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忠,杨志军
(四川省康定县农牧科技局,四川 康定 626000)
畜牧业是康定县农牧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全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从调整和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入手,大力推进农区规模养殖和牧区生态畜牧业建设,畜牧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
2.1 原始传统的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缓慢 长期以来,康定县畜牧业发展重数量、轻质量,低投入、高索取,畜牧业生产依然没有摆脱“靠天养畜”的困境,仍保持着传统草地畜牧业原始落后的依靠数量增长的发展方式,以分散经营的模式为主。这种以牧户家庭为单位的生产单元普遍存在规模小、畜牧业资源利用不合理、产出低等问题,生产成本高,产品竞争力差,难以开展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商品生产,难以应对大市场,从而制约了牧业增效、牧民增收。
2.2 草原生态环境日益退化进入70年代以来,草原开始逆向演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由于草地及森林生态环境恶化,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及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破坏,动植物资源的数量不断减少,分布区域也不断萎缩,直接影响到生态平衡,同时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收入。草地超载、畜草平衡失调、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三者恶性循环,草原生产能力降低,畜草矛盾突出,致使畜牧业经济发展受阻,草场纠纷日益增多,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潜在因素。
2.3 缺乏政策支持
2.3.1 草原法律法规不完善。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颁布实施后,因国家没有制定出台与之相配套的《草原流转管理办法》、《草原生态补偿管理办法》、《草原植被恢复费征收管理办法及标准》等法律法规,对随意占用草原,牲畜超载过牧等行为难以进行有效的遏制,加速了生态草原的退化,降低了草地生产力。
2.3.2 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由于没有完善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作为支撑,减畜与增收的矛盾日渐突出,以草定畜工作难以有效推进。近年来,国家组织实施了天然草原退牧还草、牧区优质牧草种植等保护草地生态恢复的工程项目,对减畜给予了适当补偿,但由于补偿标准低、内容单一,减畜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
2.4 牧民积极性较低 由于草地的逐年退化,牦牛生长期较长,加之惜杀、惜卖,导致牦牛带来的经济效益低,随着最近几年虫草价格的疯涨,牧民一到虫草成熟季节就到山上采挖虫草,一心发展畜牧业致富的牧民人数逐年减少。另外受地理、自然环境和牧民自身素质制约,牧区产业单一,农牧民增收渠道窄、收入低,牧民普遍存在“等、靠、要”思想,主动性差。
2.5 草原建设服务体系不完善一是草原监管机构不健全。康定县草原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康定县农牧科技局,局下设草原工作站,具体承担草原建设和重大项目的实施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第八条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草原监督管理工作。”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设立草原监督管理机构,独立负责草原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草原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全县目前没有该机构,对草原执法监管力度不够。二是全县草业服务技术人员仅有9人,集中在县级部门,乡镇一线草业技术人员缺乏,草原建设科技在生产中实施推广较为困难,信息缺乏、技术匮乏、资金短缺、服务欠缺等矛盾突出。
3.1 加大投资力度,提升草业收入 结合草原补偿机制,继续加大草产业投资力度,多渠道提升草业收入。一是建议国家实施对多年生牧草种植进行补偿政策。二是做好牧草收割加工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普及推广适宜高原牧区收割机械。三是国家增加人工种草和围栏管护资金。开展高寒牧区天然草地改良、高寒牧区卧圈种草、牧区人工种草、优良牧草基地建设、半农半牧区粮草轮作,建设围栏,切实增加牧草产量。同时,进一步强化草畜配套、管理配套、科技服务配套,积极发展商品草,促进草业经济的发展。
3.2 加强队伍建设,完善草原服务体系建设 尽快建立和完善县、乡两级草原监督检查机构。在县级设立县草原监督执法所,依法从事草原监督管理法律、法规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在乡镇依法任命负责具体草原监督检查工作的人员,同时设立村草原管护员。为稳定畜牧技术人员队伍,建议从本地选拔初高中学生,采取定向培养的方式,培养专业化畜牧业科技人才队伍,充实县畜牧业技术人员队伍,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吸引一批紧缺、急需的域外高层次人才,提升、优化畜牧干部队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