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雏番鸭的病理学观察

2012-04-13 06:33温纳相宋永峰鲁俊鹏
山东畜牧兽医 2012年4期
关键词:呼肠雏鸭组织学

周 丽 温纳相 宋永峰 周 全 鲁俊鹏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 新兴 527400)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近几年该病在本市的流行势态日趋严重,已成为危害养鸭业发展的疫病之一。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是由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番鸭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997年以来,在我国南方等地流行。临床上以软脚为主要症状,以肝和脾表面有大量灰白色坏死点为主要病理变化,发病日龄多为3~20日龄,以7~10日龄的雏鸭最为严重;发病率为30%~70%,死亡率为30%~90%,病愈鸭成为僵鸭[1,2]。

目前对该病感染雏番鸭后的病理变化方面的研究不多。因此,本研究为雏鸭感染番鸭呼肠孤病毒的致病机制及探讨该病的防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毒 本室分离鉴定和保存的番鸭呼肠孤病毒强毒。

1.2 试验动物 1日龄非免疫雏番鸭30只,由广东温氏云城公司提供。

1.3 试验设计 30只雏鸭随机分为感染组(A)和对照组(B)各15只。其中A组雏鸭于5日龄经肌肉注射番鸭呼肠孤病毒强毒病毒液0.5Ml/只;B组雏鸭给予相同剂量0.01mol/L的无菌PBS。隔离饲养,连续观察20d,详细记录试验动物的临床及病理变化,并与自然发病死亡番鸭进行对比。发病死亡前雏鸭快速采取心、肝、肺、肾、脑、胰腺、脾、腔上囊、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经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固定48h后,修切成2~3mm厚组织块,经过流水冲洗,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常规石蜡包埋,制成4µm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 5日龄雏番鸭肌肉注射MDRV分离株第3天后开始出现堆积、排白绿色稀粪,趾关节和跗关节周围红肿。第4天开始出现死亡,持续5~11d,死亡率达95%;对照组无明显临床表现。

2.2 病理剖检 病死番鸭主要病变为:肝脏、脾脏肿大呈深褐色,表面有大量针尖大的白色坏死点;心脏出现纤维素性心包炎,肾肿大,色泽变淡并有出血,外观呈斑驳状。

2.3 病理组织学变化 肝脏:肝细胞颗粒变性、水泡变性、部分坏死呈空泡状;中小淋巴细胞、网状细胞在静脉周围浸润,汇管区、在肝小叶内局灶性增生;门管区动脉内皮增生,肌层透明变性;肝细胞坏死处有淋巴细胞集聚。脾脏:大量脾小体中心溶解坏死;脾小体坏死团块周边残存细胞肿胀、呈空泡;淋巴细胞核碎裂、边集,并见核分裂相状鞘动脉周围、淋巴小结内淋巴细胞大量流失,剩余网状细胞。心脏:纤维素性心外膜炎。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水泡变性、细胞坏死;肾小管间散在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肠道、肺脏、小脑和大脑未发现异常。法氏囊:髓质区淋巴细胞坏死崩解;皮质区有嗜中性粒细胞浸润。

3 讨论

(1)MDRV感染很可能是首先影响感染雏鸭的免疫系统,进而诱发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反应,免疫器官的病理性损伤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呈现严重的免疫抑制,从而引发全身各器官组织的损伤,最终可能导致感染雏鸭的死亡[3,4]。(2)MDRV毒力变化较大,不同地方分离到的毒株导致的临床症状和大体病变也不同,大体病变较明显的主要在肝脏和脾脏。发病番鸭临床上表现为精神萎靡,拥挤成群,食欲下降,羽毛蓬松、直立且无光泽,呼吸急促,跛行,粪便呈绿色或白色,脚软,生长缓慢,易激发混合感染[5,6]。(3)MDRV引起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具有诊断价值。此次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MDRV的主要病变在肝脏、脾脏、心脏、法氏囊和肾脏等组织局灶性坏死,坏死灶中心是细胞碎片,灶内及外围均有吞噬细胞和淋巴样细胞分布,其中以肝、脾尤为显著,肝组织和脾白髓结构遭到严重破坏;肝细胞、心肌纤维和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法氏囊淋巴细胞变性和坏死。说明MDRV对鸭的免疫系统具有较强的破坏作用[7,8]。本研究结果表明,MDRV有一定的抗原相关性,对番鸭组织器官或细胞的亲嗜性出现了明显改变,在导致宿主多部位感染的同时,也使肝、脾组织细胞大量死亡;肝、脾组织结构和免疫功能受到严重影响[9]。(4)MDRV的诊断有时非常不典型,应当综合多种因素进行诊断。如该场的免疫程序、免疫方法、生产记录、病史、临床症状和大体剖检病理变化等作出初步诊断。有条件,应当进一步血清学、病理组织学、分子生物学等手段进行确诊[10]。

猜你喜欢
呼肠雏鸭组织学
呼肠孤病毒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雏鸭死亡率高的原因及提高成活率的措施
张帆:肝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简述猪呼肠孤病毒感染防治
雏鸭对温度的要求
泌尿系统组织学PBL教学模式浅析
草鱼呼肠孤病毒096 vp4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在肾细胞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