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2-04-13 14:25郭夫超
散装水泥 2012年3期
关键词:全省混凝土企业

朱 军 郭夫超

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从1980 年常州材供建设江苏第一家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开始,到2011 年江苏已拥有700 多家预拌混凝土企业,栉风沐雨三十多年,江苏预拌混凝土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当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以环保、节能、增效为中心的科学发展背景下,江苏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又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现状

至2011 年底,全省有预拌混凝土企业777家,预拌混凝土搅拌机年设计生产能力达60 525万立方米,全年实际供应混凝土21 860.26 万立方米,全年累计实现销售产值711.485 亿元,约占建筑业总产值的4.56%;全行业劳动生产率122.31 万元/人,全行业利税总额83.68 亿元。具体情况如下:

1、产能与产量保持全国第一

2010 年,江苏的混凝土方量为19 326.11 万立方米,占当年全国总量的18.5%。2011 年又实现了新的跨越,混凝土搅拌机年设计生产能力达60 525 万立方米,混凝土产量达21 860.26 万立方米,销售产值突破700 亿元。混凝土主要生产装备的资产总值达1692 亿元,产业规模达1973亿元。在建筑领域,预拌混凝土占浇注混凝土总量的比例已超过75%,接近经济发达国家水平,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在全国同行业中继续保持领先位置。

2、绿色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江苏率先在全国出台了《江苏省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规程》,并从2011 年6 月1 日起实施。标志着以混凝土无害化生产为目标的全封闭生产工艺已成为今后本省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的定式。以南京为代表的绿色环保站建设和老站改造工作已在全省逐步推开。到2011 年底,全省新建绿色环保站15 家,完成老站改造的有13家。

3、行业信息化建设日益普及

至2011 年底,全省已有163 家企业建立了混凝土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控制系统(ERP),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施工、决算实现全过程全方位信息化、网络化监督、管理和控制。还有586家企业使用了GPS、GPRS 车载设备和车辆管理系统。南京、无锡等多个城市的混凝土企业与质检站实现联网,对混凝土质量进行统一管控。随着管理方式的改变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混凝土质量的保障能力和企业的赢利能力大大提高。

4、苏南增速放缓,苏中、苏北加速发展

过去的十多年,由于苏南经济实力较为雄厚,工业化、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提速,保持对混凝土的旺盛需求。苏州、南京、无锡、常州、镇江5市的混凝土总量始终占据全省75%以上的市场份额。近两年,随着苏中、苏北的崛起,全省混凝土行业的发展格局悄然发生变化。2011 年的统计数据表明,苏南增速明显放缓,而苏中、苏北正在加速发展,成为拉动江苏混凝土行业持续较快增长的主因。2011 年,苏南5 市混凝土供应量为13 871.1 万立方米,比上年平均增长11.98%,占全省总量的63.45%。所占比重正在逐年下降;苏中、苏北两大区域共完成混凝土方量7989.16 万立方米,占全省总量的36.54%。

5、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2011 年,龙头骨干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收购、兼并或扩大产能,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使全行业产业集中度继续提高。全省混凝土年供应量前50 位的企业累计完成混凝土方量7950.44 万立方米,占全省总量的36.37%。去年混凝土供应量前10 名的企业销售量达3101.6万立方米,占全省供应量的14.19%。

与此同时,全省各地涌现出一批混凝土强势企业和企业集团,通过资产重组,采取一企多站或收购、兼并等形式实现规模化经营,已成为全行业发展的主力军。中央直属的大型建材企业集团在本省收购优良资产混凝土企业方兴未艾,他们通过资产重组,以及雄厚的资金优势进行扩张,新的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这些产业集群引领行业发展的格局已不可逆转。

二、存在的问题

1、行业平均利润率上升,应收账款和负债大幅增加

2011 年,全行业实现销售产值711.48 亿元,比上年增长30.6%。受水泥价格居高不下等因素的影响,全行业混凝土年平均价格325.47 元/立方米,比上年增加43.59元/立方米,涨幅达15.46%。全行业形成利润43.03 亿元,平均利润率为6.04%,比上年增长1.84 个百分点。平均单方利润19.68 元/立方米,为近五年新高,账面亏损的企业有所减少。

由于受信贷资金总量控制,基建投资、地方债务和融资都出现了一些问题,使得企业应收账款和负债均大幅度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到2011 年底,全行业历年累计应收混凝土材料款达493.75 亿元,占2011 年销售产值的69.39%,比上年增加87.73%。全省大部分地区当年混凝土材料款回款率不到70%,一些近1~2 年投资上马的混凝土企业,由于资金严重不足已经停产或关门歇业。

2、装备投资剧增,运营效率下降

近年来,本省混凝土机械设备的投资创历史纪录。到2011 年底,全省已注册并投产的混凝土企业共777 家;已建线或正在建线的混凝土企业还有30 多家。从777 家企业统计到的机械设备投资额为46.9 亿元,比上年增长30%。设备资产总额达1692 亿元,比上年增加2.84%。全行业技术装备率达28.45 万元/人。设备拥有量远高于全国大部分省市。

2011 年,全省混凝土企业新增混凝土搅拌运输车2537 辆,累计拥有15 852 辆。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全行业租赁(或挂靠企业)混凝土运输量累计4658.54 万立方米,占全年运输量的21.31%;全行业平均单车营运量为1.38 万立方米/年,比2010 年平均单车营运量1.45 万立方米/年下降了0.07。虽然本省有500 多家混凝土企业通过安装使用GPS、GPRS 车辆调度与管理系统等手段,大大提高了车辆的营运效率,但随着城区的不断扩大、老企业搬迁、搅拌站远离城市、运距加长、道路拥堵等现象加剧,以及一大批车辆进入淘汰期等因素,造成车辆运营效率下降。

3、混凝土泵送设备平均效率有所下降

2011 年,全省777 家混凝土企业新增混凝土拖泵(含车载泵)134 台,汽车泵433 辆。全省平均单泵泵送效率为5.59 万立方米/台、年,比上年下降3.4%。单泵平均每月泵送混凝土4658 立方米,比上年每月少打混凝土158立方米。

由于苏南地区37 米及以下规格的泵车大部分被置换,混凝土泵送效率和设备利用率均有一定提高。2011年,苏南地区混凝土输送泵的年平均输送量为6.54 万立方米/台、年,比2010 年增长了4.97%,苏中地区泵送设备年平均泵送量为4.97 万立方米/台、年,苏北地区平均泵送量为4.33 万立方米/台、年,苏中、苏北两大区域除淮安、南通地区超过或达到全省平均值外,其它六个地区均低于全省平均值。这说明,苏南地区泵送设备仍有一定的需求空间,而苏中、苏北地区泵送设备已经过剩。

4、建设工程要求垫资比重加大,企业面临两难决择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强调政策性和灵活性相统一,以确保稳中求进。江苏省当前面临的形势是,上半年建设单位普遍资金不足。同时,2012 年地方政府债还本付息期到来,地方财政压力将进一步加大,造成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和地方政府融资能力不足。我们对地方政府完成民生工程的计划、目标不容置疑,但可以预见到开发商为完成基建项目,政府为完成保障房工程,要求企业垫资的比重会加大。由于2011 年底,建筑业和房地产业资金已十分紧张,大部分未按合约比例支付混凝土材料款。所以,混凝土企业继续为建设工程垫资的能力严重不足。面对许多上年接转和新开工项目,企业要么停供待产,要么通过银行和民间信贷融资,继续垫资供料。而银行和民间信贷成本不断攀升,给混凝土企业再融资构成巨大压力,所以,混凝土企业面临两难决择。

三、发展建议

对于江苏混凝土行业今后的发展,由于不确定因素增多,发展态势复杂而不明朗,下一步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为此,面对行业发展的新变化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发展思路,重点考虑和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倡导绿色生产,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江苏省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规程》已从2011年6 月1 日起正式实施,标志着以混凝土无害化生产为目标的全封闭生产工艺已成为全省预拌混凝土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以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为主,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以节能减排为中心,节约资源,降低污染物排放。这将是今后全省混凝土行业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

要引导企业合理新增产能规模,提倡资源优化型产能扩张,以优化市场布局为导向,努力实现结构调整、企业升级的目标。同时,要采取一定的行政措施,改造或淘汰一大批能耗高、对环境污染较严重的落后小企业。在企业迁建或新建混凝土搅拌站的项目报批时,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应坚持高标准,明确要求必须建设绿色、环保、节能型的全封闭搅拌站,以淘汰一批落后产能。这样做,一方面,有利地方政府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另一方面,可制约社会盲目投资,无序建站。

2、逐步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并购重组

江苏777 家混凝土企业,为全国之最。但相当一部分企业规模较小,从业人员素质、水平偏低。如何使落后、低端的企业向先进的、有技术和资金实力的企业转移,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行业并购重组,是从源头上有效治理产能过剩和无序竞争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当前,要以存量整合为主,以市场化方式推进企业间的联合重组。重点扶持和鼓励优势企业采取兼并、收购、合股、换股、托管等多种方式进行行业重组,优化资源配置,从而使这些优势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继续提高全省混凝土产业集中度。

优势企业在收购、兼并等联合重组过程中,要规范公司的治理结构和职业经理人制度,以包容性增长实现企业扩张的目标。

3、从技术创新入手,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推进混凝土行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是不断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要创新发展思路,更新管理理念,从主要依靠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转移到主要依靠自主创新和管理制胜的轨道上来。以成本管理为出发点,更加注重增长质量和效益,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最终目的,进行技术升级,降本增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混凝土企业的转型升级,必须以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为基础,尤其要重视节能技术和大宗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对混凝土企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各地的龙头骨干企业,应该把科研放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位置。以提高混凝土附加值为突破口,尽可能多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其中,大宗废弃物的开发利用是重要手段。各种尾矿石、机制砂、石粉、卵石、建筑垃圾、钢渣等经过加工、分选之后,可成为生产混凝土的组分材料。既可以降低成本、缓解资源紧张的状况,又可以享受利废30%的国家政策,争取国家税收减免,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4、引导企业转换发展模式,改变低层次、同质化竞争现状

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应引导企业将发展模式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单一产品向多元化产品转型,由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式发展转变,依靠技术进步,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创新,达到提高运营效率的目的。目前,本省很多预拌混凝土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水平、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污染物治理能力与经济发达国家和先进的国内同行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只有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机制,不断提升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才能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并形成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各类工程建设、房屋建设水平和档次的提高,特种混凝土(如:抗渗、防裂、保温、防火、防辐射等混凝土品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省、市行业协会,要通过专业培训,提高混凝土高效外加剂和各种掺合料的应用水平,使更多的混凝土企业能够向建筑工程、交通工程、市政工程、海洋工程、水利工程提供高性能混凝土和特种混凝土产品,向市场提供生产差异化、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混凝土产品。

5、加强合作,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为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有条件的大型混凝土龙头企业,应以把企业做优做强为动力,审时度势,可直接与资本市场对接。对于中、小混凝土企业,可由区域性的行业协会结合本地区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依靠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采取市场运作的方式,积极探索和尝试多种合作模式,努力在资本市场获得融资与整合平台,打破混凝土企业融资渠道窄、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成本高的瓶颈,从而改善企业投资和生存环境,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

6、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抓好行业自律

为构建自律性行业,维护竞争秩序,净化市场环境,省、市、县三级混凝土行业协会应发挥协会在政府和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引领和规范行业有序的发展。当前,应把有效控制建站投资规模及混凝土老站改造、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减少和压缩工程垫资放在各项工作的主要位置。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制定或完善符合国家政策法规且符合绝大多数企业利益的行约、行规,以维护广大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保持社会和行业稳定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全省混凝土企业
混凝土试验之家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企业
企业
企业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混凝土,了不起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