保证施工时土体不受地表径流渗水的影响。
c.基坑渗水排水方式。在基坑开挖时,于基坑的拐角处设置一集水井,井底铺设粗砂反滤,主要排除雨水、基坑渗水和施工废水,使用潜水泵抽排到围堰外。强将雨期间,加大抽排力度,确保基坑不被积水浸泡。
2.2.3 施工度汛安全保障措施
a.工期保证。科学安排施工计划,加快施工进度和管理,确保按期完工。
b.施工围堰安全保证措施。施工中,及时对围堰进行加固和备土,作为汛期超高水位时的应急措施。同时汛期干渠内水位升高,围堰的迎水面应防止冲刷和渗漏,在汛期来临前预先铺设花雨布,防止风浪淘刷坡面;必要时,采用块石临时护岸。汛期派专人巡查和维护围堰。防止出现管涌、集中渗漏和滑塌等险情。
c.防汛度汛组织保障措施。项目部成立专门的防汛领导小组和防汛指挥中心,由项目部经理担任组长,各作业队队长为主要成员,同时成立防汛突击队及水情汛情收报小组,并组织由全体项目部成员参加的防汛队伍并实行防汛值班制。
d.层层落实防汛度汛责任制。制定以项目经理为防汛度汛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建立一套全员动员、全员参与、全员负责的责任制;同时根据工程部位不同制定相应的防汛度汛措施。
e.防汛度汛物资保障措施。项目部应准备足够数量的防汛设施和材料,以满足防汛需要。检修好各种抽水设备。
f.发生超高水位时,应在发包人和地方政府统一指挥下进行防汛抢险,保障干渠和建筑物的安全。
2.3.1 土方开挖
该工程三处滑坡土方开挖工程量较大,采用机械化作业为主人工为辅的方法施工,施工机械采用铲运机。
a.水泥土键支挡基坑开挖采用对撑法垂直开挖,开挖深度要求达到风化岩层以下不少于20cm。
b.抗滑桩构架井柱开挖应避开雨量较大时开挖,开挖时一气呵成。开挖在现有坡面上放样进行,由滑坡两端向中间推进,或由比较稳定的一端向另一端推进。同时多孔开挖时,待先期开挖的井柱全组浇注完成后,再开挖间隔内诸孔。井坑挖出的弃土,原则上就地向河床侧堆放,或在监理人指定的地点堆放。
c.排水明沟、导渗盲沟的土方开挖亦采用人工开挖。
d.削坡减载施工程序为:出滑舌土体外,先进行削坡土方开挖,然后施工土体排水管系统,再将滑舌土体开挖,应先自滑体主轴两侧进行,先坡顶后坡脚。
2.3.2 土方回填
采用人工方法就近取土回填,要求将土料中的杂物清理干净,土质符合设计要求,土块粒径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分层回填(每层厚150~200mm),分层夯实。
在作业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采用人机结合方式进行回填,建议采用铲运机,因为铲运机同时具有挖、运、卸、整平和自动碾压的一系列功能,特别适用于200m左右的土方开挖和回填。
2.3.3 弃土处理
削坡减载下来的多余土方,应按设计要求堆放于弃土区,堆放在切岭坡顶外侧边线10m以外,并沿渠顶地面高程顺渠向布置排水沟,以排除堆土区和坡顶地面的积水。
2.3.4 基坑的防护
桩孔和基坑的开挖都需要支撑和护壁,以确保稳定和安全。在基坑的外围设置排水沟,坑内设置集水井,保证工作面始终处于干燥状态。
2.4.1 水泥土键的施工
a.水泥土键的抗剪强度指标是根据已有的试验资料和设计经验取得的。实施时水泥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通过土工试验确定,并且不应低于设计值。
b.基坑开挖时采用对撑垂直开挖,坑底要开挖至风化岩层以下不少于20cm,坚硬黏土层以下不少于50cm,具体深度经设计人员及地质人员现场验槽后确定。在回填土之前应清除基坑积水。
c.选料及制土。就近选择粉质壤土或粉质黏土,土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大于2%,不得含有草根、草屑等杂质;对大颗粒土团应进行粉碎,黏土粒径不超过3cm;黏土的最优含水量应通过土工试验确定,施工时黏土的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优含水量的±3%之间(一般控制在20%左右)。
d.拌和。拌和前对原料要求准确计量,计量误差不大于3%。该工程水泥含量为干土重的13%或通过试验确定。配料前必须先测定料场土的含水量,将设计干土需要量换算成湿土需要量。水泥土可采用人工或机械拌和,要求拌和均匀,熟料成水泥色为止。
e.平仓夯实。先在基坑地面均匀撒放一层干水泥,厚度以覆盖基坑面为准,而后虚铺拌和好的水泥土20cm,用齿耙纵横方向各拉耙数次,以拌和均匀,采用2.2kW蛙式打夯机每层夯打4~5遍,夯实至设计要求的干密度。在下次上土前用齿耙将表面拉毛,再均匀撒放一层干水泥,以利层间结合。夯实后水泥土的干密度不应小于1.60g/m3,并保证水泥土键和四周土体的紧密结合。
f.取样试验。在水泥土键施工过程中,要每1m厚取一组试样进行干密度测定,每一个水泥土键要取一组试样做抗剪强度试验。
g.养护。楔块夯实修整完毕后,用湿草包覆盖,洒水养护21天,水泥土终凝3天后,表面颜色呈灰褐色。
2.4.2 质量控制
a.主要控制点。楔块底部平面尺寸、高程;料场土的含水量;水泥土配合比;水泥土拌和质量;水泥土回填厚度;压实后水泥土的干容重、含水量。
b.控制方法。料场土的含水量每班检查一次(每组装3盒),压实土的含水量、干密度每墩每层取样2~3个点;为保持滑体稳定,应按分序间隔法施工;水泥土从拌和至夯实时间不宜超过2h,每一键块应尽可能一次连续施工完成。若遇降雨、塌方、通水等特殊情况楔块不能一次成型而出现冷缝时,必须进行处理。方法是:先将原夯实面层凿深3~4cm,扫尽灰土后,再刷水泥净浆两遍,即可铺填上层水泥土。
2.4.3 上部回填
水泥土键施工完成后,其上部用原土(软土不能用)回填夯实至干密度1.5kg/cm3,直至坡面。
砌石主要为浆砌块石挡墙及护底。施工采用人工分段挂线砌筑。砌石工程应在基础验收及接合面处理检验合格后方可施工。砌筑前,放样立标,拉线砌筑。基本要求是平整、稳定、密实和错缝。砌筑用石料选用质地坚硬、表面洁净、不易风化、没有裂缝的新鲜岩石,其强度和抗水性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砌筑时,各层均应座浆,随铺浆随砌筑,缝隙用浆灌实,砌筑过程中及时养护。砌体的外露面均应勾缝,并以平缝为宜。
因砌筑工程为成熟工艺,在这里不作详细介绍。
2.6.1 施工原材料
钢筋、砂、石、水泥等主要原材料应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选料,钢筋应有出厂质量保证书,所有材料在使用前均须在监理的监督下进行抽检送样,经试验合格方可使用。拌和水应选择未污染,不影响混凝土和易性和混凝土强度的增长,不引起钢筋和混凝土的腐蚀,pH值、不容物、可容物、磷酸物、硫化物等的含量不超过规定值。
2.6.2 模板安装拆除
保证混凝土浇筑后结构物形状、尺寸与相互位置符合施工详图的规定;模板表面应光洁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模板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模板必须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拆除。具体安装和拆除要求这里不作详述。
2.6.3 坡面拱支挡施工
坡面拱施工时必须自滑体两侧向主轴方向进行;坡面拱及拱撑脚必须一次浇筑完毕,拱撑脚必须坐落在原状土上;施工放样时及浇筑前必须请设计人员到现场验槽。
2.6.4 抗滑桩构架支挡
2.6.4.1 施工程序
在现有的坡面上放样开挖,由滑坡两端向中间推进,或由比较稳定的一端向另一端推进。若同时多孔开挖,需间隔开挖,待先期开挖的井桩全组浇筑完成后,再开挖间隔内诸孔;先施工抗滑桩构架支挡工程,待其达到设计强度后,放方可挖除滑舌多余的土方;设置导渗盲沟;切除设计断面以外的土方,并整坡至设计断面;设置纵横排水明沟;进行新坡面种植绿化。
2.6.4.2 施工工艺
a.井桩开挖,原则上要一气呵成,要避开雨量较大时开挖。桩护壁采用预制钢模,高1m,上口直径为桩径,下口直径为桩径加两个壁厚,分3~4块制作,加楔拼装,以便于拆模;井内挖出的弃土,原则上就地向河床侧堆放,或放在设计允许的地方。
b.抗滑桩、撑桩、撑梁三个部分同期开挖。每口井均须记录地质柱状图,由建设、设计、监理等单位验收签字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c.成孔的控制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抗滑桩必须保证滑裂面以下的稳定土层内至少有1.5m;如果滑裂面以下为微风化砂岩,桩孔进入砂岩的深度不得小于1m,并将孔底清理干净;
ⓑ撑桩顶、底部高程及相对高度原则上应满足设计图纸的要求,如遇下卧微风化岩石,原则上应使桩身嵌入风化岩层以下的厚度不小于1.5m(具体由设计单位定)。
d.桩孔完成后,应立即检查成孔质量,并填写施工记录,经有关人员签字认可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成孔的质量必须符合下列要求:桩位容许偏差为50mm;桩孔垂直度容许偏差为1%;抗滑桩的底部直径不得小于1.8m,撑桩的底部直径不小于2m(尤其是主轴断面附近)。
e.检查成孔质量合格后,应尽快浇筑混凝土。每组构架不得小于1组混凝土试块,每组3件。
f.浇筑混凝土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在浇筑混凝土前,必须对孔深、孔径、垂直度、孔底虚土和积水深度进行复查,不合格时应及时处理。应先在底部填5~10c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抗滑桩、撑桩混凝土绝对不允许出现冷缝。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撑梁出现接缝时,接缝必须与断面垂直,打毛洗净;
ⓑ混凝土应连续灌注,分层振实,分层的厚度按采用的振捣工具而定;
ⓒ混凝土坍落度根据土含水量的不同,可采用3~7cm;
ⓓ当在0℃以下浇筑混凝土时,应对混凝土采取加热保温措施,在桩顶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前不得受冻;另外,混凝土浇筑温度也不超过28℃;
ⓔ浇筑混凝土至桩顶时,应适当超过桩顶设计标高,以保证在凿除浮浆后,桩顶标高和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当浇筑高度超过3 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或震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以免浇筑中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在井口要铺设平台,并注意平仓,防止大石集中在一起。
g.如实际的地质资料与设计资料不符,或在施工时对桩身质量有疑问时,可采用相应的检测手段进行检查,其数量由监理、设计、施工及其他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决定。
h.每根抗滑桩浇筑完成后,要在其顶部埋设位移(水平、垂直)观测点,随即观测一次,以后在3天、7天、15天、28天分别观测一次,准确记录。
2.6.5 混凝土排水沟的施工
根据设计图纸和坝坡的地形,放出纵横排水沟的中心线,然后放出开挖边线,基槽两头分别定上中心控制桩和边线控制桩,并测上高程,每隔10m布设边线控制桩,并测上高程,作为开挖高程的控制点。纵横排水沟相交处,放线时一定要平顺交接,不得陡接。只有在全部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并经工程师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排水沟混凝土。因排水沟施工工艺较简单、技术成熟,这里不详述。
通过该工程施工,笔者有以下建议:
a.传统的水泥土键开挖都是对撑法人工垂直开挖,缺点是横撑多,限制作业面,人工开挖速度慢,不利于工程进度;建议采用钢板桩代替胀板和支撑,为开挖提供有利的工作面,同时,开挖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代替单一的人工开挖方法,首先用0.3m3斗容的小型挖机粗挖,然后采用人工继续修整,既可以提高施工速度,又能保证开挖质量。
b.由于排水沟的结构小、厚度薄、表观质量和振捣质量不好控制,因此建议采用整体式可滑动钢模板和3.5cm的小振捣泵,浇筑完毕后继续滑向前面施工段,后面成型的部位立即以人工原浆收光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