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学高级人才应当具备的人性理念

2012-04-13 20:15张晶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囚犯监狱人性化

张晶

(江苏省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校,江苏镇江 212003)

监狱学高级人才应当具备的人性理念

张晶

(江苏省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校,江苏镇江 212003)

人性之所以是一个不坏的东西,是因为人性蕴含着仁爱、诚实、正义等等方面的正面含义。作为监狱学高级人才,具备的必要的人性理念是基础性的。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政法院校要担当起人性教育和训练的责任。

人性理念;教育;训练

一、导语:人性是个不坏的东西

人们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所有的客人看过后,愤怒得几乎只有一句话:(当年的)日本鬼子太灭绝人性了。

这就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人性其实是一个很正面的理念。

以此逻辑起点,我们主张人性的复苏,主张人性的唤起。作为一名监狱学高级人才,将来无论是进行监狱学学术研究,还是从事监狱实践,都必须具备必要的人性理念。①其实,所谓“必要的”,可以与黑格尔所谓“刑罚是必要的恶”、“不得已的恶”相呼应。

二、人性之维

在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的流转和传承里,人性理念始终没有离开过我们的思想和生活。只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利益集团、不同的时代更替、不同的社会变迁、不同的内涵上,有所偏重、有些差别罢了。当然,关于人性的善与恶的争辩始终也没有停止过。

其实,也不独中国,在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里,人性所蕴含的善,以及由此扩充的宽容、谅解、仁义、恻隐、豁达、慈悲、爱等等,早已成为人类文明的基本价值,甚至成为很多宗教的基本教义。

然而,我们不能不看到,也不能不面对的是:在当下,人们对于人性还存有诸多的忌讳和警惕,而这些忌讳,大多来源于僵化的、绝对的阶级斗争思维和泛政治化思维。

但是,我们要说的是,人性、人性化,不仅是政治,也不仅仅是学术。人性、人性化,有着更加宽泛的含义和更加深刻的思想,也有着更加具象、更加生动、更加美丽、更加深刻的实践。人性,已经是一个多相位、多层面、多领域的复合概念、综合理念。

人性,至少可以在以下层面展开讨论:

(一)传统场域与世俗指认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人性论题主要在善与恶的二元维度上展开,要么善,要么恶:非善即恶,非恶即善;不可能又善又恶,又恶又善。善与恶,二者必居其一,没有别的选择。所以,一般认为:“人性,顾名思义,指人的本性。人性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作为中性词,在中国文化中,对人的本性,有人性本善论的观点,以儒家孟子为代表,也有人性本恶论的观点,以儒家荀子为代表;一种含义是指作为人应有的正面、积极的品性,比如慈爱、善良。通常所说的人性,以后一种涵义居多。”②上述引用来自http://iask.sina.com.cn/b/12242580.html,2011年5月28日访问。人性的二元结构,在我们今天看来,有些绝对和僵化。而一般人在认识人性的问题上,还是采用了二元的结构:人性善和人性恶,并且大多数人把人性归类为不讲政治,没有界限,是资产阶级愚弄劳动人民的麻醉剂,是精神鸦片。而主张人性、人性化的论者,对此的理解恰恰相反,他们是把人性正面的含义扩展开来,并且,在特定的意义上,以人性的正面含义来主张的:真、善、美,正在被广泛地彰显出来。因为,真善美已经不仅仅是“艺术的核心价值”③上述引用来自http://wenku.baidu.com/view/41c8d53331126edb6f1a10c4.html,2011年5月28日访问。,更是人性的核心价值。

在世俗看来,人性始终是人类文明长河里的最美丽的景致和最辉煌成果。人类越是发展,人性就越是瑰丽、就越是光彩,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但是,任何的语词,都会在历史的长河里,发生语义的变迁,原初的语义,会引申为更加符合时代的全新的语义,由原来的传统场域走入世俗社会。

应该承认真善美假恶丑历来是人性的经典解读。但是现代意义的语义更多地指向了——人性的真、善、美,而不是假、恶、丑;在我们所要张扬的人性里全部含义只是真、善、美,而不是假、恶、丑。甚至也可以这样说,真、善、美是通常人们所表达的人性的全部指代,而假、恶、丑,已经沦为人性的反面,成为反人性的东西。或者说,假、恶、丑就是人性异化最典型、最极端、最丑恶的表现。如对囚犯讲人性,显然是基于真、善、美的深度开掘和厚度奠基以及高度的凝练。在这里,事实上有一个逻辑预设的存在。一如“牛奶可以强身健体”这个命题里的“牛奶”,一定不包括“变质的牛奶”、“添加了三聚氰胺的牛奶”、“过期的牛奶”等等。人性,在这里的一个预设前提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只要研究者没有恶意,只要具备一点点的逻辑知识,都能体会到其中的预设前提。

以此来审视,过去人们指责囚犯一概没有人性,是不符合现实的。一个囚犯犯了罪,甚至是罪大恶极,不可饶恕,然而,我们不能说他没有一点人性,没有一点善良。因为,在他们的下意识里,依然有通常意义上的善与恶。①如在看一个红色电视剧或者电影时,他们下意识地会说,这个是好人,那个是坏人。显然,他们在说好人或者坏人时,把自己归入了好人的行列。甚至,这种观念,在自然界也不能自圆其说——虎毒不食子的自然法则。所以,在人们通常的世俗看来,人性,其实更多的是指正面的含义。而人性中的假恶丑,固然也是人性的内涵之一,但是,人性的这一面,这一阴暗的含义,已经被隐藏、遮蔽起来了。这是人们基于对人性美好的设定和期待。

(二)政治厘定与人文情怀

政治丝毫不被人们左右,尤其是现代社会,人们都是生活在一定的政治氛围里。

在过去的日子里,一些论者批评人性、人性化是资产阶级的东西,以此否定人性、人性化的合理价值。其实,他们共同的理论基础只是简单照搬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于资产阶级人性化的批判,而这种照搬是毛泽东多次反复批评的一种僵化的教条主义错误。②“人性论”也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五月二十三日)》认真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有没有人性这种东西?当然有的。但是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在阶级社会里就是只有带着阶级性的人性,而没有什么超阶级的人性”。为此,个别人就以此为依据,指责当下对罪犯的“人性化”观点。他们的理由就是列举毛泽东同志的讲话,意思是说,毛泽东同志反对“人性论”,所以,你的人性化就是错误的。至于反对人性化,还有什么理由?他们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他们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讲话自己演绎出来的,抹杀了对罪犯的阶级性。并且,把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里的“彻头彻尾彻里彻外”搬出来。那意思很明显,既然你的人性化,没有达到毛泽东同志要求的“彻头彻尾彻里彻外”,那就不能叫人性化;要叫人性化,必须是“彻头彻尾彻里彻外”。其实,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五月二十三日)》还就人性的问题做了专门的分析,他说:“我们主张无产阶级的人性,人民大众的人性,而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则主张地主资产阶级的人性,不过他们口头上不这样说,却说成为唯一的人性。”显然,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是承认有人性的,即“无产阶级的人性,人民大众的人性”。毛泽东同志批评的是,“有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鼓吹的人性”,“实质上不过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并且,“在他们的眼中,无产阶级的人性就不合于人性”。毛泽东同志这一段话的原意,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解读:第一,人性是有的;第二,人性是具体的;第三,人性是有阶级性的。无产阶级有无产阶级的人性,资产阶级有资产阶级的人性;第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人性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第五,无产阶级的人性是合乎人性的。详见张晶《解放思想以及监狱理论研究中学风问题》,《犯罪与改造研究》2008年第4期。这些论者,更大的错误在于,他们把毛泽东的讲话内容中对于特定的资产阶级的“人性”、“人性化”,当成了一般意义上的“人性的逻辑定义 而在当下人性的政治厘定还没有完全退去;“文革”的遗风,还大有市场:什么没有无产阶级的人性,只有资产阶级的人性;什么对囚犯的人性,就是对守法公民的不人性;更有一些论者认为的对囚犯讲人性化,就是不讲法治,就是不讲界限,就是扰乱监狱管理秩序,甚至还玩起了封建社会文字狱常有的栽赃陷害游戏,什么“去阶级化”、“去政治化”、“去老祖宗化”,政治的大帽子满天飞。人性、人性化,一个本来很具有人文精神的文明话语,在他们绝对政治化的僵化思想里遭到了如此的抹黑和暗算。

任何理论都折射一定的具象,都生成一定的实践。而对于实践具象,也不能一概都归结为定义和概念。否则,就会犯“泛政治化”的错误。这些论者独独不明了的是:在马列主义那里,人性、人文关怀,实际上是马列主义的重要维度。否则,我们就很难理解,在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里,“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恩格斯在为意大利《革命党人》题词时,也再次重申了马克思《共产党宣言》中的这句话。否则,我们也就很难理解,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没有人性,不需要人性的社会;也很难理解,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不需要人性。中央党校教授韩庆祥认为:“政治解放是人性解放的前提,人性解放是生产力解放的前提。要以人性解放来激活生产力解放。”〔1〕

但人性终究不全是政治的寓意。一如“法律尽管是阶级意志的体现,但归根到底,是由历史的社会物质条件——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决定的”〔2〕。“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3〕以此而言,人性,除政治的寓意之外,还有更加广泛而深刻的寓意,如人学、伦理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美学等,以及由上述学科而衍生的刑罚学、监狱学、犯罪学、法学等,也都是人性最缺失而又最需要的学科。

我们不要小看人性中的“一点点力”。铁凝在其小说大浴女 中记述 人的一生一世 能够留在记忆里的东西是太少了。宏大的都是容易遗忘的,琐碎的却往往挥之不去,就比如一个人的手,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另一个人手上用过那么一点点力。”而这一点点力就成为别人的永久的记忆,“这一点点力就是生命的全部”。〔4〕显然,这一点点力,都会生成为“一点点暖”、“一点点爱”,不断地积淀和集聚,就是积小爱为大爱,而为真、善、美。同样,囚犯的人性,也就是在这一点点力、一点点的暖、一点点爱的积淀和集聚中被复苏、被唤起的。

比如,监狱改造囚犯,我们改造他的什么?思想、价值和品德……其实,这些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人性,而人性,就是人的真、善、美的塑造和弘扬。问题是要我们培育囚犯面向未来的希望,树立彻底告别过去的勇气,创造出囚犯转变的契机、点燃囚犯转变的引擎、增加其持续改造的动力,并让他们在不断的改造中分享喜悦和成功。

对囚犯的人性关怀,就是“一点点力”。

大墙文学之父丛维熙的一个记述,更能体现监狱警察对于囚犯改造以为囚犯未来发展的重要。丛维熙在《书殇之忆——读书的往事》①这篇文章刊在2008年5月20日《中国文化报》,转载自2008年第17期《新华文摘》。中记载:

记得有一个星期天,我正躺在大炕上翻看高尔基的《母亲》,以了却一点对母亲的思念,一位姓翟的驼背队长,走进来问我读的是啥书,我已无将书压在枕下收藏起来的可能,只好一个鲤鱼打挺,从大炕上坐了起来:“报告队长,我看的是高尔基的书。”同时,我把手中的《母亲》递给了他。

他用眼角的余光,扫了一眼书籍的封面,把书往大炕上一掷,说:“什么高尔基、低尔基的,除了毛主席的著作,什么书也不许看!”

我有点不服,对他解释说:“这是列宁喜欢看的书……”

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拦腰打断了:“我说过了,只许读毛主席的书,你听见了没有?”

我只好点头称是。这位队长是个半文盲,但他是主管我们的队长,你还能和他争出孰是孰非来吗?

当然,我们没有必要甚至没有理由来责备那个“半文盲队长”,因为在那个极左的年代里,他“坚决”地执行上级的指示,几乎没有“错”。可是,静心思考,我们就可以强烈地感到,没有知识、没有文化,必然就没有头脑,就没有思想,就没有正确的方法。试想,作为劳改干部②1994年之前,所有的监狱人民警察被称为“劳改干部”。没有应该有的一切,能改造好一个人吗?同样在那个年代,丛维熙就遇到了“吴排长”,只是因为他和吴排长的“一场人与人的对话”,让他“终身难忘”。

由此看来,一个政策,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总是要靠人来执行。即便是一个不好的政策,好的人执行,政策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变通”为好的政策;反之亦然。

公安警察、检察官、法官、监狱警察,都是十分重要和十分关键的职业,一举一动关联到另外的一个人、一群人的生活、发展,甚至影响其一生,因而是一个神圣而伟大的职业。而他的神圣和伟大之处就在于 人与人 的境界 这是一个很容易又至高的境界。把这样的境界归为一句学术或者很政治的一个词语就是“人文关怀”。

(三)抽象定义与具象实践

任何定义都是抽象的,这是逻辑的要求,也是逻辑的必然。然而,抽象的定义,常常会因为其语义的不同而发生纠结,甚至是学术争鸣,如人权。同时,抽象定义的界定不是一成不变的,恰恰相反,抽象定义的内涵,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会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变化。过去,我们反对的、恨之入骨的词汇,会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和时代的进步,而引入和赋予其全新的含义。如当下几近成为时尚的以人为本、人权、法治、公平正义、人道主义,都是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产物,现在已经演变为全人类文明的标志和精神财富。

在政法机关,被称为人性化的举措比比皆是:为嫌疑人带头套、让死刑犯在执行死刑前会见、用注射方式执行死刑等等。2008年2月8日,新华网的头条专题新闻的大标题是“在危险来临之际,人性的光辉总能绽放异彩”。专门负责死刑复核的薛淑兰法官说得好:“需要有仁爱精神。死刑复核法官在审理案件时,无论是对被告人还是对被害人,均要有一种平等保护意识。很多案件的发生,都有一些深层次的复杂原因。我们面对的死刑案件被告人,并不都是那种恶贯满盈、心灵丑恶的人,无论他犯下什么罪,他应该接受的是法律的审判,而不是法官个人对其憎恶的评价。对被害人一方,我们更得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了解他们的疾痛和难处,体谅他们的心情,尽力以合法的审判过程和公正的审判结果去抚慰、修复他们的伤痛,帮助他们度过生活上和心理上的难关。”③无论是在过去阶级斗争的年代,还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下,监狱人民警察的光辉使命都是在用真善美与改造对象存在的“假恶丑”相搏斗,意图使囚犯从根本上来建构一个向真向善向美的心灵;都是在用仁爱之心,化解和消除囚犯心中郁结的对社会的仇视和愤恨,都是在让他们恢复业已淡薄甚至失去的尊严。

赵汀阳主张:一个人无论干了多坏的事情,无论放弃了多少责任,仍然有不能被剥夺的人权,那就是人的尊严。因为没有履行责任,一个人可以被剥夺财产、自由甚至生命,但不应该被扇耳光、被吐唾沫、被罚跪。以死刑犯为例,可以依据法律枪毙他,但不能勒令他跪下受刑。罪犯被执行死刑的时候,应该有选择姿势的权利,比如站着、坐着或躺着。这些事关人的尊严。〔5〕在现代理念上,囚犯被关进监狱是作为惩罚,不是为了惩罚,更不是需要得到监狱警察的惩罚,换句话说,监狱警察的任务和职责不是在法律之外对囚犯再施惩罚,监狱警察的神圣使命是改造、劝导囚犯,让他们刑满后有人格、有尊严地生活,成为守法公民。如果我们仅仅是确保监管安全,把囚犯关在装野兽的铁笼子里,岂不是更安全;如果我们仅仅是对囚犯惩罚 沿袭中世纪的酷刑岂不是更有效。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已经步入人类文明、进步的滚滚洪流,任何有悖社会进步的理念和举措,都是需要对未来历史负责的。

事实上,在中外监狱史上,对于囚犯人性、人性化的实践大量存在,并且收到了异乎寻常的效果。①在Google搜索引擎,即显示有131万条关于“监狱人性化”的条目。当然,不排除有大量的是反对监狱人性化的条目。

(四)普适价值与情景创设

在人类文明进程里,有普世价值的存在。这是被认为普遍适用于所有人类、所有社会的价值。至于在某一个社会形态、某一个国家,有没有适用,这不影响普世价值的存在,更不影响普世价值的生命力。如民主、自由、科学、法治、权利、公平、正义等等。我们认为,人性也是人类文明的普世价值。谁也不相信,只有资产阶级才讲人性,而社会主义不讲人性;就好比我们过去说,只有资产阶级才讲人权,而当今成为一个无知、荒唐的笑谈一样。人类普世价值,需要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里衡量,而不是被一些偏见、无知所左右的观念和定义。人性、人性化,只要不带泛政治化的偏见,只要不被泛政治化所假定,其正面的价值以及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在某种程度上,其影响力可以比肩其他任何被确认为普世价值的价值。

普世价值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政治意识形态里,具有不同的含义。如在中国人权首要的是生存权和发展权,而美国在意欲干涉别国内政的丑恶里,主张人权高于主权。显然,人性,也具有这样的含义界定和价值附加。这里,含义界定和价值附加归结为情景设定。

最近流行的美国津巴多教授20世纪70年代所进行的斯坦福监狱实验,更为真切地告诉我们,情景设定以及关联的去个性化、去人性化、敌意情绪,是监狱管理、教育的重要指设。〔6〕当一个监狱与其管理人员,忽视监狱管理法律、规则,背离人性化的精神时,其虐囚、酷刑、残暴,就会表现得无以复加,而不论其监狱管理人员原来的品行是多么的善良和优秀。也即是说,监狱运作的机制、规则、纪律,是须臾不可缺少的。

前南非总统曼德拉的两句话,一句话是:“有一种说法,即没有在监狱呆过的人不能真正了解一个国家。要评判一个国家,不应该看它如何对待其高层的公民,而应该看他如何对待其最下层的公民。”另一句话是:“监狱可让一个国家的犯罪率不断下降,同时监狱的贡献还在于他们对待罪犯的方式。我们要强调两个方面,一个是监狱管理的专业化,一个是对人权的尊重。”曼德拉的这段感慨来自于他27载对监狱的深刻体验。

温家宝总理多次表达了“使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的问题。2010年12月26日与网友交流时,他说:“第一就是要保障每一个人享有宪法和法律所给予的自由和权利;第二,就是无论职业不同、财产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每一个人都完全平等,特别是在法律面前完全平等;第三,要使社会更加公平,特别要关注那些弱势群体、残疾人、艾滋病人,使他们能够有尊严地生活 第四 就是要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 包括犯错误的人,以至犯罪的人,都要尊重他们的人格,通过教育和帮助,使他们获得新生,这就是我对尊严的理解。所谓幸福,就是要通过我们不断地发展生产和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每一个人都能过上更加体面的生活。”

情景改变人、也改造人。当闯红灯成为习惯和普遍的行为,那么,遵守交通规则就成为异类。同理,当侵犯囚犯权利成为一种共识,那么人性化就没有立足之地。

人性具有恒大——穿透中外、恒远——贯通古今、恒高——无上境界、恒深——直抵内心、恒适——普适天下的特质,是人文精神的精髓和本质。笔者认为,现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一定是充满人性的社会,而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一定是最具人性的社会。很难设想,没有人性的社会,会是一个法治的社会;没有人性的社会,会是人权得到普遍尊重的社会、和谐的社会;更难设想,一个没有人性的社会,会是一个充满公平正义的社会。

但是,在传统文化背景里,人性的春风是难以进入法庭、监狱的。其中,合理合情的预设是,在人们传统理念盛行的社会里,囚犯成为了假恶丑的代表。而对于假恶丑,人们不可能讲人性化。其实,客观地说,正是传统文化对于假恶丑的警惕和防范以至于疏离,才促成了传统文化的正统性、纯粹性。然而,基于同样的道理,才造成了在中外历史上那些被贬低、被边缘化的人群不断对于当政者的冲击、起义。

人类文明进程的步伐已经告诉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范围里,人们必须对于弱者、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对于社会的落伍者给予足够的关爱,让他们尽可能享受社会文明,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在这个文明的世界。

三、对监狱学高级人才的人性培育

人性,或者说真善美,是一个人终身的修为。是一个和谐社会、法治社会所坚持倡导的重要理念。由此可见,人性的价值和培育的终身性。

基于政法机关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人性的贬低和蔑视,以及出于一些法律职业者的能力危机和恐慌,对于人性的抵制和妖魔化,人性、人性化始终处在一个常常左顾右盼、欲言还羞的境地。有些有识之士的人性、人性化言论,常常受到了批评和指责,好比洪水猛兽一般。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

事实上,我们应该摒弃僵化的思想、理念,从根本上对于人性、人性化拨乱反正,还以本真的意义,并在未来的法律职业生涯中,弘扬和高举人性的旗帜。

人性既是一个人的终身修炼,更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目的。很显然,大学尤其是担负培养监狱学高级人才的高等院校,对于未来要从事法律职业的预备队,施以必要的人性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和迫切。

(一)紧要的人文通识教育

教育,无论是学校正规化的课堂教学教育,还是个人自由式的自学教育,都是人们获取知识,转变理念,提升修养的最重要的方法,人文教育也不例外。

审视当下的高等院校对监狱学高级人才的教育 存在着重课堂教育、轻现场实习体验,重知识灌输教育、轻人文思想提升,重传统通说教育、轻创新理念确立,重就业谋生设计、轻人性大义担当的倾向。这种教育体制、机制、教材、形式等,很难培养和造就新一代有理想、有作为、有建树、有担当的法律职业者。

当下,紧要的是对监狱学高级人才的人文通识教育,而要完成人文通识教育,首先是选定人文通识课程。人文通识教育,要选定人文通识课程。目前比较有名的是北京大学推出的《名家通识讲座书系》,但由于其数量浩繁,必须以最需要、最重要为标准,做适当的选定,至少应该包括法学、伦理学、哲学、美学、人学、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宗教学、民俗学、艺术鉴赏、传统文化等。

其次是新编法学专业教材。读书,必须有书;教育,必须有教材。近几年来的法学教材建设琳琅满目,应接不暇。然而,我们如果从人文教育的角度来审视,其中的问题令人担忧。最大的问题是,目前的法学教材大部分是建构于阶级斗争、泛政治化情景下的内容,这些内容不但无法体现人文情怀的理念,充斥其间的多是反人文情怀的观点、理念。没有反映当下党和国家所表达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政法人员核心价值观等最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我们知道,教材接纳的是通说观点,但是,法学的通说观点是过时的、落伍的,也是不符合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的,更是不符合未来社会发展要求的。

(二)必要的人文关怀训练

人文素质的练成,需要具备必要的人文知识,更要具备人文情怀 而人文情怀的培育 取决于人文意识的养成 人文意识的养成,必不可少的是人文关怀的训练。人文关怀训练,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高等院校就具有了当仁不让的职责和任务。

除了上文说到的通识教育之外,至少可以在两个方面有所作为:

一是改革当下的教学模式。改革当下单一的灌输式、应试教学模式,而代之以互动式、体验式、启发式、参与式教学,让学生在更浓厚、更形象、更直观的人文环境里,习得知识、理性与感性交相辉映的人文知识、意识和情怀。

如今在中国刚刚推开的社会志愿者,就是一种极好的人文精神、人文意识锤炼的方法。高等院校应该借此平台,创新教学改革,使人文教育依附于全新的活动载体。

二是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人文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不仅仅取决于人文意识的修炼,更在于,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绝大部分已经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基本形成。越是这样,高等院校培养监狱学高级人才的人文意识的任务就越是艰巨和繁重。

在很大程度上,在有限的学习期间里,灌输知识是有限的,而通过有效的方法,使他们形成人文意识、人文理念,则是他们工作之后受益无穷的。

所以,高等院校的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形成人文意识,并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以便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学习、终身学习。

在人文意识里,一个必不可少的理念是:对于囚犯的人性,就是对于自己的人性。因为,非人性的监狱管理,尤其是执法所承担的后果是严肃的、严重的。

〔1〕韩庆祥.深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本路径〔J〕.理论视野,2011,(2):15.

〔2〕朱卫国.马列经典的时代光辉——读《共产党宣言》的几点思考〔EB/OL〕.http://www.hnsfzb.gov.cn/Item/3710.aspx,2011-05-28.

〔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C〕.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

〔4〕张光芒.论铁凝小说的人性叙事〔J〕.钟山,2011,(2):201.

〔5〕陈洁.民主未必是个好东西〔N〕.中华读书报,2010-11-17(09).

〔6〕津巴多.孙佩妏等译.路西法效应〔M〕.北京:三联书店,2010.

The Human Concept Which the Penology Senior Personnel Should Have

ZHANG Jing
(Higher Judicial Police Vocational School of Jiangsu Province,Zhenjiang,Jiangsu 212003)

The reason the human nature is not a bad thing is that the human nature contains a positive meaning of love,honesty,justice,etc.Higher talent working for prison should have the necessary human philosophy.This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The political and legal institutions should take on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responsibility.

philosophy of human nature;education;training

DF87

A

1672-2663(2012) 01-0017-05

2012-01-09

张晶(1961-),男,江苏沛县人,江苏省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研究员、二级作家,中国监狱工作协会理事、学术委员,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MPA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法律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刑事法学和监狱学研究。

(责任编辑 连春亮)

猜你喜欢
囚犯监狱人性化
监狱选美
论监狱企业立法
诞生在监狱中的牙刷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欢迎你到监狱来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走近土著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
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