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节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12-04-13 16:47田克勤石学峰
关键词:节约思想

田克勤,石学峰

(东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毛泽东的节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田克勤,石学峰

(东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毛泽东的节约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思想。在深入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认真研究和汲取毛泽东的节约思想,对于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指导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以及帮助共产党人拒腐防变方面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毛泽东;节约思想;当代价值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包含真知灼见的节约思想,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新世纪新阶段,尽管世情、国情、党情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毛泽东的节约思想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毛泽东节约思想的历史演进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始终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一项治国理政的战略任务来抓,形成了内容十分丰富的厉行节约思想。就这一思想历史演变的基本概况和特征来说,大致可划分为执政前与执政后两个历史阶段。

(一)党在全国执政前毛泽东的节约思想及其特色

在执政前,中国共产党虽曾与国民党两度实行国共合作,国民党也曾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但国民党从未放弃过对共产党的封锁扼杀政策。毛泽东在执政前的节约思想,就是基于共产党的这一重要特点以及共产党在各个时期的具体实践而产生的。纵观毛泽东在执政前的节约思想,可以发现有以下几个突出特色。

第一,把节约与艰苦奋斗相结合。执政前,毛泽东节约思想中最具深刻蕴意的是把节约与艰苦奋斗相结合。早在井冈山时期,由于敌人的围剿封锁,根据地的生活环境十分艰苦,日常生活用的粮米油盐等都很困难,油更是极为短缺。为了节省用油,毛泽东曾规定:“各连(直至营和团以上机关)办公时用一盏灯,可点三根灯芯;不办公时,即应将灯熄掉。连部要留一盏灯,供带班、差哨等用,但只准点一根灯芯。”[1]到了中央苏区时期,根据地的煤油依然极为紧张,毛泽东作为中央政府主席,按政府规定,可以点三根灯芯。然而,毛泽东“仍向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一样,只点一根灯芯”[2]。对此,毛泽东曾意味深长地说,“节约不是简单的几根灯芯”[3],而是中国共产党人身上的一种政治品格:艰苦奋斗、甘苦与共、共克艰难。“毛委员和战士一样艰苦,战士们吃什么,他也吃什么,战士们穿什么,他也穿什么”[4];“我们在井冈山的岁月中,从毛党代表起,官兵的生活都是一样的”[4]。1936年,美国作家斯诺到延安采访时,看到毛泽东住着简陋的窑洞,周恩来睡的土炕,彭德怀用缴获的降落伞改制的背心等,他发现了存在于中国共产党人身上的巨大的“东方魔力”,并断言这种力量是“兴国之光”。这种“东方魔力”“兴国之光”就是勤俭节约所蕴含的艰苦奋斗、甘苦与共、共克艰难等高贵的政治品格。正是依靠这种高贵的政治品格,才使党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第二,把节约与发展经济相结合。早在1934年1月,毛泽东在《我们的经济政策》一文中,就结合苏维埃政府的财政工作,明确提出了节约的思想。他说:“财政的支出,应该根据节省的方针。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反对贪污和浪费的斗争,过去有了些成绩,以后还应用力。”[5]129毛泽东不仅强调节约的重要性,更强调开源的重要性。1942年12月毛泽东在《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一文中指出:“未有经济基础而可以解决财政困难的,未有经济不发展而可以使财政充裕的。……忘记发展经济,忘记开辟财源,而企图从收缩必不可少的财政开支去解决财政困难的保守观点,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6]891-892他曾严厉批评了当时党内存在的片面提倡节约的错误观点,指出:“不倡导发展生产并在发展生产的条件下为改善物质生活而斗争,只是片面地提倡艰苦奋斗的观点,是错误的。”[6]912因此,毛泽东主张:“为着争取物质上的条件去保障红军的给养和供给;为着人民群众的生活,由此更加激发人民群众参加革命战争的积极性……为着这一切,就需要进行经济方面的建设工作。”[5]119并强调,如果“不进行经济建设,革命战争的物质条件就不能有保障,人民在长期的战争中就会感觉疲惫”[5]119-120。毛泽东倡导节约与发展经济相结合的思想,很快就被广泛实践到各根据地。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各根据地尽一切可能发展经济,以保障革命战争及提高人民生活的需要,不仅支持了艰苦的抗战,而且积累了经济建设的有益经验。

第三,把节约与精兵简政相结合。执政前的各个历史时期,毛泽东均有关于节约思想的丰富论述,而把节约与精兵简政相结合则是其显著特色。1942年,毛泽东在《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一文中指出:“各抗日根据地的全体同志必须认识,今后的物质困难必然更甚于目前,我们必须克服这个困难,我们的重要的办法之一就是精兵简政。”[6]881同年他在《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一文中指明了精兵简政应达到的五项目的,其中第四项就是节约,“在这次精兵简政中,必须达到精减、统一、效能、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五项目的。这五项,对于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关系极大”[6]895。为保证精兵简政任务的完成,有些机关部队成立了节约委员会,并制定了非常具体的节约条例,比如在公杂费节约方面就规定:“便条不用白纸,印刷品少留空白;无故遗失或损坏公物者,按价赔偿;字纸收集归公,由勤务员负责,售价提二成作奖金;差旅费和路粮,节余退还公家;除慰劳抗日军外,赠送品不能报销;无外宾不做宴会;手纸不用净纸。”[7]事实证明,毛泽东把节约和精兵简政相结合的原则是成功的,对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党政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效率,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党在全国执政后毛泽东的节约思想及其特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使共产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继续奋斗的执政党。共产党所处地位的变化,要求共产党必须从执政的宏观战略角度思考问题。对此,毛泽东是有清醒认识的。在新中国诞生前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向全党讲到,“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8]。正是站在执政党的战略高度,毛泽东对节约有了更为系统性、理论性的认识。

第一,把节约上升为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层面。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由于执掌国家政权,一部分党员手中握有财政、人事、物质分配等各种权力。“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9]154。对此,毛泽东也是有清醒的认识的,他说:“县委以上的干部有几十万,国家的命运就掌握在他们手里。……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10]325-326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做出了诸如不给党的领导者祝寿,不送礼,不以党的领导者的名字做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等决定。然而,新中国建立初期,在一些党政领导干部中还是发生了严重的贪污、浪费和腐败问题。时任中共石家庄市委书记刘青山和天津地委书记张子善利用职权,侵占救灾款,腐化堕落,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对此,毛泽东表示了极大的震惊和忧虑,他指出:“浪费的范围极广,项目极多,又是一个普遍的严重现象,故须着重地进行斗争,并须定出惩治办法。”[11]209他甚至认为“浪费的损失大于贪污”,所以毛泽东坚决主张严惩浪费,“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12]。在这里,毛泽东的节约思想已不仅仅是经济意义的节约,而是已经上升为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第二,把节约上升到经济建设客观规律层面。执政后,毛泽东的节约思想没有停留在从物质极度匮乏条件下来认识节约问题的限制,而是从战略视角对节约问题有了突破性认识。这一战略视角就是从中国既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的现实矛盾出发,来分析节约在解决这一矛盾中的作用。毛泽东指出:“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13]795-796要正确解决这一矛盾,全面地持久地厉行节约,则是一个切实可行而又容易操作的方法。基于对节约问题的战略考虑,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一文中又写道:“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这就是节约的原则,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11]447在这里,毛泽东已经把节约思想上升为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的层面。这实际上与马克思提出的“真正的节约(经济)=劳动时间的节约=生产力的发展”[14]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毛泽东号召“中国人要有志气。我们应当教育全国城市、乡村的每一个人,要有远大的目标,有志气。大吃、大喝、统统吃光、喝光,算不算一种志气呢?这不算什么志气。要勤俭持家,作长远打算”[10]470。

第三,把节约上升到环境保护的生态层面。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解决了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顺应时代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不失时机地把实践主题由革命转到建设上来,以解决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二个根本任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为此,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了“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12]162的口号。虽然毛泽东多次强调“竭泽而渔,诛求无己。这是国民党的思想,我们决不能承袭”[6]894,但由于全党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对自然的控制和利用,仍然超出了自然界所能够承受的阈限。尤其是在“大跃进”中,由于滥砍乱伐森林,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了对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与破坏。针对这一现象,毛泽东指出:“森林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资源,又是农业生产的一种保障。积极发展和保护森林资源,对于促进我国工、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15]78因此,“一切能够植树造林的地方都要努力植树造林,逐步绿化我们的国家,美化我国人民劳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15]77。针对当时全国各地乱挖乱采煤的现象,1958年2月2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讲:“我们祖先已经烧了2000多年的煤,现在我们会用水来发电,应尽量少用煤,让煤再埋它个2000年,留给我们的子孙吧。”1959年,毛泽东在湖北、安徽等地考察时鼓励人们合理开发使用沼气,“沼气又能点灯,又能做饭,又能作肥料,要大力发展”[16]。毛泽东的这些认识,实际上已经把节约问题提高到保护资源环境的高度,因而更为难能可贵。

二、毛泽东节约思想的渊源

毛泽东节约思想的形成绝非偶然,它是毛泽东在继承中国传统节约思想的基础上,运用马列主义的节约思想,并使之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产物。这一思想的形成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深刻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一)毛泽东节约思想的文化底蕴

在中国历史上,节约作为一种伦理观念,一直被作为很高的道德维度加以提倡,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道德规范。儒家主张慎用资源,孔子认为“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因而反对竭泽而渔、覆巢毁卵,提倡“节用而爱人”,希望人们能够做到“钓而不网,弋不射宿”。孟子提出对待森林草木等资源要养的思想,“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墨家主张贵俭,“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墨家的代表作《墨子》中《节用》篇专门讲节约,认为只要采取节用政策,国家的财富便可以成倍地增长。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强调,人自身必须从各个方面进行节约。《韩非子·十过》提出了“以俭得之,以奢失之”的重要观点。汉代贾谊在《论积贮疏》中写道:“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南宋陆游认为节俭与否,决定着事业的成败,“天下之事,常成困约,而败于奢靡”。清代朱用纯提出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著名格言。

受中国节约文化影响,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养成并一直保持着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毛泽东从两岁到八岁,一直生活在外婆家。由于世代务农的缘故,其外婆家一直保持勤劳节俭的传统。受此影响,幼年的毛泽东就开始做诸如放牛、拾粪、打猪草等劳动。八岁以后,毛泽东回到家中,并一度辍学在家,白天帮父母在田间劳动,晚上帮父亲记账。勤俭持家也是毛氏家族的一贯传统。毛泽东的父亲毛贻昌在持家方面更是精明能干、吃苦耐劳、克勤克俭。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更是勤劳俭朴、心地善良、乐善好施。毛泽东深受父母勤俭持家的影响,从小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毛泽东曾说过:“大概对我也有好处,它使我在工作上非常勤快,记账也仔细了,免得被他找到把柄来批评我。”[17]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节约伦理思想及其家庭勤俭节约的作风,对毛泽东的影响应该很大,成为毛泽东节约思想形成的文化渊源。

(二)毛泽东节约思想的理论基础

在马列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对节约的论述最具理论性与科学性。马克思通过对人类生产劳动的历史和实践的考察,揭示了节约的深刻内涵:“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18]马克思认为:“这甚至在更加高得多的程度上成为规律。”[19]在原始社会中,由于原始人时间观念淡薄,“这就犯了一个严重的经济上的罪行。例如,像泰罗所说的,他往往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来制造一支箭。”[20]到了奴隶社会,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大大节省了劳动时间,使社会发展、社会享用和社会活动的全面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进入封建社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社会生产力比奴隶社会大大迈进了一步。当历史的脚步迈入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为了追逐更多的剩余价值,对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工人,他们总是“小心翼翼地注视着不让有一分钟不劳动”[21],甚至侵占工人的吃饭时间,让工人边劳动边吃饭。当然,资本主义社会的这种节约也是内在的存在着否定自身的逻辑矛盾,“实际上只是用最大限度地浪费个人发展的办法,来保证和实现人本身的发展”[22]。列宁也有关于节约的论述,节约的作风更是伴随着他传奇的一生,他那句“节约每一分钱,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格言深深感染着后来的每一位革命志士。马列主义关于节约的立场、观点、方法被毛泽东所继承,成为其形成节约思想的理论基础。

(三)毛泽东节约思想的现实依据

毛泽东节约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现实依据。执政前,中国共产党作为体制外政党,一直处于被绞杀被围剿的地位。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党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割据道路。然而,建立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存在众多制约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差,不利于经济的发展;面临反动势力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等等。这就给根据地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困难。克服这些困难,壮大根据地革命力量,根据地党组织和全体军民必须依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方针。早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是我们的会计制度的原则。”[5]129到抗日战争时期,为打破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和扼杀政策,毛泽东领导全党掀起了大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执行了节约方针及其他许多正确的方针、政策,因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经济基础。

执政后,旧中国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在这样的国情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艰苦奋斗,勤俭建国。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都需要资金,而我们的资金是有限的。因此,全国人民和全国一切工作人员,都必须重视资金的来源和资金的正确使用问题……为了保证国家建设的投资,必须继续厉行节约,精打细算,把能节省的每一文钱都用到建设上来,向铺张浪费,不计算成本以及供给制观点进行坚决无情的斗争。”[23]该社论还强调:“这一方针不是消极的,而是具有重大积极意义的。它是既保证朝鲜战争能够胜利又保证国内物价继续稳定的方针,它是积累资金、取得经验、加速国家经济建设的方针,它又是整肃党纪、提高工作效率和转移社会风气的方针,总而言之,它是带动我们国家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全局都将迅速进步,并奠定将来伟大建设基础的方针。”[23]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也指出:“我们要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但是我国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这是一个矛盾。全面地持久地厉行节约,就是解决这个矛盾的一个方法。”[13]795-796毛泽东的这一论述揭示了厉行节约方针的深刻的现实依据。

三、毛泽东节约思想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曾经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24]新形势下,重温毛泽东的节约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运用毛泽东节约思想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社会上也滋生了严重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可以说,当今社会,讲排场、摆阔气、生活腐化、盲目攀比、奢侈浪费、盲目追求高消费等不良行为已经司空见惯,甚至还出现了负债消费、病态消费等。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从总体上讲,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是现阶段我国的最大国情。如果离开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去奢谈高消费,甚至只讲消费不讲积累,就会影响国民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延缓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我们应该继承毛泽东厉行节约的美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从单纯的物质消费中摆脱出来,追求文化和精神消费,抛弃异化消费。

(二)运用毛泽东节约思想指导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上的转变,不少地方、行业走的仍是一条粗放式增长道路,依靠过度消耗资源来推动经济发展,“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益”现象十分普遍,经济发展中的资源损失浪费极为严重,存在着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的“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问题。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和水泥的消耗量,分别为世界消耗总量的7.4%、31%、30%、27%、25%和40%,而创造的GDP却只占世界总量的4%。2003年,我国近40%的石油、50%的铁矿依靠进口。2005年,我国石油、铁矿的进口率又有所增长,分别达到45.5%、50.94%。据相关专家估计,到2020年我国45种主要矿产资源将有36种依靠进口;到2030年则可能达到42至43种。严峻的资源形势已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目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资源能源消耗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甚至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单位资源的产出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其中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八个行业主要产品能耗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钢、水泥、纸和纸板的单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分别高21%、45%和120%;我国综合能源、效率仅为33%,是世界上单位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因此,资源短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

虽然,囿于当时历史条件的局限性,毛泽东所提倡节约思想有着明显的缺陷,尤其是在“大跃进”时期,盲目实行赶超战略,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极大地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但毛泽东厉行节约的立场是十分明确的,他一贯反对浪费,提倡节约,这对我国开展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我们应该从战略视角对节约问题进行再认识,深刻理解毛泽东关于“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11]447,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必须遵循的客观法则之一,是一项长期的经济战略方针而非短期经济行为的战略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时,必须十分重视贯彻节约的方针,多开发一些节约型能源,通过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三)毛泽东节约思想也是共产党人拒腐防变的锐利武器

勤俭节约对于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特征之一。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党的性质、宗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党不但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必须保持厉行节约的政治本色。尤其是厉行节约所蕴含的清正廉洁的思想品格始终是我们共产党人防微杜渐、拒腐防变的锐利武器。因此,厉行节约绝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关系到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件大事。

然而,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客观地讲,贪污腐败、损公肥私、贪图享乐、奢侈腐化、铺张浪费等消极现象已经严重地存在于我们党内,侵蚀着党和国家的肌体。早在1982年,邓小平就尖锐地指出:“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卷进经济犯罪的人不是小量的,而是大量的。”[25]据统计,从1982年十二大到2007年的十七大,前后25年,腐败案件居高不下。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认真学习毛泽东关于节约的思想及实践,坚持不懈地用毛泽东厉行节约思想武装每个党员和国家机关的每个工作人员,才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效克服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腐蚀,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经受住执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做到党永远不变质。

[1]王首道,等.回忆毛主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137.

[2]刘思齐.毛泽东在中央苏区[M].北京:中国书店,1993:457.

[3]王卓超口述.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178.

[4]黄海.毛泽东访苏琐忆[J].钟山风雨,2004,(5).

[5]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晋冀鲁豫节约[N].解放日报,1942-02-12.

[8]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1439.

[9]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54.

[10]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11]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2]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62.

[13]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533.

[15]毛泽东论林业[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16]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经济激励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4.

[17]毛泽东1936年同斯诺的谈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8.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0.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3.

[20]资本论: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90.

[21]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22.

[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105.

[23]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N].人民日报,1953-01-01.

[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

[25]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402-403.

[责任编辑孙景峰]

TheContemporaryValueonEconomyThoughtofMaoZe-dong

TIAN Ke-qin,et al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117,China)

Economical thought of Mao Zedong is one of important parts in Mao Zedong’s thought.Also,is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n the Chinese revolution and socialist construction to form a major strategic thought. In depth reform and opening ,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oday,studying seriously and learning from Mao Zedong’s thought of saving,to guide the people to set up the correct consumption concept,to guide the construction of resource-saving society and help the Communists against corruption has great value and significance.

Mao Ze-dong;economical thought;contemporary value

A84

A

1000-2359(2012)04-0100-05

田克勤(1945-),吉林九台人,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2-01-21

猜你喜欢
节约思想
转化思想的应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节约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节约
这样的节约要不得
节约
节约标兵是怎么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