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水库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述

2012-04-14 04:31王赛朝
山西水利科技 2012年4期
关键词:汾西灌溉面积汾河

王赛朝

(临汾市汾西水利管理局 山西临汾 041000)

1 登临水库概述

登临水库位于洪洞县城北的登临村村北,汾西灌区七一渠桩号19+980—20+145在此通过。该水库建成后除了蓄本流域水量外,主要作为七一渠的旁引水库蓄水。

汾西灌区是山西省2万hm2以上大型自流灌区之一,设计灌溉面积4.68万hm2,目前有效灌溉面积已达到3.33万hm2。汾西灌区洪洞段地处灌区上游,有郭庄泉及汾河两大水源,来水量比较丰富,随着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用水量不断地增加,需要面对现实,寻找水源发展出路。汾西灌区登临水库即是位置适中、引水量增加、效益明显的小型水利工程。

2 登临水库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建设登临水库符合我省水利发展规划

2011年党中央发布一号文件,根据山西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要求大兴农田水利建设,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新建一批灌区,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并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健全和完善农田灌排体系,保护和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新增灌溉面积20万hm2。

临汾市和全省一样,正在大力实施节约用水工程,把有限的水量蓄起来,提高水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生活及工农业发展的需要,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社会经济发展。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汾西灌区洪洞一分局所在地洪洞县水资源量不断下降,用河川径流量数字比较,全县1980-2000年均径流15 691万m3,仅相当于1956-1980年年径流17 090万m3的91.8%,即下降8.2%。

登临水库是拟建的一座引七一渠渠水为主要水源、供农业灌溉用水的旁引式小(1)型水库。水库控制流域面积6.6 km2,本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8.58万m3,总库容243万m3,均质碾压土坝,年可调蓄七一渠水量750万m3。参考汾西灌区规划资料,灌溉设计保证率50%。年平均净灌溉定额2 700 m3/hm2,灌溉水利用系数,分别按照扬水灌区以管道为主,自流灌区以防渗渠道为主的思路,适当兼顾目前灌区建设水平而定,扬水灌区0.80,自流灌区 0.70。

登临水库附近的马饮沟、高池村一带垣面上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适宜发展灌溉农业。在此处新建登临旁引水库符合山西省、临汾市多年及历次水利发展规划。该水库位置适中,位于汾西灌区大动脉七一渠(全长102.1km)渠首以下20 km处,控制灌区设计灌溉面积的70%,历来是山西省发展农田灌溉的重点区域。

2.2 七一渠引水是发展农田灌溉的最佳水源

库区附近可利用的地下水有三种类型:丘陵区裂隙孔隙水、郭庄泉岩溶地下水、汾河河谷第四系孔隙水。

郭庄泉泉水:流量呈现大幅度减少之势,2010年与1956-2000年平均值相比,郭庄泉流量减少66%,郭庄泉泉域跨山西省临汾、晋中、吕梁三市,其岩溶地下水是三市重要的城市生活和工农业用水水源,应当倍加珍惜和保护,在有地表水的条件下,避免开采岩溶地下水。

丘陵区裂隙孔隙水:根据高池村附近抽水资料,本区水井大多为混层开采,单井出水量20 m3/h左右,导水系数10.3 m3/d,含水层富水性较弱。

汾河河谷区孔隙水:包括汾河高阶地和低阶地,含水层以中粗砂、砂砾石为主,地下水埋深较浅仅10~40 m,单井出水量40 m3/h以上,最大可达120 m3/h,为地下水富水区。

目前,郭庄泉岩溶水资源已经出现大幅度衰减;丘陵区裂隙孔隙水水量贫乏,只能作为当地农村生活饮用水源;汾河河谷区虽是富水区,但由于长年开采,部分地区已经出现超采现象,不宜再继续大规模增加开采量。

“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将全面实现地下水位止降回升。为保护地下水资源,农业灌溉应优先开发利用地表水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

七一渠地表水水量充沛,流量稳定,是发展农田灌溉的理想水源。七一渠渠首设计引水流量23 m3/s,在李村电站发电后至登临水库一带,仍有设计流量15 m3/s,可以通过非灌溉季节用水库蓄水,水量通过适当调节则有满足规范的灌溉保证率。

登临水库通过水土平衡计算,可新增扬水灌溉面积672 hm2(其中上段马饮沟392 hm2,下段高池村280 hm2),改善下游原通利渠所属的自流灌溉1 333 hm2,合计2 005 hm2。

水库的建设,将为汾西灌区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增添新的亮点。

3 登临水库坝址处具备建库条件

(1)地形地质条件。登临水库位于临汾盆地中部汾河右岸黄土阶地地貌单元,水库所在高池河为一条冲沟,自西向东汇入汾河。库区两岸地形分水岭及基岩出露高程均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不存在永久性渗漏问题。

(2)大坝建设条件。登临水库拟利用七一渠过沟土坝培厚加固为水库大坝。根据现场测量,过沟填方渠段实测坝高29.5 m,坝长165 m。1958年七一渠建设时曾考虑过建一旁引水库,因当时条件限制未能实施。建议对原填筑坝体采用两侧加宽方式。

拟建灌溉洞沿线处于七一渠的过水断面以下,已经历过近50年的渠道渗水影响,只要对建筑物基础进行适当的处理,可以保证拟建建筑物安全运行。灌溉洞沿线土层性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两座扬水站均为小型扬水站,工程地质问题为弱湿陷性黄土,可对扬水站基础进行换土处理并采取防水和结构措施。

(3)施工、坝基工程地质。加坝土料拟采用直接在附近料场采购的方式供应。登临水库所在河道地表水对混凝土没有侵蚀性。七一渠为引自汾河的河水,具弱至中等腐蚀性。

坝基为全新统冲洪积地层,无强透水层,地基无液化土层,对建库蓄水有利。灌溉洞及进水塔、提水泵站地基土为中更新统低液限黏土,无重大工程地质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坝址处具备建设旁引水库的条件。

4 登临水库建设投资、水库移民征地补偿及经济效益分析

登临水库可行性研究设计与建设,系临汾市汾西灌区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对山西大水网的新形势,根据省情、市情以及历次水利规划,提出的一项增加灌溉面积的新措施。

登临水库工程总投资11 369.16万元,其中建安工程2 528.84万元,机电设备394.86万元,金属结构748.20万元,临时工程250.86万元,独立费用739.38万元,基本预备费466.21万元,水库移民征地补偿5 687.14万元,水土保持工程453.67万元,环境保护工程100万元。

根据现场踏勘及调查,库区浸没、塌岸及渗漏问题不会造成周围环境产生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库区淹没涉及到洪洞县所辖一个乡(辛村)三个行政村(高池村、安定村、登临村)的33.3 hm2土地。

据调查,登临沟主要淹没实物指标如下:水库淹没总面积40 hm2(淹没区33.3 hm2,影响区6.7 hm2),陆地面积40 hm2(淹没区 33.3 hm2,影响区 6.7 hm2)。

登临水库不存在淹没移民,下游因水位抬高而受到浸没潮湿影响需要迁移,据调查,共需迁移41户,175口人。

移民安置去向,采用在本乡镇本村范围内迁移,由乡政府和村委协调解决。

水库、两座扬水管理站、水库管理处等永久工程占地共37.5 hm2,其中耕地 12.2 hm2,林地 25.3 hm2。

经初步估算,登临水库工程占地、移民安置、淹没影响投资合计5 687.14万元。

枢纽工程施工总工期为2年,即2012年汛期后开工,2014年汛期前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9月30日竣工。本工程总工期主要受进水塔及顶管、土坝培厚及坝体加固施工工期控制。估计枢纽工程平均施工人数150人,总工日41.31万工时。

本工程无较大的环境地质问题。效益:主要表现在灌溉方面,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登临水库工程的有利影响:

使洪洞县汾河西部增加了一处水源工程,为当地农村走向小康道路打下一定的基础;水库水位最高将抬高16 m左右,可使当地地下水得到补充,有利于灌区植物的生长,有调节区域小气候的作用;可促进地方材料消耗,拉动当地经济增长。

水土保持总投资为453.67万元,包括工程措施费,植物措施工程费,临时工程费,独立费用,基本预备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在建设期主要消耗的能源为柴油、汽油和电力等。工程运行期,不会对工程当地的能源消耗结构及能源利用产生不利影响。

从工程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结果来看,年可增加农业经济效益1 406万元,经济内部收益率10.1%,经济效益费用比1.14,投资回收年限17年,符合规范要求。

该工程项目建设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国民经济评价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建议尽快实施。

5 结语

综上所述,汾西灌区在这次规划建设中将登临水库作为重点工程提出,必要而可行。在水浇地发展日益困难的今天,在工农业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在山西省临汾市汾西灌区这一传统农业地区,如何面对新的形势铸造新的辉煌,发展小型水利工程向当地工农业供水是一条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汾西灌溉面积汾河
一图读懂《山西省汾河保护条例》
又踏层峰望眼开——山西焦煤汾西矿业集团公司40年改革发展综述
汾河水韵
元代中书左丞傅岩起研究
2016年河南省已建成灌溉面积和新增耕地灌溉面积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节水灌溉面积
灌溉面积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汾西村名的文化内涵分析
河南省2014年已建成灌溉面积和新增耕地灌溉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