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洪生
(穆棱市一中,黑龙江穆棱 157500)
谈高中历史教学应重视国家领土教育
辛洪生
(穆棱市一中,黑龙江穆棱 157500)
国家领土是国家主权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国家间对土地和海洋的争夺非常激烈,我国与周边国家存在严重的领土纠纷。通过历史教学向学生进行国家领土教育,增强他们的国家领土意识,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历史教学可以通过学科间教师的合作、知识的整合,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开发选修课、编写校本教材等诸多形式,对学生进行国家领土教育。
国家领土;国家领土意识;历史教学;新课程
国家领土是国家主权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间竞争的日益加剧,特别是各国对能源需求的日益迫切,国家间对土地和海洋的争夺更加激烈。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快速崛起。但在这辉煌成就的背后,我们却与周边国家存在严重的领土纠纷,严重制约我国的快速发展,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作为担负培养国家接班人重要任务的中学学校教育,特别是高中历史教育,理应承担起向学生进行国家领土教育的重任,增强他们的国家领土意识,了解政府解决与周边国家的领土纠纷的方针和政策,理性地对待与周边国家的领土纠纷。
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国家领土教育不仅是满足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需要,而且也是澄清学生对国家领土概念的模糊认识,进一步增强他们国家领土意识的需要。目前有相当多的学生对国家领土的认识还停留在960万平方千米陆地面积的水平上,部分学生虽然知道,国家领土还包括领海和领空,但对相关概念存在很多模糊认识。由于海洋面积占地表的71%,加上海洋所具有的无可估量的经济价值和巨大的开发前景,各个国家都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海洋,海洋已成了各国竞争和争夺的焦点。我国是海洋大国,海岸线长达18 000千米。根据1993年正式生效的《联合国海洋公约》,我国拥有多少海洋国土,内海、领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概念以及如何划分,学生对此基本一无所知。对国家领土一无所知、知之甚少,甚至有错误认识,怎能树立起学生的国家领土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每一寸领土的情怀?
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国家领土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包括历史教学在内的中学教育是否具备对学生进行国家领土教育的条件呢?回答是肯定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在中学教材中,包含了许多有关国家领土方面的知识,成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国家领土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如地理课程中的有关国家领土的概念、组成等;历史课程中有关古代中国各朝代的疆域范围和近代中国国家领土遭受列强侵占的史实,以及近代中国爱国官兵为保卫国家领土英勇奋斗、牺牲的史实等。二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和学生获得国家领土,特别是我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纷争的信息更加快捷。通过网络和其他传媒获得的国家领土知识,可以作为教师的重要补充课程资源。三是新课程改革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国家领土教育提供了场所和舞台。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上选修课,自主编写校本课程等,这些要求为教师开展国家领土教育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所以,只要包括历史教师在内的中学教师,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国家领土教育的重要性,就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完成这一重任。
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国家领土教育,首先,应该打破学科界限,充分发挥学科教师合作和学科知识整合的优势。因为中学课程包含的国家领土知识散落在不同的学科,主要是地理和历史学科,单靠历史教师是不能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进行国家领土教育的。其次,充分利用新课程改革提供的条件,如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对国家领土和我国与周边国家领土纷争感兴趣的同学,进行分组学习。教师指导学生确立研究课题、研究方式,并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教师也可利用开设选修课的条件,编写若干国家领土和我国与周边国家领土纠纷的校本教材,进行讲授。
一是可以通过地理教师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向学生进行国家领土知识的介绍,二是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小组合作,分头查找有关国家领土的知识,学生对此兴趣很高。学生通过上述途径可以认识到国家领土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区域,包括领陆(陆地)、领水(水域及其底土)和领空(领陆和领水上空)等;明确我国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而且960万平方千米仅仅只是中国的“领陆”部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台湾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所有属于中国的岛屿;明确国家管辖海域及其划分标准,国家管辖海域包括内海、领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我国拥有的内海和领海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归属我国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面积近300万平方千米。
这样,学生就明确了我国的领陆、领海和管辖的区域面积已达1200万平方千米,另外由于我国已成功地研制出能潜入1000米深处的海洋机器人,联合国还为此在赤道附近南太平洋划出1000平方千米的海域作为中国的专属探矿区。
我国国家领土的历史由来,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酝酿过程,表现了一定程度的类型和层次关系,其一体化趋势与古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步。在向学生介绍我国国家领土的历史由来时,可尝试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初中历史教材和网络上搜集中国古代主要封建王朝的疆域变化图,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为学生展示从秦朝、唐朝、元朝到清朝前期的疆域图。学生可以从中认识到,我国疆域开始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隋唐、宋元明时期,最后定型于清朝前期。二是从初高中历史教材和网络上搜集近代以来到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领土损失的材料,特别是列强强行割占我国领土的材料,通过多媒体课件等形式,为学生展示。这样,学生不仅了解到近代以来我国领土损失的情况,而且认识到国贫积弱、政府腐败、国人缺乏国家领土意识是造成领土损失的主要原因,学生为此深受震撼。
在学生感受国家领土遭列强肆意侵占的震撼后,向学生介绍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和新中国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史实。列举清末左宗棠率领数万爱国官兵收复占国陆面积六分之一的新疆;北洋政府徐树铮指挥西北边防军收复外蒙古;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收复台湾和南海诸岛;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国家领土的主权完整,先后于1962年发起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1969年中苏边界珍宝岛自卫反击战、1975年中国海军收复西沙群岛之战、1979年中越边界自卫反击战等等。学生由此也认识到,即使国贫积弱,只要有爱国情怀,有强烈的国家领土意识,我们就能克服各种困难和干扰,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统一与完整。
向学生介绍我国现在与周边国家存在领土纠纷的现状,主要采取教师讲授,以及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分组搜集相关材料,进行展示的方式进行。通过介绍和学习,学生了解到:我国与几乎所有周边陆上国家都存在程度不同的陆地、河流的主权纠纷,如与印度的边界领土主权纠纷最为棘手和激烈;我国与几乎所有周边海上国家都存在程度不同的领海主权归属的纠纷,如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之争、东海划界之争,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南海周边国家的划界和岛屿之争,等等。通过介绍和学习,学生认识到我国与周边国家领土纠纷的严峻形势,感受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在此基础上,可向学生介绍政府解决与周边国家领土纠纷的方针和政策。一是可以把与周边国家领土纠纷的现状分成三种类型:其一,没有明确划界的,如与越南、缅甸等国家;其二,列强侵占我国领土遗留的,如与俄罗斯(前苏联)、印度(英国)等国家;其三,从前没有争议,现在有的,如与日本的钓鱼岛之争、东海划界之争,与越南、菲律宾等南海周边国家的南海主权之争等等。二是根据纠纷类型向学生介绍政府解决与周边国家领土纠纷的方针和政策。针对第一种情况,本着睦邻友好的精神,互谅互让,依据国际划界的惯例和原则,与这些国家签订了边界条约。针对第二种情况,本着不承认不平等条约的精神,本着接受现实,通过谈判挽回损失的原则予以解决。针对第三种情况,本着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努力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三是向学生介绍政府采取这些解决纠纷的方针政策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隐患。成效有:我国与周边陆上邻国(除印度外)完成了边界划界工作,同时争回部分领土,如中俄划界后收回半个黑瞎子岛主权,中塔划界争回1 158平方公里的土地,据报道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我国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建设赢得了稳定的周边环境。隐患有:一些周边海上国家,无视中国政府维护本地区和平稳定的诚意,视中国软弱可欺,在某些外部势力的支持下,大肆侵占我南海岛礁,开发油气资源,导致纠纷愈演愈烈。外部势力的不断插手和介入,使得我国与周边海上国家的领土纠纷日益复杂化、国际化。学生由此认识到我国与周边国家领土纠纷的严峻现实,从而进一步增强国家领土意识。
综上所述,历史教学可以通过学科间教师的合作、知识的整合,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开设选修课、编写校本教材等诸多形式,对学生进行国家领土教育,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国家领土意识。
G633.51
A
1001-7836(2012)11-0092-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2.11.037
2012-04-11
辛洪生(1965-),男,黑龙江肇源人,中学历史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