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国平 (青海省平安县畜牧局 810600)
牛疥螨病的防治
梁国平 (青海省平安县畜牧局 810600)
疥螨病又叫疥癣,是指由疥螨科的螨寄生在动物体表而引起的慢性寄生虫性皮肤病。以剧痒、温疹性皮炎、脱毛、患部逐渐向周围扩张和具有高度传染性为其特征。本病多发生于秋冬及早春季节,特别是饲养管理不良、卫生条件差时最易发生。
螨虫的发育过程有卵、幼虫、稚虫和成虫4个阶段,引起牛疥螨病的常见螨虫有穿孔螨虫(疥螨)、吸吮螨虫(氧螨)和食皮螨虫(足螨)3种。穿孔螨虫主要寄生于表皮,并在其中挖洞吸取营养;卵大小为0.1×0.15mm,呈暗白色或微黄色的透明椭圆形;成虫长0.2~0.45mm,微黄白色。吸吮螨虫寄生于皮肤表面,用口器刺穿皮肤后以吸吮皮下的淋巴液和血液为生;卵大小为0.14×0.3mm,呈灰白色透明的椭圆形;成虫长0.5~0.9mm,呈长圆形,肉眼可见。食皮螨虫则以摄食屑皮和痂皮为主,虫体长0.3~0.5mm,呈椭圆形。
本病的临床症状可因病原种类和数量不同而各异,一般在感染后2~4周表现出初期症状。
2.1 穿孔螨虫病 最初表现是皮肤剧痒,病牛不断蹭墙、树木或栏杆,随后皮肤表面出现小结节、水泡,破溃后结痂脱落的被毛与痂皮分泌物黏在一起,使皮肤呈光秃多皱状。牛舍越温暖,剧痒越严重,从头、颈部逐渐,蔓延至肩部、背部及全身,靠近乳房或阴囊的大腿内侧、会阴部、耳根部和四肢等,均可发生。随着侵袭的不断加重,皮肤逐渐变厚,其上有许多龟裂,流出恶臭的分泌物。年老衰弱、受侵面积较大、病程较长的病例,营养状况日渐不良。
2.2 吸吮螨虫病 病牛典型病状表现为奇痒,常用舌舔舐患总或倚在墙壁、树木、柱栏等处摩擦患部。表皮先出现粟料乃至黄豆大的结节,随后变为水泡和脓疱,破溃后形成黄色脂肪样痂皮,皮肤呈现皲裂、增厚粗糙、失去弹性。症状多见于长毛部或牛的内股阴部、乳房等处,之后进一步可蔓延至躯干及四肢,严重时可遍及牛体全身。
2.3 食皮螨虫病 表现为奇痒、发炎,常产生粉状沉积物。其主要侵害肛门、尾根周围的皮肤或两侧的小窝,有时也见于四肢。
此病症的临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即可作出诊断,也可用下列方法对牛疥螨病进行病原学检查。
3.1 沉淀法 用小刀在患部与健康皮肤交界处,刮取新鲜病灶部的隆起皮屑,置于5%~10%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中浸泡2h,或煮沸数min后,以1000r/min离心沉淀5min,取沉渣制作压片,于解剖镜或低倍显微镜下检查。
3.2 漂浮法 同上法离心沉淀后,去除上清液,加入60%亚硫酸钠溶液至管口,静置10min,虫体即浮集于液面,用载玻片蘸取管口表层溶液,用解剖镜或低倍显微镜检查。
3.3 集虫法 取病料适量,加10%苛性钠或苛性钾溶液,经过加热煮沸,待病料基本溶解后静置,弃去上清液,取沉渣物作镜检。
本病的预防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牛舍和牛体的清洁卫生,保持牛舍通风干燥。牛一旦感染必须进行隔离,及时治疗,并要做好牛舍、用具和环境的消毒。
5.1 西药治疗 (1)敌百虫。2%敌百虫溶液涂搽患总,每次用量不得超过10g,以防引起中毒。患部面积过大时应先重后轻,分数次治疗,间隔2~3d/次,同时应注意防止牛舔食药液。(2)伊维菌素。0.1~0.2mg/kg体重,1次口服或0.2mg/kg体重,皮下注射。屠宰前30d禁用。
5.2 中药治疗 中药可以用为牛疥螨病的杀虫剂,得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可酌情选择下列中药方剂进行疥螨病治疗。(1)狼毒硫椒散狼毒500g、硫磺150g(火煅)白胡椒45g(炒),共研细末备用。用时取药30g、加入烧开的植物油750ml,搅匀放凉,用毛刷涂搽于牛疥螨病的患部。(2)蛇床硫椒散:蛇床子260g,硫磺、花椒、木鳖子、大枫子各30g,食盐15g、水银6g、胡桃仁120g,共研为细末配制而成,用棉籽油调匀,涂搽于疥螨患部。
(2012–03–08)
S858.23
B
1007-1733(2012)05-00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