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红
(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清水乡畜牧兽医站,四川 广元 618024)
按照“保种打基础、育种上水平、供种提质量、引种强监管”的要求,加快建立与现代畜牧业相适应的畜禽“良种繁育、推广利用、质量检测”支撑体系,全力支持现有种畜禽生产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引导商业资本、民间资本、社会闲散资本走现代发展之路,积极兴建符合全市畜禽繁育规划要求的种畜禽生产企业。优先发展生猪“原种场——扩繁场——商品代场”和人工授精站(点)相互配套的种业体系,深入推进“母猪工程”和母猪换种计划。继续实施波尔山羊、南江黄羊改良本地羊和牛冷配改良工程。加快选育推广地方特色土鸡品种。努力提纯扶壮本地优质长毛兔,积极引进扩繁优质肉兔。加快生猪外种化、羊兔品牌化、家禽特色化、牛冷配改良步伐。
2.1 畜禽良种化 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畜禽良种,确保品种来源清楚、检疫合格。
2.2 养殖设施化 养殖场选址布局科学合理,畜禽圈舍、饲养和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需要。
2.3 生产规范化 制订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
2.4 防疫制度化 防疫设施完善,防疫制度健全,科学实施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对病死畜禽实行无害化处理。
2.5 粪污无害化 畜禽粪污处理方法得当,设施齐全且运转正常,粪污资源化利用或达到相关排放标准,实现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清洁生产。
大力开展畜牧龙头企业培育计划,鼓励支持现有畜产品加工、饲料加工、种畜禽生产等畜牧龙头企业走低碳发展之路,实施技改扩能,扩大生产规模,发展精深加工业务,提升市场竞争能力。要学习借鉴资阳“六方合作”、遂宁齐全“四六开零风险合作”、眉山温氏订单养殖、寄养托养、联户共建等发展模式,重点推进“三企共建”畜禽专合组织建设,加快提速畜牧产业化发展水平,着力提高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要坚定不移地走“立草为业、种草养畜、种养配套”的生态发展之路,大力推广“粮-经-饲”三元种植模式、“畜-沼-粮(菜、果、草、料)”草畜配套、种养结合、资源循环利用的肉牛、肉羊和家兔等特色生态畜牧业,努力推广人工种草、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微贮、压块饲料等低碳技术,加快引进和培育工业饲料低碳加工生产,着力提高秸秆的科学利用率。
5.1 增加信贷投入 涉农银行业机构要在支持畜牧业发展现有贷款规模的基础上,逐年有所增加,特别是支持农民发展规模化畜禽养殖的贷款要不断增加。农业发展银行要将畜牧集中养殖园区、生态养殖小区(场)、适度规模养殖户和畜牧业合作社、规模化畜牧养殖企业,作为享受优惠的中小企业贷款政策对待,执行国家基准利率。对创建知名品牌、信用良好的畜牧企业,应适当下浮利率。农村信用社对畜牧集中养殖园区、生态养殖小区(场)、适度规模养殖户和畜牧业合作社、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的贷款,要适当给予利率优惠。
5.2 创新金融服务机制 涉农银行业机构要加强与农业担保公司、畜牧龙头企业、畜牧业合作社的协作联动,积极探索信贷担保抵押新模式,加大对畜牧龙头企业实施技改扩能、精深加工、开拓市场、创建品牌、建立基地的信贷支持力度。
5.3 健全安全保障和科技服务财政保障机制 市、县区财政每年要将动物卫生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支持和动物疫病监测、预防、控制、扑杀,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畜牧科技推广等工作所需经费纳入预算。县区财政每年要将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及其工作经费、村级动物防疫员(兼动物疫情观察员)劳务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
5.4 建立畜牧业养殖风险防范财政调控机制 市、县区财政要按照国家有关能繁母猪和生猪养殖及其他畜禽养殖政策性保险规定,将每年应承担的政策性保费足额纳入预算,支持畜牧业养殖保险。
6.1 加强畜牧科技创新 围绕发展现代畜牧业,集聚优质科技资源,完善以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为主体的基础性、公益性创新平台,构建现代畜牧产业技术体系和创新团队,开展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突破良种繁育、标准化养殖和精深加工等核心技术。加强省畜禽良种繁育专项育种攻关,加快剑门关土鸡品种培育。
6.2 加快畜牧科技成果转化与开发 以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为契机,整合、集成和优化畜牧产业关键技术,加快畜牧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步伐,重点解决广元市畜牧生产中降低成本与节约资源、标准化生产与低碳排放、畜牧业生产安全和产品安全等关键技术问题。
6.3 加强畜牧科技推广与应用完善畜牧科技专家大院、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基层科技服务平台;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畜牧科技入户"、"新型农民培训"等工程;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牵引带动作用,加快良种良法推广,促进畜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
6.4 努力提高畜牧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为畜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加大全市畜牧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创新人才管理机制,积极引进畜牧兽医管理和技术人才,通过在职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快现代畜牧科学知识更新和普及。到2016年全市畜牧行业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实现畜牧兽医从业人员和畜禽养殖、加工经营从业人员技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