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配合针刺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体会

2012-04-13 13:16:22邵礼晖周则旺臧海洋
世界中医药 2012年1期
关键词:脓血泻法散寒

邵礼晖 周则旺 臧海洋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医院,221400)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第338条:“伤寒脉微而厥,……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文中主要用于治疗胃热肠寒的蛔厥证。笔者根据仲景提示,临床上配合针刺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为显著。针刺常取天枢、中脘、三阴交、足三里、曲池、内庭6穴,采取相应的补泻方法。

患者某,男,39岁,2008年9月23日诊。腹部胀满,时黏液脓血便3年余。初次发病,腹痛,大便色黑带黏液,经确诊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后症状消失。3年来每遇饮食不节、受凉发作,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同时灌肠治疗,停药后易复发,患者求诊中医。刻下:每日腹痛、腹泻2~3次,伴脓血、里急后重,胃脘胀满不适,饮食不节、受凉加重,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查:左,右下腹部压痛阳性,大便潜血阳性,镜下见红细胞、白细胞阳性,大便细菌培养阴性。乙状结肠镜检查:升、降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上覆脓苔。中医诊断:痢疾,辨证属脾胃失和,寒热错杂。治宜健脾和胃,散寒清热,除湿止痢。选用乌梅丸配合针刺法。方法:每服药1次后,遂即针刺,1日2次服药,2次针刺,7天为1个疗程,一般2个疗程即可明显改善。方药:乌梅 15g,细辛3g,干姜 6g,黄连 10g,黄柏 10g,制附子3g,党参15g,当归10g,桂枝3g,川椒3g,白芍12g,炙甘草6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针刺方:运用毫针刺法,天枢、中脘取捻转补法;曲池、内庭取捻转泻法,三阴交、足三里取均匀捻转平补平泻法,隔5min行针1次,每次治疗行针6次。服药7剂后,腹胀,腹泻明显好转,无脓血便,舌淡红,苔白,脉弱,辨证脾胃气虚,寒热错杂。治宜益气健脾和胃,散寒清热,原方加至党参30g,干姜12g。治疗2个疗程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局限于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炎症性病变。属中医学“泄泻”“痢疾”等范畴。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往往病程较久,久之形成脾胃亏虚,寒热错杂之证。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腐熟和运化水谷。若饮食不节则脾胃受损,生湿化热,日久寒热错杂,兼夹湿邪,蕴滞肠胃可见腹痛、胃脘胀满不适。气血阻滞,肠膜脂络受伤,腐败化为脓血故里急后重、便脓血。乌梅丸方中乌梅涩肠止泻;党参补气健脾;黄连、黄柏清热化湿;附子、桂枝、干姜、川椒、细辛温脏祛寒;当归补血活血和血,诸药共奏健脾化湿,清热散寒,活血和血之功效。针刺6穴可疏通经络,扶正驱邪,清热除湿散寒。方中天枢为大肠募穴,中脘为胃募穴,两穴取捻转补法,可散胃肠中寒湿;曲池为手阳明合穴可清热,内庭为胃经荥穴可除胃中积热,两穴取捻转泻法可除胃肠邪热;足三里为胃经合穴,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两穴取平补平泻可健脾益气和胃。针药并用,针刺可使药物直达病所,加强药物疗效,同时药物可加强针刺扶正驱邪,调节整个机体功能。笔者临床体会: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以腹痛、腹泻,便中带血,反复不愈,乏力,纳差,舌红苔薄,脉弦弱为表现的脾胃虚弱、寒热错杂之证者,运用此法较为适宜。

(2011-01-24收稿)

猜你喜欢
脓血泻法散寒
健脾暖胃、散寒止痛 试试桂花三红茶
解表散寒 苏性舒畅
基层中医药(2021年3期)2021-11-22 08:07:48
上尿路腔内碎石术后尿脓血症早期干预4例
手足偏凉 艾叶青蒿泡脚
炎症指标联合血栓弹力图在脓血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太阳穴
饮食科学(2016年9期)2016-11-18 16:25:26
以基因芯片探究针刺泻法对应激性高血压前期大鼠肾脏基因表达的影响
顺时针揉通便 逆时针揉健脾
顺时针揉腹通便 逆时针揉腹健脾
解表散寒说紫苏