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欣梅 吴凤芝 于锡宏
(东北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哈尔滨 150030)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园艺产业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农村绿色产业的支柱之一。目前,园艺产业已经由过去分散、无组织、随意的种植方式逐渐走向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从种植到采收贮运加工的产业链已基本形成(王永章等,2012)。随着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产业链条将不断延长和完善。在该过程中,必然需要大量掌握现代园艺专业技能和丰富实践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社会对园艺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我国园艺专业从1912年创立至今已有90年了,其培养单位从1家发展到目前的100多家,招生人数从几十人增长到10万人之多(周静波等,2011)。由于园艺招生规模巨大,已成为高等农业院校培养的主要对象,其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以及高等教育的成败不仅关系到我国园艺高级人才队伍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更关系到整个农业高等教育的成败以及社会对农业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的整体评价。
园艺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培养的专业人才除了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具备科学试验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陈文,2009)。虽然各高等院校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笔者针对园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专业技能的提高只需要简单的强化训练就可以达到想要的程度,但是学生们的自主实践能力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的,是需要教师长时间的引导培养逐渐转变的。目前,各高等院校均有衡量教师的相关考核标准,如完成教学工作量、发表论文情况等,这往往造成为了完成考核任务或者晋升职称而进行短平快教学与研究的局面,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教书育人、答疑解惑的目的。教师承受各方面的压力较大,这就需要学校更应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充分发挥其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科技的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补充自己的不足。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拓宽知识面。正如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所说:“一个科学家,假如只知道自己搞的那一门,对其他事情一概不知,你的思路怎么开阔呢?因为好多东西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启发的。”教师的知识面越宽,视野就越宽,这就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指导。园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其理论基础来源于生产实践,同时也要求运用其理论指导园艺作物生产实践。教师应利用各种机会走向生产第一线,指导生产实践的同时学习实用新技术、新技能,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与业务能力。通过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应用,强化教师的创新精神与实际动手能力。力争做到科研、教学、生产相结合,在实践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不断提升教师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使学术思想逐渐走向成熟,在科学研究领域逐步成长为有特色的专家和学者(秦嗣军等,2008)。
在教育部的质量工程中,明确要求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环节,要积极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永江等,2008)。2007年东北农业大学进行教学改革,将园艺专业作为改革的试点专业,最终将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培养人才方面,园艺专业提出“一年看,二年干,三年边学边实验,四年岗前有锻炼”的模式。学校从2003年起逐步建立了以“实验中心开放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为载体,以“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为依托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多方面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了解不同阶段当地经济发展对园艺专业的影响,让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针对学校附近的农村开展免费技术服务,让学生进一步地加深对书本知识的诠释,提高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践能力的提升,为以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进入到21世纪,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到教学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中,推动着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教育手段走向现代化,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模式受到了很大冲击,黑板+粉笔的授课模式已逐渐被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手段所取代。如在进行“蔬菜病虫害识别”实践教学时,由于季节、蔬菜种类、病害发生等原因,不可能将所有的病虫害都认识到,而且仅靠语言的描述是很难将病症的特点传授给学生的,如果将病害的发病过程、病症拍照下来或者利用网上资源找到相应的图片作成幻灯片的形式,再进行讲解,就可让学生一目了然,增强了感性认识,学生进入田间进行病虫害识别时就能更加准确。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师和学生从大容量、动态化、多样化的信息中吸取自己所需的东西,以满足认知需求。有了高质量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就能保证教学的效果和信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方式开放就是要求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实行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习与教师讲授、辅导相结合。采用“研讨式” 教学方式就是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集体中相互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学校园艺专业有一门“蔬菜大实验”的实践课程,包括了从蔬菜的播种到采收的各个过程。针对该课程的每一个过程学生都可以设计出不同的方案进行实践。教师仅向学生交代该门实践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让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资料,补充相关知识,具体方案由学生自己设计。比如 “番茄的植株调整”,学生可以设计成“番茄不同的整枝方式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通过对番茄进行单干整枝、双干整枝、改良一干半整枝等不同方式的整枝,观察其对番茄产量、早熟性、抗逆性等方面的影响。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以确定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然后由学生进行具体方案的实施。作为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把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展情况等进行讨论,为学生营造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学生在争鸣中可以巩固知识、激发灵感、拓宽科研思路。通过这种“研讨式”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的良好互动。
传统的考试基本都是理论考试为主,这种考试评价制度只适用部分专业的考核评定,针对园艺专业教学,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一个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笔者认为,对于园艺专业学生的考试方式,应将单一的理论形式改为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其中理论课的考试内容的比例要低于实践课的考试,让学生们从根本上强化自身实践能力,提高专业技能,从而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目前高校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比较单一,往往根据学生所交的课程报告撰写情况进行评分,仅靠课程报告很难真实反映一个学生对实践课程学习的程度。为此,可从多方面对考核制度进行改革。如实践课程的考核制度可设置“实践操作”、“设计方案”、“出勤情况”、“实践报告撰写”等内容的等级考试,采取这种多层次考试的方法,将有望推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真正改革,使实践教学真正成为理论教学的“相伴”。
园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试验、实习基地,试验、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园艺专业实现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但在快速发展、物欲横流的现代城市中,许多学校都很难满足教师或学生对试验、实习场地的要求,甚至很多原有的试验地也在逐渐缩小或被占有,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校舍和楼房。因此,在完善校内试验、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应该加强校外基地的建设,积极与校外企业、园区等相关单位合作。如有些苗木公司、种子公司甚至是一些合作社都是集育种、苗木繁育、蔬菜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济实体,企业每一个环节的操作都需要专业知识的应用,学生们可以抓住季节性的田间管理内容,因地制宜地结合专业知识,大胆实践。这样,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动手操作能力大大增强,这对企业来说,也减少了生产管理费用。然而,很多学校在校外开拓试验、实习基地,由于距离学校远、交通及管理不便、经费不允许等具体原因,许多教师望而止步,无法真正开展田间试验,大部分课题只能以盆栽或简单试验取而代之,造成学生毕业论文工作量偏小,设计不合理等现象,学生论文质量无法保证(任旭琴,2009),这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总之,园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是要通过建设一支适应素质教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提供实践教学的有利场所,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建立适合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的柔性教学模式,营造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以符合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发挥地方优势和特色,培养出更多的“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高素质园艺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文.我国高等环境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中国大学教育,2009,(7):28~29.
[2]秦嗣军,吕德国,刘国成,郭修武,张凯斌,马怀宇.高等农业院校园艺专业新教师特点与业务素质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8,(7):37~39.
[3]任旭琴.提高园艺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546~15547.
[4]王永章,王富,刘成连,王然,原永兵.园艺专业突出实践和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562~9564.
[5]于永江,王洪刚,郝金光.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及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探讨[J].鲁东大学学报,2008,24(3):241~244.
[6]周静波,张鑫,罗劲松.对园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安徽林业科技,2011,37(3):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