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承效应谈教师教育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2012-04-13 19:15黄文述
衡水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师承人本主义人文精神

黄文述



从师承效应谈教师教育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黄文述

(鲁东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山东 烟台 264025)

师承效应主要表现为显性传承和隐性传承两个方面,其心理机制表现为:观察学习与模仿、认知风格与强化、集体无意识。教师教育类大学生将来承载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神圣使命,他们毕业后的一言一行会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要从树立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提高教师人文精神素养,丰富人文精神教育课程,营造人文精神教育氛围等方面加强对教师教育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师承效应;教师教育;大学生;人文精神;心理机制

一、师承效应及其表现

师承效应的原义是指在人才教育培养过程中,徒弟的德识才学得到师傅的指点,从而徒弟在继承和创造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师傅的不良言行举止、思想观念也会被徒弟吸收接纳,对徒弟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导致人格缺陷。本研究即从师承效应的负面因素出发,对当前教育界的不正常现象进行剖析,并揭示师范类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现实意义。

师承效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显性师承,包括科学文化知识、方法、思维和前人研究结果等的传承;二是隐性师承,包括人格、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的传承。通常,我们更加关注显性师承,因为显性师承是我们看得见的,比较容易量化和评估。但隐性师承也是师承效应的重要内容,同样是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人类精神层面的东西。从教育的视角定位师承效应,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我们之所以这样对待我们的学生,是因为我们的老师曾经这样对待我们;我们的老师之所以这样对待我们,是因为他们的老师曾经这样对待他们。在普通教学过程中,师承效应的表现也是如此,一个学生在自己当了老师之后,他的一言一行所表现出来的风格,或多或少受到其老师的影响,而且他所传承过来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教学风格,都将体现在他教导自己学生的过程当中。鉴于此,如果他传承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是错误的,那对他的学生将会造成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和消极作用。

我们通常都是从积极意义来理解师承效应,所谓名师出高徒是很多人熟知的道理。教师的每一个优良品德和行为都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同样,教师的不良品德与行为,学生也会不自觉地模仿,并影响学生一生,甚至会对学生造成严重的身心创伤。体罚、歧视甚至虐待事件在中国教育界一直层出不穷:如有小学生因单元测验成绩未达到班主任老师的要求,在班主任命令下吞吃试卷;有的中学在大部分市民都穿着厚厚的冬衣时,要求女生穿着夏天才穿的短袖裙装为学校的活动站在室外迎接嘉宾;甚至当老师用烟头烫伤学生手臂,学生在接受采访时,竟一致表示“老师是为了我们好”。学校不仅是一个教会学生知识的地方,更是一个教会学生关心人、尊重人的地方,但有些教师虐待、伤害学生的手段令人发指。诸如此类,不胜枚举。类似让老师、学校和教育蒙羞的事件,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威胁与伤害,给整个社会造成恶劣影响,更为可怕的是,这样的伤害和影响,极有可能会在师承效应的作用下,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假如上述事件中受害的学生有一天成为老师,他们会不会要求学生下跪,会不会要求学生充当迎宾,会不会让成绩不好的学生吞吃试卷,会不会用烟头烫伤学生而且自认为是为了学生好,这都是值得教育界深入思考的问题。如果他们的认知和行为受到昔日老师的熏染,尤其当这些畸形的观念和方式传承下去,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这对于整个教育来说将是一场灾难。

二、师承效应的心理机制

(一)观察学习与模仿

班杜拉最早提出了关于观察学习和模仿的理论。班杜拉的研究发现,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成人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新行为,并且人们对于敌对的、攻击性的行为远比亲社会行为易于模仿;另外一点是榜样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等方面与观察者越相似,越易引起观察者的模仿。因此教师自身的形象就是一本无言的教科书,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师生关系不同于其他社会关系,学生对老师有“向师性”。我国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也说过:“学校犹如水也,师生犹如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二)认知风格与强化

认知风格是个体习惯化的信息加工的方式,是个体在长期的认知活动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表现为对一定的信息加工方式的偏爱,而个体又常常意识不到自己存在这种偏爱。学生从小就接受这样一种教育:要做听话的孩子,大人和老师的话一定要听。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这样的认知:不管老师是否正确,都没有异议,甚至会为自己和老师的错误行为寻找合理化的解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不自觉地运用奖励或惩罚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强化,学生做出好的行为就给予奖励,使其今后能表现出更多此类的行为。如果老师和家长一味地打骂体罚孩子,就会埋下一个祸根,那就是当他有力量的时候,他就可能会打骂比他小的孩子;当他成家以后,就可能会打骂自己的孩子;当他成为老师之后,就可能会打骂学生。

(三)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是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集体无意识的物质内容是原始意向,它是某种本能的心理对应物。荣格认为原始意向是由无意识决定的心理意向,是本能的表现。荣格认为人的本能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当个人经验与潜在的原始意向一致时,原始意向被激活,人的本能中善与恶的一面就会表现出来,对其个人的思维、情绪和行为产生影响。所以当一个人受其老师或善或恶的教育方式的影响,那他身上的原始意向将被激活,从而对他的工作与生活产生影响。

三、教师教育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指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是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其核心可以视为是对自己对他人尊严与价值的尊重。必须承认,当前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存在着迷茫与缺失的一面,人文知识贫乏,道德觉悟水平下降,社会责任感淡漠,价值取向越来越功利化等等。学生人文素质低下,师承效应的影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师承效应的负面影响,使得学生人文素质又迟迟不能提高,甚至呈一种恶性循环的态势。师承式的言传身教给学生的人格树立了一块模板,教师的人文精神素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教师教育类大学生是未来教师的中坚力量,是未来中国教育的基石,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神圣使命,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承载者与实践者。未来的中国教育能否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人文关怀,主要看当前教师教育类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培养、提高教师教育类大学生人文精神素质刻不容缓。

(一)树立人本主义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特征。教育应当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不论从古罗马时期的西塞罗,还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弗吉里奥,以及当代一些人本主义教育家如索里和特尔福德等人,都强调对人进行一种全面的教育。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培养完整的人,以弘扬纯粹属于人及人性的品质。人本主义以完整的人的发展作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以培养充满活力、和谐发展的人作为最基本的教育目的。以人性为本是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核心所在,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最突出的价值是体现了对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尊重。而尊重正是当前我国教育界普遍缺少的东西,我们一直强调在教育中要尊师重教,但缺少教师尊重学生的思想和理念,由此导致诸多压抑学生天性、侵犯学生权利的事件发生。所以,树立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对于现代教师教育而言,是极为重要且紧迫的任务。

(二)提高教师人文精神素养

目前很多教师教育类专业的老师,自己当初所受的教育都是以考出高分为前提,即使接触了一些人文知识,却并不代表他们有了相应的人文精神。他们自己在受教育的经历中,就比较少地体验过老师对自己的尊重,所以也很少知道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教师的信念和个性品质在教育中具有决定性意义,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将为人师的教师教育类大学生教导下一代的方式,关系着他们是否能够形成正确的现代教育理念,是任何教科书都替代不了的。教师教育类专业的教师应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学会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感受学生的感受,教育学生应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要求教师教育类学生将来对他们的学生保持尊重,让未来的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观,切实关心、爱护学生,防止伤害学生的事件发生。

(三)丰富人文精神教育课程

目前很多高校只强调教师教育类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最好的也不过同时进行教学方法的训练,却很少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在设置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时候,也只将专业理论课程和教学技能课程列入考虑范围,很少考虑将尊重与关怀作为一种精神,让学生将其变成一种自觉的思维和行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只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或只重视教学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与提高。设有教师教育类专业的高校,应在教师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和教学技能课程之外,考虑设置人文精神教育课程,以适应现代文明的发展方向和现代教师的培养要求。人文精神教育并不是简单的文史哲教育,也不是国学教育。用国学教育取代人文精神教育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很多学校将儒学经典的学习视为国学学习,如《三字经》《弟子规》的学习和诵读。但《三字经》《弟子规》等读物,恰恰只是强调了尊师重教,唯独缺少教师尊重学生的思想和理念。因此,人文精神教育课程的设置需要真正体现人文关怀的内容,如现代西方的一些人本主义教育学著作和人本主义心理学著作可以作为学习的材料。心理健康也是人文精神素质高低的重要表现,关注未来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开设学校心理辅导课程,并建立长期辅导模式,也是促进教师教育类大学生人文精神提高的重要内容。

(四)营造人文精神教育氛围

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仅要有专业知识的熏陶,还应该与现有的主流文化相适应,造就一个有浓厚人文氛围的校园,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自身的形象与人格,即所谓的言传身教,会给学生带来深远的影响,要使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成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在教师教育类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将人文精神的尊重理念渗透到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对自己将来的教师形象进行深入思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需要注意的是,学习了人文知识,并不等于具备了人文精神,大学生学的书本上的人文知识,如果没有内化为自己的意识、思想和情感,没有转化为良好品德和善行,没有学会尊重,就不能说具备人文精神。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人文精神教育氛围,学生的人文知识才能经过内化转变为人文素养,转变为尊重他人的意识、思想、情感乃至行动。

[1] 曾琴,刘华.论重拾大学生的人文精神[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9):109-110.

[2] 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51-156.

[3] 荣格.荣格文集:让我们重返精神的家园[M].冯川,译.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365.

[4] 胡军生,程淑珍.师范大学生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2):186.

[5] 方增泉,李进忠.美国教师教育改革新趋势对中国的启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31-32.

[6] 彭香萍.教师教育课程取向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J].教育学术月刊,2010(9):21.

[7] 马玉萍.论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1(11):59-60.

On the Humanistic Spirit Cultiv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Undergraduates Based on the Effects of Teachers’ Enlightenment

HUANG Wen-shu

(Research 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Ludong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4025, China)

The effects of teachers’ enlightenment can be shown in two aspects: explicit enlightenment and implicit enlightenment. Its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includes three theories: learning from observation and imitation, cognitive style and reinforcement and 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 Teacher education undergraduates will undertake the sacred mission of foster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our country. Their words and deeds would have great impacts on their students’ growth.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humanistic spirit cultiv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undergraduates, we should set up a humanistic education idea, enhance teachers’ humanistic quality, enrich humanistic spirit education courses, and create a humanistic spirit education atmosphere.

effects of teachers’ enlightenment; teacher education; undergraduates; humanistic spirit;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责任编校:卫立冬 英文校对:吴秀兰)

G641

A

1673-2065(2012)03-0109-03

2012-01-29

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09334)

黄文述(1980-),男,山东潍坊人,鲁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讲师,教育学硕士.

猜你喜欢
师承人本主义人文精神
师承授受经验谈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师承与独创之美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也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人本主义路径——兼与董涛博士商榷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